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大同寻珍”特辑正在热播中!近日播出的《云冈石窟里的帝王相》及《云冈石窟里的多元文明》两集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教授和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与书本旅行团一起,为我们揭开了“皇家出品”的云冈石窟背后的秘密……
千年岩石 王朝记忆
1、云冈石窟竟有“帝王之相”?
云冈石窟是由北魏王朝主持开凿而成,几乎处处体现皇家规制,是妥妥的“皇家出品”。石窟的佛像照着皇帝的身材和面貌雕刻而成。其中,“昙曜五窟”即是北魏五位皇帝的佛像。
2、“雕凿施工队”为何受文成帝信任?
文成帝命令对石像雕刻很有研究的昙曜和尚主持修建石窟,而担任雕凿的工匠大多来自凉州(今甘肃武威)。得益于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的娴熟技术和丰富经验,云冈石窟的开凿拥有了顶尖技艺保障。
3、开凿石窟要多久?佛像的“托臂力士”有啥用?
北魏王朝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开凿数百个洞窟,平均每个石窟开凿的时间大约是五到八年。
第十三窟的菩萨像右臂下的“托臂力士”,从建造力学看是为了使菩萨像的右臂保持平稳。在云冈早期的洞窟里,是没有托臂力士的,这是北魏工匠的创造,表现了云冈的创新精神。
文化之旅 融贯中西
4、云冈石窟里的佛像为什么会有希腊面孔?
这种古希腊的艺术风格其实是犍陀罗艺术。犍陀罗是一个古国,位于印度西北部,曾经被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因此犍陀罗地区也受到了明显希腊文化的影响,包括佛教造像艺术。印度的佛教东传至中国后,作为北魏时期重要交通要塞的大同,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希腊式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
5、美如宫殿的石窟里面竟是“复式结构“?
第九窟作为云冈的中期洞窟,属于宫殿型洞窟。石窟内部的雕像、佛龛沿主轴分布。洞窟高大、分层,这种“复式结构”特点在中国石窟里是独一无二的。
6、石窟宛若“金色音乐大厅”?
云冈第12窟叫“音乐窟”,最大的特色就是遍布音乐元素。这也体现了北魏音乐不仅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也吸收了中亚各国传入的音乐舞蹈、乐器、乐曲,这些都在云冈石窟中得到了生动写实。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云冈石窟所传达的艺术之美是各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北魏王朝在“平城”短短60多年的辉煌创造,透过石窟的一沙一土,透过佛像的一颦一笑,穿越1500多年的岁月,让我们为她赞叹自豪!
《大同寻珍》特辑节目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制作,今晚18:54 CCTV-10将播出第四集内容《悬空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