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以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为代表的黔北民居散落山间,错落有致;在这里,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色彩,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作为典型的山地旅游城市,遵义依托凉爽的季节气候条件、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特色突出,成效明显,已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15日《遵义日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有碍地理劣势,但独特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依然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从一个个点、一个个村,扩展为一个个片区、一条条特色旅游带,乡村风情小镇、乡村绿道等应运而生。“中国名茶之乡”湄潭,乡村步步是景处处是画;播州区以苟坝景区为龙头,打造红军村、红军餐;余庆县着力打造旅居农家最美乡村,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等。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着黔北乡村旅游市场更大发展动能,点燃黔北乡村旅游梦。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手段。在推动黔北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全市上下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开展了生动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从弘扬黔北民居文化到推进特色村庄建设,从念好“山”字经到打好“富”字牌,从振兴一产到推动农文体旅一体化实现接二连三发展,做足做活生态、人文、发展三篇大文章,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黔北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让黔北遵义的乡村旅游每到一处,都是一幅风景;每走一步,都能读出一个故事,不断俘获游人的芳心。
在厚重历史的奔流中不断留下年代的痕迹,为黔北遵义的乡村留下更多的一份真实。据介绍,按照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动员的思路,遵义不仅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大力鼓励群众投资发展乡村旅游,还做优环境,全面依靠市场力量,让社会资本在景区建设挑起大梁。例如,桐梓县成功引入兴茂、锦天、新中成、南方集团等12家民营企业,打造旅游地产、旅游景区、度假民宿等高端产品。以切实维护和实现好村民的利益为主旨,让美好的蓝图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让村民们从发展乡村旅游中看到了崭新的希望,迎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
放眼长远,话说黔北乡村好去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促进增收的同时,应在保护乡村原生性景观的基础上,对现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改造提升,坚决避免大拆大建,注重维护景观设施与乡村文化的关联性,让乡村旅游“留得住人、安得下心”。完善乡村旅游“硬件”设施,应将乡村视为可以自我循环的生态综合体,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跳出城市规划的惯性思维,避免把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成“城市人的乡村”。同时,还要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与乡村地域特色为基础,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话说黔北乡村好去处,四季变换的黔北,如一首浪漫的诗,如一幅动人的画,如一本迷人的书。美丽的遵义,物华天宝,因人文荟萃于此,峥嵘岁月,激荡多少壮志与豪情!美丽的遵义乡村,风景独好,因守护青山绿水,走好发展乡村旅游特色路线,升级为乡村旅游“高大上”,续写黔北的美好明天。(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