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是溧水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在这里,村庄在浅色的远山和田野间延伸,一幅浪漫的乡村画面展现在眼前。蒲塘桥静静安卧在河上,走近了,可以看见桥身石缝间的青草和桥墩上的青苔。
“宿柳长堤映碧蒿,蒲塘桥下水容刀”。作为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蒲塘桥,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伫立于溧水河上。蒲塘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蒲塘镇南,是南京溧水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桥。长不到百米,宽五六米,九孔相连。厚实的桥体上,呈现暗红色。当地人说,南京古时有火山,这里人就地取材,采集火山凝灰岩石建成了这座桥。
据悉,蒲塘桥曾历经4次大修,前两次分别在清代乾隆期间和民国年间,一次是抗日战争期间桥被破坏,维修后长期作为通行汽车的公路桥使用,最近一次是2009年,为桥面石、桥侧墙石维修更换、桥栏杆和桥板更换填补等修缮。在上桥处几节平缓的楼梯,2009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蒲塘桥将修缮整治后,或将建成文化公园景点,届时将是溧水休闲娱乐的又一好去处。
蒲塘桥历经几百年的风霜依然挺立在那里,拱石为地产火山凝灰岩,用无铰联接并列砌置的方法砌成,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赞叹。据县志记载,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共费时五年,桥成之后,复用原名蒲塘桥。正德十年九月,县令陈宪嘉赵氏义举,曾改名尚义桥,并作《尚义桥记》,后仍名蒲塘桥。清乾隆间,肖必禧赵时仲等重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修建公路时,又利用该桥作为公路桥。
关于蒲塘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在明代弘治年间,有个书生赵琪,其寡母在六十大寿时,希望儿子能在门前的蒲塘河上造一座坚固的石桥,以造福后代,儿子非常孝顺,一口就答应了;儿媳也亲眼目睹过渡口船覆人亡的惨象,同样答应了婆婆的要求。
谁知工程尚未开工,赵琪却因积劳成疾不幸身亡,这时造桥的重任便落到了赵家两代寡妇肩上。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先后造了两座五拱和七拱石桥,但都被洪水冲垮了。
其精神感动了两位世外高人,他们指点工匠说:石臼湖里有九条蛟龙,桥只要造成九孔,那么九龙戏水,各有其道,桥就不会被水冲垮了。工匠照此施工,蒲塘桥终于造成了,由于它是赵家两代寡妇主持造成的,又叫作“寡妇桥”,当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
据史料记载,明代弘治年间,当地有个书生名叫赵琪,于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开始,花了5年时间造成了蒲塘桥,耗尽赵家里所有资产3000多两银子。又据县志记载,为表彰赵琪的义举,在镇上用石材建了一座叫“尚义坊”的牌坊,以示对赵琪尚义之举的颂扬。
该桥为多孔连续性拱桥,长91.3米,净宽5.7?米,是一座坦拱桥。桥下有八个带分水尖的桥墩,其上九孔中,中心孔最大,跨径10.6米,两侧各孔逐渐收小;桥上所有的望柱,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各不相同,如:小亭子,莲花、凤凰、吉祥结、鸟兽等等。而古桥下方的石兽首浮雕,也记录下那些流走的时光。
当地的村民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蒲塘桥仍作为重要交通设施,肩负着往广德、郎溪、苏南、皖南等地的重担。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西侧另建了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古桥被保护起来,1991年12月立碑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目前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算一算,蒲塘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就这样静静地安卧在这里。只是每年农历三月下旬,这里都有热闹盛大的蒲塘桥庙会,附近的村民们会蜂拥而来,彩妆游街,观看大戏,场景比春节还要热闹,淳朴的民俗民风和蒲塘桥的遗韵便这样流传下来……
未来,或许随着蒲塘桥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该地块整体将成为溧水区的一大旅游景点,而蒲塘桥的旅游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获得更多方面的遗产价值,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将产生持续的带动作用。
你去过蒲塘桥吗?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