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醉游大禹山庄
金秋时节,我与市文联副主席、《文艺界》主编岳书敏,《三月》主编高琥先生相约,来到了位于平顶山市东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路北半山腰的大禹山庄游览,以了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夙愿。
过山门,有一巨石,上刻有著名书法家、市文联主席、书协主席菅智民题写的“大禹山庄”4个铁钩银画,震撼人心的大字。投入这清秀清幽的大禹山庄怀抱,只见绿水掩映,青山环绕,翠竹成林,岸柳成行。放眼放去,远山叠翠,沟壑纵横,奇峰耸立,鬼斧神工。
在大禹山庄,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矗立于山巅的大禹神像,像高十余米,通体洁白,坐北朝南,大禹头戴斗笠,身穿粗麻衣衫,右手持耒,左臂扬起,形象朴实、庄重,充满着智慧和力量,塑像雕刻精工,用料考究,看着那生动的眼神,舒适的衣纹,透过那慈祥的神情,丰润的胸肌,使人感到塑像里好像有颗心脏在跳动。这些巧夺天工的绝手妙技,是大禹后人聪明智慧的结晶,令人叹为观之!“美哉禹功,神德远矣”。整个塑像造型给人一种古朴凝重的感觉。尤其在云浓雨密的天气,雨雾、山风联成一片,在这壮观的背景下,大禹像更是栩栩如生,他似乎在振臂呼唤人们向自然斗争,兴利除害,造福人民。那雨声,风声,便是他发出的宏亮的音响……
大禹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水英雄,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他和洪水斗争的许多传说。帝尧时期,黄河、淮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孟子·滕文公上》也说,当时“洪水横流,泛滥于下”。这些典籍,对古代不断为害的洪灾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大水浩浩荡荡,淹没了山陵,茫茫一片,远接天边,到处是人民的痛苦呻吟。帝尧便委托鲧来治河,鲧采用治水专家共工“壅防百川中,堕高堙庳”(《国语·周语下》)的老办法,水来土挡,修堤障水,“九载绩用弗成”(《尚书·尧典》),没有收到效果,最后受到帝尧的制裁,被放逐到羽山,处了死刑。
舜继尧为帝,又任命鲧的儿子大禹为水官,继续治理水害。”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而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据说大禹刚结婚四天,就离开了家。有一次,他从家门口经过,恰逢他的妻子涂山氏在分娩。孩子坠地,呱呱而哭,他强抑自己的感情,不顾而去(见《尚书·益稷》)。《韩非子·五蠹》说得就更具体:“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甫,以为民先,股无 ,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这些记载,都说大禹为治好洪水,劳心苦力,置家事于度外,他亲自参加劳动,腿上长满了厚皮,连汗毛也磨光了。
传说大禹接受了平治水患的任务以后,在共工和鲧治水的基础上实行改革,采用了所谓“高高下下,疏川导滞”的疏导法。他利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寒的川流疏通,引入河、湖泊或洼地,然后“合通四海”(《国语·周语下》)。他对地理形势和洪水泛滥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考察,发现制服泛溢的洪水是平定洪灾的关键。于是疏浚河道,把部分洪水引入湖泊,并开沟挖渠,逐步使洪水归槽,流回大海,周围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沃土。为躲避洪灾而逃到丘陵、高地上的人们,又搬同平川,大禹就带领他们开田垦地,使这一带变成了适于人们劳动、生息的膏腴之土。使人们生有所归,死有所处,禽兽有丰厚的水源、草场,人兽互不相扰,各得其所。沧海桑田,为崚为谷,村镇改易,时势变迁,而大禹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却永远留存在世人的心中。
如今,大禹像就塑在据说是他当年创业的地方。大禹治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象征,董事长禹本俊、总经理禹红波是大禹王的后裔,大禹山庄更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
品听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漫步在仙子湖畔,只见那清澈幽深的湖水,像一个美人,舒展地横陈着她长长的玉体。
船,慢慢地走动着,微风轻轻地吹着,两岸山上,青翠欲流,树绿叶茂,郁郁苍苍。一群水鸟在我们周围盘旋,有的展翅飞打着水面,“啾啾”欢叫着,似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几只游鱼过来了,有的鼓目张须,有的横身摆尾,有的一声跃出水面,使仙子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美不胜收。
中午,大禹山庄总经理禹红波先生盛情款待我们,只见客房豪华气派,格调高雅;餐饮风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看着好看,吃着好吃,尤其是这里的特色小吃地曲莲卷烙馍,令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饭后,我们在大禹山庄漫步,只听鸟鸣莺啭,白胸翡翠和红嘴监鹊的欢叫声,黄鹂和太平鸟轻快悦耳的歌唱声,汇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那散发着馨香气味儿的各种奇花异卉,那浓郁而以清新醉人的空气,显得分外迷人。有的花像绒绵绵的绣球,有的花像闪光发亮的碧玉簪,有的怪香袭人,有的幽香沁肺,有白的、黄的、蓝的、黑的、绿的、红的,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这里简直是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从中可以看出大禹山庄庄主的爱好和情趣的高雅。
这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奇石,犹如一串又一串的珍珠玛瑙。也有的奇石若人形,似鸟翼,如走兽,像日月,其状无穷。有一片钟乳鳞次栉比,酷似窗户,独具特色;也有的像剑拔弩张的武士,自的如飘然入云的俊美天仙,干娇百媚,组成了一幅幅仙境般的绝妙画廊。
色泽艳丽、品貌无瑕、稀罕少见的奇珍异石,由于它的观赏性及很高的收藏价值,为历代皇家富商和文人雅士所钟情,有的将它们置于园中,叠砌成山,作为一种景观;有的将它们磨制成印章或石玩,剔透玲珑,在掌中把玩。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千百年来,人们的这种搜石、玩石、臧石、品石之风长盛不衰,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中国的石文化风情万种,源远流长。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人对珍石进行研究,并著有石谱著作多种,还涌现出像米芾那样的赏石名家。我国珍石资源丰富,艺术高雅,富有情趣。近年来又涌现山了许许多多的赏石名流,与奇石结缘,从而陶治情趣,丰富生活。
这里的奇石有青田石、寿山石、芙蓉石、橄榄石、绿宝石晶体、红陶石、红碧玉、金香玉、松石、田黄石、鸡血石、雨花石、木化石、灵璧石、云石、黄蜡石、墨湖石、黄山睛雨石、英石、虎眼石、龟化石、黄河石、孔雀石、菊花石、梅花石、象牙石……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座奇石博物馆。
那《菊花石》上,一团团,一簇簇的菊花,清雅高沽,缤纷烂漫,有的似彩带飞舞,纤细窈窕:有的似圆珠合抱,雍容大方;有的如龙爪挺伸,娇艳潇洒;有的似细丝散发,情态飘逸;还有的似圆盘平托,丰腴饱满……花瓣儿似金鳞,如流海,像飘带,直立,倒悬,里卷,外翻……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那《梅花石》上,朵朵梅花,凌霜傲雪,姿态矫健,以全部的爱情和顽强的生命放射着灿烂的光彩,象征着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坚强刚毅的性格。那《旭日东升》石上,东方水天极处,染上一片橙红色,一轮红日,跳出水面,整个大地和天空,都仿佛烧起了大火似的,血红一片,那水与天仿佛都被大火溶化到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那琳琅满目的奇石,叩之有声,触之如膏,观之像珍珠,赛玛瑙,奇特精妙,耐人寻味。整个展区,似一座珠光四溢的水晶宫,那造型精美、线条流畅的仕女图,使人仿佛看到了体态丰关、飘然下凡的七仙女;那吹鼓弹唱的月宫嫦娥,犄角相搏的斗牛,满脸狡猾的狐狸,引颈长嘶的骏马,跃跃欲试的猛虎,栩栩如生的海龟,稀奇珍贵的贵州龙化石、锑矿晶体石、三叶虫化石,鼓目扬须的游鱼,神态迥异,活灵活现。那红的,似火焰,飞霞流彩:那黄的,宛如蛋黄,晶莹翠艳:那绿的,犹如绿宝石,绿意欲滴;那黑的,质底如墨,黑中透亮。有的奇石上布满了孔雀蓝、玛瑙红、水晶白、柠檬黄、竹叶青、翡翠绿等天然花纹,有远山、蓝天、白云、柳丝、流水、梅枝、乌、兽、虫、鱼,和谐地构成了典雅的诗情画意。
整个游览区域,烟水明媚,绿荫蔽日,五步一亭,十步一阁,长廊回 ,红绿相映,各抱地势,错落有致。
我们沿亭抬级而上,只见群峰叠翠,蜂来蝶往。我们眼前山现了一幅淡墨水山、鸟语花香的美妙图画,那天上的朵朵白云,隐约飘忽,如烟似雾,如锦似缎,迷迷濛濛。一阵清风过后,她追逐着、嬉戏着、聚散着,形成了千姿自态的图案。尤其是那衣着时髦的青年男女,花蝴蝶一样出没在花坛绿荫之中。他们烫着有长有短的各种发式,长的像一篇篇神韵飘逸的散文,短的像一首首新颖精致的抒情诗。他们一边走路,一边带过一阵阵香味来,那袭人的清香,把风也给染香了,把山也给染醉了!
香风引我们进入了精彩绝妙的画阁之中,同那山、那林、那花、那人、那亭、那云融为一体了!啊!大禹山庄那俊秀俏美的身影和流香溢彩的风韵,像磁石一样在强烈地吸引着游人,她又像一个妩媚多情的绝妙少女,正伸展着玉臂在天真甜美地笑迎着我们,令人一见钟情,不酒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