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大浪河春韵
大浪河如歌如诉地前行,我曾多次路过河南省鲁山县境内的大浪河上游和下游的公路大桥,直到这次沿河畅游,越看越对她感到亲切并赞赏她特异的风格。
春日的大浪河,是那样的秀美。高高的蓝天下,白云片片,河水潺流,白浪滔滔,鹅鸭戏水,柳丝拂岸,草木葳蕤。那横跨大浪河的大桥,犹如一道街市悬在半空,伴着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煞是好看。我们踏上桥头,俯看脚下,滔滔河水汩汩西来,悠悠东去,宛如一条飘浮在鲁阳大地的洁白丝带,隐迹在那如烟的柳丝之中。河两岸那茂密的林带,碧翠欲滴,绿意盎然,一方方,一片片,连在一起,倒映水中,好像镶绣在大浪河上的碧绿丝带,使大浪河更加灵秀诱人。
我们走过一个名叫小河里的村子,几位灵巧俊美的村姑在河边洗衣,一群白鹅在戏水,河水散发出清新湿润的气息,石桥、碧波、垂柳、翠竹、白杨,和谐地构成了典雅的诗情画意……水面上,一只小舟荡过,双浆拍打着河水,涟漪一层层地扩散开去;远处,飘来了悠然自得的歌声,望着那柳搓金缕,花影摇曳,碧波荡漾,扁舟浮摇的大浪河,我陶醉了,好像躺卧在慈母的怀抱里,沉湎于无限温馨惬意之中。
同行的曲令敏君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没想到,大浪河的水这么大,风景这么美,今天我们真是收获太大了,不虚此行啊!”
古人寄情山水,成为洗涤品格涵养性情的必备条件。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大自然的流水,在孔子心目中,具备着君子一切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夫水,偏于渚生而天地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可曲进,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俱,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孔子把水描写了九种形象,可见他对巨川大河观察的是既深刻而又细致的。
我本来性嗜山水,极爱出游。只有这次游大浪河,我才真正领略和体会到了孔老夫子描写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等九种形象。我是相信“太史公游名山大川,故其文章颇有奇气”这句话的。大浪河虽没有名气,但她却有着别处都没有的奇绝之处。
出小河里村,沿河上行,有一拦河大坝,我们来到坝中心,席地而坐,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河水的鲜活可爱;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全部消溶在这一河碧玉里了。
我始想,大浪河的俏,恐怕全在于河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昭平湖北干渠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鲁阳东湖,行至流急涡回的水电站,大浪河裙裾一闪,闪出了九曲十八弯,壁立湾畔的奇岩怪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在军王村头遇正放鹅的村民林长林,谈及儿、孙在北京打工,孙女在鲁山县城一洗浴中心收澡票,老伴放羊,他放鹅,家里还养着几头大肥猪,儿媳帮人种香菇,他今年已7 0多岁了,三代同堂,其乐无穷。在核桃园村河滩的杨树林里,遇正给兔子割草的郭海老汉,他养有40只兔子,两天来河滩割一次草,因家庭成份不好,误了青春,至今仍单身,但他很乐观。他给我们指了路,走出桃花红、梨花白的果园,在一桥头问一村姑:“桥下河水从何而来?”村姑答:“此为大浪河支流,源头在露山。”
鲁山独秀为鲁山八景之首。鲁山,又名露山,位于鲁山县城东1 8里处。谓之“独秀”,盖因山的周围皆是开阔的平地,无连岗接脉之势,傲然峻拔,秀巧玲珑。宋梅尧臣《鲁山山行》的绝美好诗,便是当地露山风貌的真实写照。
诗人写道:
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陈孜《鲁山独秀游》诗云:
一山环翠鲁城东,
势压群峦殊不同。
泉浸碧潭千古月,
钟传道院五更风。
艽艽瑞麦荒郊绿,
灼灼夭桃淑气烘。
自是地灵钟毓秀,
人才叠见步蟾宫。
由此可以推想,当年的露山山林茂密,寺院森严,宝塔高耸,飞瀑流泉,鸟啼兽鸣,四野绿浪起伏,远山如黛,的确令人神往。
这里长长的流水,都像镜面一样,也许等着哪位新嫁娘来这里对水梳妆。沿河前行,我目不转睛,怡然而视,除了惊叹,说不出一句话来。在这里放羊的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上游有两个发电站,大浪河的源头在石龙区的小山高村,在鲁山县境内与昭平湖北干渠汇流后,经过发电站,然后流入平西湖。站在桥头望去,大浪河里的石头大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在矗石四周环行,有从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它们滚滚而去。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的水沫如白絮银丝。河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盆之声,铮铮淙淙之音,响彻耳鼓之间。再往前行,河水犹如自天而下,挂着一匹白练,悬流为瀑;有的流入河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发电站的水闸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我们登上水电站大坝,望着碧波荡漾的东湖,那湛蓝的涟漪,像一粒粒璀璨的宝石,像一块块蓝得发亮的天空,给宁静和纯洁的碧波,抹上了多少神奇的色采。在微微春风里,我仔细地往湖面看去,只见那澄清的碧波,竟是深一层、浅一层、浓一块、淡一块,真是千姿万态。湖两岸的杨树和翠柳的倒影,在湖水中轻轻摇荡,竟像是从未见过的海市蜃楼,在蓝天和白云底下,不断地变幻着色彩与光泽。
我们在东湖渔村吃了午饭,沿湖滨大道行至大浪河桥,过桥进入了一片苗圃园中,此时桃花开得正旺。漫步这里,每一条乡间小路上,都溢满了花的芬芳。我们踏着一朵朵红云过来,又踏着一朵朵白云过去。我们都想把这大浪河春色一揽胸间。我不愿踏着红云走,因为她红得太美,我怎忍心伤害她;我也不愿踏着白云去,因为她白得纯洁,我又怎忍心踩碎她。但我要牵走这里所有缤纷的云,在山林小路上穿行。让我播一路香气,洒一腔情思,这才是我的性格,这才是我的所爱、我的所想。
我们在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像花地毯一样的湖边漫步,望着两岸美人发丝一样的垂柳,望着石阶下落英缤纷的桃、梨花,心想:不仅搞艺术、做学问要师法自然,就是做人,不是也应该以自然为师吗?常见大海,可使我们心胸宽厚、宽阔、宽容;面对高山,我们希望变得巍峨、挺拔、坚定。观赏梅、兰、竹、菊,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品性;聆听林涛泉声,可以领悟大自然的整体和谐和生命节奏。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无须戒备、防范而变得坦诚、开朗。这些均有利于我们形成旷达、愉悦的心境。故古人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乐天者必长寿。
大自然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想象,丰富我们的创造。大凡大艺术家全都酷爱自然。贝多芬迷恋芬芳的田园,屠格涅夫热爱辽阔的草原,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李太白把酒问月、笑傲江湖。试问大自然中之生物,哪一种不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随便一株小草,随便一棵树,随便一只鸟,随便一条鱼,随便一只蝴蝶,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整体结构,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和环境之间显得那么和谐、合理,天衣无缝。试想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气韵,如能达到动植物那样完美、那样酣畅,那将是一种何等成熟的境界!因此,无论在为文、为人上、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过大浪河上空的焦枝铁路大桥,我们沿着乡间小道来到了一年一度的庙坡古刹大会会场,卖布匹的、衣服的、农具的个体户在山坡上排起了两条长长的街市,河北省邯郸市豫剧团和鲁山县豫剧团正在唱对台戏,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们挤出人流,继续沿大浪河前行。那些游人想带走所有的花香,揽去满河的春光,而我的欲望不就是那么一点点:牵走一河缤纷的云,与这河水谈谈我的心……
红云下面是什么?白云下面又是什么?是黄土。是山石。是一颗智慧而又残酷的魂灵。唐代大诗人元结的忠骨就安葬在这儿。元结,字次山,天宝十二年举进士,他在《农臣怨》一诗中哀叹:“将论草木悲,欲说昆虫苦……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元结朝京师,下榻于长安永崇坊寓馆。不幸身染重病,四月病故。噩耗传出,朝野震悼,大书法家颜真卿及元结生前的好友、故将,纷纷赶来奔丧。十一月,他们亲扶灵柩,含泪将元结送到鲁山青岭泉坡安葬。素日千金求一字难得的颜真卿,根据故友生平亲自撰文,觅坚石大书深刻为碑,立于墓前,以表怀念之情。
这里的山花,一年一度在你坟头开放。你或许能闻到她的芳香,看到她的艳丽。虽然,你的子孙并不为你争气,那也不必可惜,各领风骚数百年,不亦很好?芳香永在,艳丽永在,不也是一种安慰和快乐?你头枕青岭,足蹬大浪河,请不必计较万千游人踏着你的身子,他们在你身边获得美的享受,他们在这里时时想起你,谈起你,这不也是一种快慰?
我行我的山林小路,我牵我的缤纷云、苍翠绿。诗人何所在?大自然才是永垂,才是不朽。请看,乡路崎岖蜿蜒,一路绿,一路香,一路鸟语,一路人欢。在这大浪河边的密林中,人们尽情吮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最鲜美的景致。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人世的喧哗,人世的尘埃,人世的角逐,人世的欺诈,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而微不足道。一切来于大自然,一切又必然最终归宿于大自然。世态的纷繁,我们又何必再去计较呢?!
我实在不愿匆匆离开这春的大浪河、春的丛林。于是,我在这里缓缓行,去憧憬一个美,去享受一个美。我似乎感觉到丑陋、角逐、欺诈、尘埃,在这里全部消失了。在茵茵的草坪上,是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在缤纷的花丛中,是俏艳的姑娘们。他们爱这河,爱这林,爱这花,爱这春。他们与春争艳。
我羡慕他们,我在这里获得了慰藉:大自然给了我自我,使我获得了一个纯真的心爱。
大浪河,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