让彭州这座城市生机勃勃的
一定不止争相开放的梨花、桃花
还有那些老老少少都爱的
茶园、茶馆、茶楼、茶室……
既能感受本地休闲生活
又能和朋友们“摆龙门阵”
侃天说地
从古至今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就离不开茶
无论是亲朋聚会,还是议事
都要喝茶
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
把对茶的喜爱和需求
茶文化中的待客之道
以及林林总总的社会交际
寄托在茶馆这个平凡又神奇的地方
茶情、茶景、茶音、茶味、 茶忆
……
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彭州人爱茶
不光爱它的悠悠飘香、好喝爽口
还爱着大家一起喝茶的热闹
头顶暖暖的阳光
围绕着茶馆浓浓的生活气息
彭州茶,源远流长
彭州,得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菁华,自远古始便有茶树生长繁育,是一座有着悠久产茶历史的城市。
西汉文学家王褒的《僮约》曾说:“蜀郡王子渊以事到湔,止寡妇杨惠舍”。指的就是当年的蜀郡王曾来到彭州时,亲眼见到了卖茶、运茶的情景,深深地被如此壮观之景所吸引,于是停留在了寡妇杨惠的家中,“湔”指的则是古时的湔水,正是如此好的水源,彭州一带早已成为了当时全川的产茶中心……
到了唐朝,蜀茶已经大量运往全国,并向中央朝廷贡茶。号称“茶山御史”的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有云:“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关于彭州的产茶盛地,陆羽还专门在《茶经》中进行了注释:“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镇者,与襄州茶同味”,“马鞍山”就在今天的新兴镇境内,因其山形似马鞍而得名;至德寺就是今天的三昧水,古称至德山,又名茶陇山,因盛产茶叶而得名。唐朝的“茶山御史”陆羽对彭州茶叶的高度评价,也就奠定了彭州茶叶在四川名列第一的地位!
到了宋代,蜀茶产量仍居全国首位,年产量在三千万斤左右,而且还出现了大批的专业茶农和大片的茶园。苏轼曾描写道:“益州路所在有茶,其间邛、蜀、彭、汉、绵、雅、洋等州……人户以种茶为生”,在种茶如此盛世下,出现了当时蜀中的八大名茶,其中就有“彭州堋口茶”,产于今天的丹景山镇。
北宋丞相、著名诗人王存在他所著的《元丰九域志》中,把彭州的茶场和茶叶的品种也做了更细的描述:“彭州九陇堋口、木头二茶场,永昌一茶场,导江蒲村二茶场”。其茶叶品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数种,而堋口所制之茶独优,被列为四川的八大名品……
元朝、明朝以来,彭州的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到了清朝,承袭旧制,实行官买官卖的“榷茶制”。民国时期,所产茶叶,以边茶为主,行销少数民族地区,细茶极少。建国后,国家制定了有关集体发展茶园,实行减免农业税的规定,于是彭州山丘地区积极恢复、发展茶叶的生产,茶农们还专门装配了制茶机具,大大的提高了细茶的品质,彭州茶从此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被茶滋润着的城市
几千年的濡养滋润,土生土长的彭州人,饮土生土长的彭州茶,已经成为家常事。彭州出产有堋口茶、宝山红茶、白鹿白茶等等。
竹躺椅、盖碗茶,难得的好天气里,塔子坝的茶馆,海窝子古镇里的茶坊……街头巷尾,悠闲的人们总爱捧着一杯清茗,迎着第一缕春光,缓缓啜饮。
茶馆也充当着彭州人最舒适和亲切的客厅,让陌生人在此建立关系,也和老熟人一起消磨闲暇。
无茶不彭州。时间在变、习惯在变,但围绕着茶而展开的饮茶乐趣和彭州生活却好像没有改变过。虽然,老茶馆里的“喊茶钱”、“打围鼓”消失了,而伴随着谈笑声、嘬茶声没有停过。
曾经为了调停理事的“摆茶碗”如今有了更多载体,但人们从天南海北聚首喝茶的热情没有停过。
曾经昏暗拥挤的茶馆,如今景致优美,给茶客们创造着新的回忆。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和朋友到这里坐一坐、停一停。
若是有幸到彭州来
欢迎大家体验一下
彭州人的茶文化
彭州人的慢生活
期数:2057 期
文:品鉴彭州 安小柒
图:席原 周勇 周述财 李立新 唐雪程 张勇 乔刚 张鸿 刚子 铃铛 网络 品鉴彭州
编辑: 梁丹责编:龙洋 编审: 叶韬
写在文末的心里话
可能彭友们已经发现,最近不太能及时收到品鉴彭州微信的新鲜推送了!这是因为最近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如何能继续在第一时间看到品鉴彭州微信的推送呢?这三个步骤可以马上做起来:1、设我们为“星标”,2、在文末多给我们点“在看”,3、多给我们留言、评论。
感谢彭友们的持续关注哦!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