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俗称“大钟寺”。如今,寺内收藏了北京寺庙的许多古钟,挂名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成为一座利用古代建筑开展旅游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文物资源的多功能博物馆。
觉生寺由雍正帝下旨敕建,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为雍正帝御笔手书。
永乐大钟世称“钟王”。铸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大钟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四十二吨,大钟以铜为主,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铸成。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书体为楷书,相传为当时的书法名家沈度手笔。
中国古钟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早期的陶铃,到横截面为合瓦形的青铜乐钟,再到横截面为正圆形的梵钟,中国古钟朝朝相袭,代代传承。
中国古钟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乐器,以“钟吕”、“钟律”独占鳌头。作为礼器,“钟鼎”并称,以至金文又称“钟鼎文”。作为法器,“晨钟暮鼓”是佛寺的写照。作为报时器,“钟鼓”齐鸣,节度时间。作为政治符合,“惟功大者钟大”,是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丰碑。作为文学意象,注入了古代文人内心“奉儒守官”和“钟磬清心”的情感。同时,钟在人们心中也有崇高、公正、贤明的象征意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著名诗句。可见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钟不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中国古钟构成的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份珍藏。研究、展示这份宝藏,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
觉生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公顷,由南往北依次为照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和东西翼楼,另有六座配庑分布于两侧。
1996年,觉生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正月会举行昔日的庙会。
思窝:花脸
钉个思窝,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