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中华大地,用经纬度描绘祖国山河!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测一大队”)走廊上,镶着一幅宽幅彩照——《跨越》。这是2005年珠峰复测登攀途中,队员任秀波在海拔7000米拍摄的队友刘西宁负重跨越一条冰裂缝的情景。
15年后的2020年5月,由国测一大队与中国登山队组成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勇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树立起橘红色觇标,连续工作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纪录。
同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8848.86米。
这是国测一大队第7次为珠峰“量身高”。他们是新中国的一支“国测劲旅”,一支英雄的“尖兵铁旅”,一支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
他们每年野外作业10个月,像候鸟一样,春天绿叶发芽时出征,树叶黄落时归来;他们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卧冰饮雪,帐篷搭在哪里是哪里,睡过草地、雪地、乱石堆。
67年来,几代测绘人前赴后继,在祖国的高原、戈壁,在人迹罕至甚至未至的地方,用青春、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一次次竖起测量标杆、标注下一个个新坐标,同时也树立起英雄群体的精神标杆和人生标杆,凝铸起“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丰碑。
今年2月17日,英雄团队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2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定入围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近,时隔2年多(2018年12月,本报《近距离》曾刊发驻陕记者特稿《国测一大队: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本报记者再次走进这一英雄群体,挖掘测绘新故事。
【2005年复测珠峰高程】跨越(刘西宁经过7000米冰裂缝)
【2005年复测珠峰高程】珠峰测量队员在海拔7028米时留影
【2005年珠峰复测】 在海拔7790米,任秀波(右)和柏华岗(左)拉起队旗,队旗上有珠峰复测全体人员签名
在珠峰峰顶,登顶队员摘去氧气面罩无氧奋战150分钟
从1975年的8848.13米,2005年珠峰复测的8844.43米,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8848.86米,中国测绘人在一次次标定和刷新珠峰高度的同时,也一次次擎起了几代中国测绘人的精神高度。
【1975年首测珠峰】1975年,国测一大队队员参与中国人首次珠峰高程测量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7日,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与国旗合影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7日,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 (新华社照片)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经过9小时的艰难鏖战,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
在峰顶,队员们背着氧气瓶、戴着面罩,安装架设峰顶觇标、测数据。为了抢时间,有的摘下氧气面罩,有的脱掉手套。他们把觇标的基座冰锥固定到峰顶,又用几根绳子牢牢地拉稳觇标。
通常,5月是珠峰冲顶的最佳月份,有3个冲顶窗口期。由于天气原因,此次登顶过程历经艰辛。队员们负重攀登异常艰难。第一次冲顶,当到达海拔5800米时,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第二次突击冲顶时,又因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到达海拔7790米时,由于以上区域积雪过深,又再次下撤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6日,队员出征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1日第二次冲顶失败,队员下撤至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只剩下5月末最后一个窗口期了,不能错过,指挥部断然决定:背水一战!
5月24日14时15分,队员们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第三次出征,4个小时后到达海拔7028米(C1北坳营地)。然而,在从这里到海拔7790米(C2营地)的艰难攀登中,遇到了10级大风,在7790米营地,10级风一直刮到次日凌晨5点,队员们在帐篷里一夜没有合眼,测绘设备都放在睡袋里,因为必须直立,倾斜不能达到45度,所以只有重力仪被坐在帐篷里的两名队员轮流抱着。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6日,测量登山队员拍摄的海拔7790米营地照片
【2020珠峰高程测量】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架设测量觇标
5月27日那天,登顶的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连续工作150分钟,圆满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纪录。
在珠峰脚下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六个交会点上,当橘红色觇标在峰顶矗起后,驻守多日的测量交会队员们凝神屏气,用仪器对准峰顶觇标,展开交会测量。高寒缺氧、冰天雪地、狂风暴雪,任务完成时,他们已在环境十分恶劣的这些点位已经坚守了11天10夜。
海拔5800米的西绒交会点,不在登山线路上,是这些交会点中难度最大的点之一,除测绘人员外,无人涉足。从这里往返非常艰难,要穿越中绒布密集的冰塔林,还要经过几十米宽的冰川断裂带,攀登70多度的冰川,还要翻过一座300多米高的风化石山,从西绒到测绘队员建立的二本营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可是往返一趟要十几个小时。
【2020珠峰高程测量】程璐与队友前往西绒布
【2020珠峰高程测量】程璐、武光伟、薛强强在攀爬西绒时休息
共产党员程璐主动请缨负责这个点位。他与薛强强两名年轻党员在这里坚守了11天10夜,帐篷搭在满是积雪、碎石的山坡上,帐篷的一头与拴在大石头的绳子牢牢捆住。帐篷的迎风一侧,他们用石头垒起挡风墙。每天他们靠气炉子化雪水解渴,煮方便面,一桶水烧开后只剩下半桶。有一天大清早,帐篷外发现了很多“猫爪印”,这地方海拔5800米,哪来的猫?估计雪豹来访了。晚上害怕,他们就彻夜开着头灯。
【2020珠峰高程测量】西绒布交会点的“队员之家”
队员们在交会点煮冰饮水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8日,结束任务后测量登山队员返回大本营
2020珠峰高程的成功测量,集中展示了中国最先进的测绘技术,也展示了中国人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精神,见证了“中国智造”的崛起与中国的科技实力。
有人说,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是测绘登山队员们树起的橘红色觇标,而比觇标更高的则是中国测绘人永不停歇的登攀精神!
把失去亲人的悲痛摁压在心里,珠峰下完成壮阔的使命交接
40岁的谢敏是东绒3交会组组长,“测二代”,他的父亲是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
2020年春节前,父亲的低血钠症病情加重,重症监护17天。后来好转,转到了普通病房,10天后出院。
3月2日,父亲鼓励他重返西藏,临行前嘱托:“我这辈子是测不了珠峰了,希望你能把珠峰测准、测好,完成任务后再回来见我。”后来还托进藏的车队司机宁伟给儿子捎话:“能参加珠峰测量是光荣的,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
4月2日下午3点,谢敏正在西藏定日县采购物资,家里传来噩耗:一小时前父亲离世,因为疫情原因,下午就要火化!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回去,送父亲最后一程!”单位派车送他去机场。车刚驶出定日县,母亲就打来了劝返电话:“孩子,不要回来了,好好干你的工作,把数据测好、测准,这也是你爸的心愿。”谢敏泪流满面,做出决定:调头,回!第二天,强忍着失去父亲的悲痛,他又上山了。
【2020珠峰高程测量】谢敏和队友王战胜操作仪器
【2020珠峰高程测量】谢敏在东绒3交会点开展观测任务
他负责的东绒3交会点海拔6000米,是距二本营最远、距珠峰峰顶最近的一个点。他把悲伤压在心里,和队友王战胜经过九个小时的攀登,到达这里坚守。
“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后,因为云雾遮挡,我们这个点从中午开始就看不见珠峰了,仪器镜头里白茫茫一片。我都快崩溃了!”5月28日,峰顶觇标终于出现在仪器镜头里,他俩顾不上吃饭,赶紧观测、记录,一直忙到5月29日下午,完成了数据采集。
两代人在珠峰脚下,完成了壮阔的使命交接。跪在雪地里,谢敏失声痛哭。“我在心里说:父亲,新的珠峰高程数据的背后有无数测绘人的付出,也有您的挂念和我的付出。没能送您最后一程,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与您同为测绘人,此生不悔!”谢敏说。
这些年,在为珠峰“量身高”的战斗中,失去亲人、无法为亲人送行的何止谢敏一个?!还有“测二代”王新光。
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时,王新光82岁的父亲去世,母亲请求大队领导和职工不能让儿子知道,“我儿子干的是很伟大的事情,就让他干好。”珠峰大本营的大队长不愿让职工留下遗憾,还是让王新光赶快回去。王新光跑到山下给家里拨通电话,可老母亲却平静地告诉他:“家里没有任何事情,你安心工作。”再给其他人打电话,王新光才证实了父亲确实去世了。
【2005年复测珠峰】王新光在珠峰大本营开展测量工作
完成任务回到家,他和母亲抱头痛哭。王新光告诉记者:“我的母亲太伟大了!我非常理解她,她知道他的老公干了一辈子测绘,儿子又接替干了测绘这事,在最关键的时候,她一直很坚强,直到我的任务完成,她才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出来......”
这些舍生忘死、战天斗地、搏击暴风雪的测绘人,就是这样,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大爱,大写在“地球之巅”!
为国测绘衣带渐宽终不悔,测绘精神代代传
在珠峰大本营的一个小坡上,矗立着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这是对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的深情礼赞,也是测绘人心中的精神丰碑。16年来,这座纪念碑巍然矗立,测绘精神代代传承。在测绘队员的眼里,传承这种精神既是责任,也是初心。
【2020珠峰高程测量】国测一大队测量的登山队员在珠峰大本营进行煨桑仪式【左数第一张伟琪、第二王伟、第五刘亮】
40岁的刘亮,是大队8名测量登山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2007年走进大队,爱好攀岩,有连续10年在西藏野外工作的经历,从事GNSS测量。父亲退休前是大队职工,常年野外测绘作业。
2020年进行高海拔适应性拉练,从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再到7028米的营地,他的每一步都很艰难。由于咳嗽加重,在攀完北坳冰壁,10个小时一上一下后,他的体力已经完全透支,下撤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
刘亮在拉练途中
“我自豪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与珠峰结了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29岁的测量登山队员邢
雄旺,是“测三代”,2010年进入一大队。他的爷爷、叔叔都是测绘人。
1975年给珠峰“量身高”时,他的爷爷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炊事班班长,保障科研人员的一日三餐。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时,他的叔叔负责仪器装备的采购。邢雄旺先后多次进入西部无人区进行测绘作业。
【2020珠峰高程测量】邢雄旺将国旗缝在衣服上
在首期适应性训练的12天里,因为海拔6500米当时还没有手机信号,他与家里“失联”12天。下撤到5800米营地后,他给妻子拨打视频电话。看到丈夫被强烈紫外线灼伤得乌黑一片的脸时,妻子把头转过去流了泪。邢雄旺连忙调整手机屏幕,让她欣赏冰塔林美景。就在第一次冲顶的前夜,他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尽管我最终止步于海拔7400米,没有登顶,但我努力了,付出了。”
邢雄旺说:“我一直深受前辈们、队友们的精神感召,从一个个测量故事里理解和感悟到我们测绘人的初心与使命,我会一步步紧跟他们的脚步前行。”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艰辛。但是,再苦再难,我们心中始终怀揣着坚定的信念:为国测绘,衣带渐宽终不悔!”李飞战等队员告诉记者,老一辈测绘人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测绘人,更应该去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冲锋在珠峰测绘一线的共产党员
在国测一大队,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珠峰高程测量一线,时时能看到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的身影——
共产党员、重力测量组组长史志刚,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唯一走遍所有交会测量点的人。除完成该地区加密重力测量外,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6个交会点的重力测量。他和队友昝瑾辉用两天时间完成东绒3和东绒2两个交会点的观测,一天艰难跋涉13个小时,完成西绒点和中绒点的观测。
临时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
国
【2020珠峰高程测量】国测一大队队旗飘扬在海拔5700米的III7交会测量点
大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右)在珠峰二本营检查工作
【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员在帐篷内化冰取水
“在海拔6000米以上行走,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考验极大。我清晰地记得,临近6500米营地时,各种颜色的帐篷就在眼前,却感觉怎么也走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却像马拉松一样艰难。”史志刚说,“返回5800米营地的路上,我们遇到了暴风雪,狂风夹杂着雪花往脸上砸、往怀里钻,视线整个都模糊了。到达营地已是晚上8点半,身体早已到达极限。”
他说,2020年珠峰“量身高”,在他的人生中弥足珍贵、永生难忘,它会一直激励着我,伴我走过今后的人生路。“我们一定能接住无数前辈守护的测绘精神的火把,继续踏上他们走过的和没走过的山山水水,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将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29岁的中共预备党员王伟,201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大队,主要从事应急测绘及无人机飞控工作。他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也是大队进入冲顶名单的两名队员之一。
【2020珠峰高程测量】王伟在海拔7028米
他是此次唯一攀登到海拔7790米、并完成该海拔重力测量任务的专业测绘队员,也是此次最有望实现测绘队员登顶测量的热门人选。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训练时,他的训练量总是超额完成1/3,两个多月跑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
36岁的共产党员马强,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具有12年的外业测绘经验。平时喜欢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体能较好,对攀上珠峰峰顶非常有信心。这次他攀登到了海拔7400米,这是他的人生“新高度”。
“任何一个队友登顶完成任务,就是我们团队的胜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虽然最终失去了登顶机会,但他迅速投入峰顶设备的培训,为海拔7028米营地运送给养。
【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员马强在珠峰大本营帐篷内休息
“我们国测一大队是一个光荣团队,67年来,测绘精神是靠一代代测绘人用血和泪一点点书写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27岁的共产党员张伟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是拉练攀登到海拔7400米的队员之一。
当时,他和队友们从6500米到7028米,一路攀上了北坳冰壁。北坳冰壁有400米落差,空气特别稀薄,人像喝醉酒一样难受。攀登北坳时,张伟琪把套在高山靴上锯齿状的冰爪一次次用力踢向冰壁,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他终于攀了上去。“每走一步都是凭毅力,每迈一步都特别艰难。”他说。后来当下撤到6500米时,他发现自己冻伤的左手已经肿胀,次日3个指头起了水泡,经大本营随队医生简单处理后,被紧急送到日喀则医院救治。几天后,他又重返大本营。
【2020珠峰高程测量】张伟琪用冻伤的三根手指比出ok手势
【2020珠峰高程测量】张伟琪在珠峰大本营接受简单治疗
李飞战是东绒2交会测量组组长、天文测量组组长。他和孙文亮翻过高山,穿越冰塔林,走了5个小时,当走到海拔5800米营地时,天空下起了雪。搭好帐篷,想煮方便面,可风雪太大烧不开水,俩人索性钻进帐篷睡了。第二天醒来,发现有牦牛运输队向海拔6500米营地进发,他们沿着牦牛队踩过的石头一步步往上走。两个小时后,他们找到了2005年交会点的位置。
【2020珠峰高程测量】李飞战在东绒2开展观测任务
5月27日冲顶那天,俩人在暴风雪中走到交会点上架好仪器,瞄准珠峰峰顶。觇标在仪器镜头里像头发丝一样细。测了一个小时,接着山上就起云了,直到天黑都没散去。第二天晚上8点,天才放晴,他们抓紧时间读数、记录、测算。第三天,趁着天气好,他们完成了剩余的数据的测量。
在这里,他们待了4天3晚,其中两晚是与暴风雪为伍,4天烧了4壶雪水。“我们4天每天只能喝上500毫升水。下撤的前一个晚上,我和队友两个人合吃了一个苹果。”
测量交会组组长李科说:“测量交会组的队员就像高原上的坚石一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坚强而无所畏惧。”在这个交会点的11天10夜里,他的脸被太阳晒伤、帐篷几次差点被融化后的冰雪淹没……
“干我们这一行,苦乐并存,就看你追求啥!”
一大队的测绘队员,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外作业,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洪水猛兽、雪崩雷击......危险时时相伴,甚至离死也不遥远。
在实施“西部测图工程”作业的5年间,队员们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在地表70摄氏度的新疆戈壁滩,在海拔超过生理极限的“生命禁区”,艰难地挺进着。在罗布泊,地面灼热难耐,坐在地上臀部都会被烫伤;汽车轮胎要充氮气,人走上10分钟,鞋子都能开胶......
【927工程】队员们在船上就餐
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的藏北无人区作业,到处是沼泽地、草地,陷车成了让大家都要“崩溃”的事。柏华岗说,“那些沼泽地只要不结冻,车辆就不敢开进去,进去就是个死!一天挖上十几次、二十几次车,人都快要疯了。”有一天,陷车24次、挖车24次,还有一天竟然陷车30多次。
【西部测图】队员们行进在沙漠腹地
刘伟东说,“在藏北无人区找控制点很难。真正去测量时,仪器一架,一个点8个小时就够了。可为了去测这8小时,我们耗的可能是半个月、一个月。”
“在青海油沙山一个叫索尔库里的三岔路口,我平生第一次大白天遇到了黑风!那黑风像沙尘暴、像海啸一样刮过来,遮天蔽日,啥也看不见;在青海杂多县,我们一天就经历了四个季节......”商永杰说,野外作业帐篷一扎,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走在哪里算哪里,帐篷搭在哪里是哪里。有好多次大风把帐篷都掀翻、刮跑了。
【西部测图】刘伟东(右一)和队友进行判绘工作
47岁的业务科长商永杰,干测绘已经26年了,大半个头已经歇顶?。他告诉记者,自己尽管不怕吃苦但怕蛇,在茂密的森林作业时,他总是“用竹竿探路,尽量不去草窝窝”。
1996年冬天,冰雪覆盖着天山山顶,商永杰和9名队友执行野外测绘任务。道班废弃的羊圈里,羊粪堆积了有10公分厚,墙上到处是羊拉的稀屎,弥漫着熏鼻的羊粪味道。就这样,他们把羊圈清理后,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我还遭遇过海上五六级的风浪和渔船的抛上抛下呢!这些都没啥。”商永杰笑道。
队员在沙漠地区开展水准观测
在海拔-154米的吐鲁番艾丁湖,测绘队的一头骆驼被大风刮跑,追了将近100公里才找到;在可可西里,一辆作业车30多次陷进泥潭,一天挖车30多次,整整一天只走了3公里;在藏北无人区,缺氧使人头疼欲裂,他们把头卡在钢架床的床头钢管之间.....
在新疆南湖戈壁,地面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青黑色的石头热得烫脚,走在沙地的蜥蜴都是三只脚着地、腾出一只脚;“刚出锅的馒头很快都能干透,每咽一口,就像往食道里塞锯末”,由于嘴唇、牙龈同时出血,咬过的馒头就像盖了一枚红印章……寂寞得“希望能有个陌生人把自己骂上一顿。”
队员在沙漠腹地开展GNSS测量
2004年,何志堂在南极地区开展重力测量
商永杰对记者说:“常人都觉得干测绘很苦,但我很自豪。我们给国家建设服务,奉献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干好它。再说,我去过别人也许一辈子也去不了的地方,看过他们没有看过的风景......苦乐并存,就看你想啥、追求啥!”
“避繁华甘寂寞精益求精测天下,按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绘神州。”这是商永杰一次接受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写下的“测绘代言词”。
记者手记:
可亲可敬的大地英雄
两下南极,七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这就是“尖兵铁旅”——国测一大队为祖国筑起的测绘丰碑!他们是用生命、用赤胆忠心,丈量祖国山河的大地英雄!
从1954年至1989年,46名测绘队员殉职野外测绘一线,将自己的生命年轮永远留在了戈壁、沙漠、沼泽、雪山上。他们当中,大多数连一块墓碑都没来得及立,有的连生平材料都没有留下,有的连尸体都没有找到,有15人至今连姓名都无法找寻。他们倒下的地方,矗起的是一座座测量觇标。
几十年来,这支钢铁般的英雄队伍穿行在苍茫的雪域高原、大漠戈壁、高山丛林、荒原沼泽,跋涉在广袤的无人区、没人敢去愿去的“生命禁区”,他们走过了一个个艰难险阻,为祖国献上了一组组精准的地理数据。
几十年来,英雄的名字在传颂着,英雄的故事在传唱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新一代忠诚事业、甘于奉献的测绘人,接过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铁锹和觇标,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用自己坚实的脚步和滚烫的热血,续写着“尖兵铁旅”新的辉煌。
【2020珠峰高程测量】2020年5月27日,测量登山队员完成人类首次珠峰峰顶重力测量 (新华社照片)
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说得好:“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坚守的品质始终没有改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忠诚奉献的品格没有变,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变,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前头的传统没有变......”
“苦难就是咱的财富。现在想想,咱搞测绘的以前受的苦,那就是财富,经历的那都不是困难,那是一个小坎坎儿,一脚就迈过去了!你经历的越多,你的胸怀就越大!”柏华刚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话,至今仍让记者难以忘却。
只步为尺测乾坤,丹心一片绘社稷。当我们将镜头聚焦那一个个负重攀登的倩影时,当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敲击心扉时,记者的心为之一震——
请不要忘记这支不穿军装的“尖兵铁旅”、顶天立地的“开路先锋”!不要忘记46位壮怀激烈、铁骨铮铮的英灵,不要忘记与严寒对峙、与风雪交锋,奋勇攀登高峰的年轻测绘人,更不要忘记培养、造就、激励英雄成长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韩宏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图片来源:均国测一大队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