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一趟,服务的是心情,只要不是太离谱,别太计较花钱的事情。
在家里节省是过日子,在外面节省虽然是个人的选择,别人也无可厚非。
但你自己不愿意花钱也就算了,还要砸别人的场子,就是不应该了。
强龙还不压地头蛇,景区附近的人们,生活来源就是游客们。
觉得贵可以不买,甚至可以不去,没有必要大声嚷嚷,更何况人家还不一定是真的贵。
“宰客”的后续影响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曾传出过“宰客”的事情,一家店的做法,让人们对一个地方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事实上旅游经济的本质,就是为了给当地人赚钱。
十个人挤进一家饭店,和一百个人挤进一家饭店,性质能一样吗?
景区就好像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给疲惫的旅人提供一个歇脚的场所。
服务区的东西成倍涨价,没有听说过谁有怨言。
然而在之前这些事情的铺垫下,景区的价格但凡高一些,就会被认为是“宰客”。
这些口口声声说别人宰客的人,无非是因为对方爱惜名声,不敢把事情闹大。
“正义”的游客
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某景区旁边,一名男子与店家发生争执,理由是嫌弃饭店菜价太贵,不仅大声嚷嚷,还口口声声叫大家别再这家店吃饭。
路人拍下这喧闹的一幕,老板娘见状,拿着菜单给路人看反驳,让大家评理。
素菜普遍十多块,荤菜一般稍贵一些块。
平时在饭店吃也有差不多是这种价格,路人中肯地评价:真的不算贵。
人家明码标价写在菜单里,该游客进店时也能看到菜单,嫌贵大不了走人。
破坏别人生意,坏别人的名声,却是有些显得没品。
笔者看法
物以稀为贵,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稀少,更是一种需求关系。
一项技术越少人掌握它,那么它就越昂贵。
相同的道理,即便是普通的东西,越多的人需求它,那么它也会身价倍增。
同样是一场雪,下在北方显得太过于稀松平常,但是下在南方就会成为点缀城市的风景。
因为难得,所以珍贵。
商业行为就是做生意,讲究一个你情我愿,只要明码标价,不暗地里搞小动作。
即便真的特别贵,腹诽一句得了,何必挑出来当这种卫道士。
换位思考
双标是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希望自己多挣钱,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钱不被别人挣走。
哪有这种好事?
景区价格昂贵,不代表店家收入更高。
景区旁边每年的房租也高出其他地方很多,而之前一年都没什么人出游,也许有人的房租被减免,也许店家早已换了一茬。
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精于算计,出来玩一趟没必要让自己这么累,在家躺着是最节约的,不仅能够少花钱,还能少吃饭。
钱这种东西,有时候真不能看得太重,你不消费,我不消费,经济何时能腾飞?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