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年会在济南召开,戴斌院长应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发展精品旅游,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城乡发展极不均衡的市场。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乡村还是作为目的地而非客源地来建设的,农民是作为生产者而非消费者而存在的。既使在决胜脱贫攻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民也只是在“三不愁、两保障”的意义上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才刚刚起步,教育、医疗、文化、就业、阶层流动和代际公平等诸多涉及农民发展的权利还有待落实。没有经过市场经济洗礼,没有体验过高品质旅游生活,甚至连初级观光旅游都没有参与过的乡村原住民,要为城里人提供精品旅游和高水平服务体验,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不是在纸上画几条线路,发文件确定谁是精品那么容易的事情。没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日渐完善的公共服务,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包括景区,也包括民宿、餐饮和购物,乡村旅游很难实现精品的发展目标。离开乡村的精品旅游,格局是不完整的,发展也是不完善的。
发展精品旅游,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资本、技术、文化创意等要素供给极不均衡的市场。虽然5A级景区已经超过300家,传统的山山水水和文化遗产资源所形成的初级旅游产品,包括酒店、民宿,以及线上线下的旅行服务商越来越多,但是当代文化、艺术创作和科技应用支撑起来的休闲体验产品,产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度假项目还相对匮乏。 游客要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我们给的却是规划好的旅游线路;游客要的是当下主客共享的万丈红尘,我们却在无休止地诉说逝去的繁华;游客要的是触手可及的温暖、平等而自在的幸福,我们给的却是有景无人的空间、等级与秩序的教育。当行政思维遇到市场行为,经常会有事倍功半、力不从心之感,以至于当事者会很困惑:我们这么发自内心地好客,游客怎么还不来呢?正如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外国游客来中国就是要吃烤鸭、购瓷器、买丝绸,数据表明他们不仅买华为手机、小米电器、大疆无人机,还喜欢大量代购物美价廉的花样手机壳、手机膜、充电宝,整箱搬回薯片、辣条、老干妈。市场主体对客源流动的影响,远远比行政主体想像得要大。对于来自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精品旅游消费者而言,真实答案也许是:你是很好客,但不是我想要的,而你传递的品质,我也没有感受到。
种种不平衡有大众旅游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的客观原因,也有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创新不够的主观原因。在一个高度市场化和分工专业化的领域,总想着以传统的“命令——服从”机制,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呢?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原地踏步罢了。
三、精品旅游的价值取向及其市场实现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民性和现代化,精品旅游应当也必须是面向大众的精致和优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包括旅游人在内的共同奋斗目标,让最大多数的游客有感意度、获得感和安全感,是精品旅游的工作指针。所谓精品,从来就不是用百分之一百的社会力量让百分之一的受众满意,而是用全部的社会力量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能有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对于十四亿人口基数,每年60多亿人次出游的市场而言,任何小众性和高端化导向的精品旅游发展思路,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非要从价格维度上把大众旅游市场划分成高端、中端和低端,把精品旅游、优质旅游与高端挂钩,甚至把精品与大众对立起来,都会遇到强有力的抵制和反弹,最终还是要回到旅游消费总体提升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上来。精品战略所承载的服务品质提升,必须是绝大多数游客的真实感受和消费评价,而不是少数握有行政权的政府官员和具有话语权的专家学者的内部评价。精品不精品,必须也只能由最广大的游客群体说了算。各级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型旅游集团在遂行精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调查市场,从游客需求而不是资源供给出发,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用好游客满意度这根指挥棒,倒逼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在机制设计上,坚持市场化和商业性,精品旅游应当也必须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十四五”旅游规划落地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对旅游业的领导,坚持政府在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为,也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还是靠发文件、开大会、出标准、申报、验收的经验做法,社会投资机构和涉旅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精品旅游最终也只会停留在概念和口号罢了。回过头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旅游业发展进程,凡是市场主体有感并积极参与的政策和标准,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凡是市场主体无感,只是旅游系统内部层层动员的创新,基本都不了了之。现在网上搜索“精品旅游”,有两个明显的“绝大多数”。一是绝大多数词条指向“精品旅游线路”,包括红色、绿色、乡村,全国的和地方的;二是绝大多数精品旅游线路是政府在组织评比,并对外发布。在精品的内涵和外延尚不清楚,也没有一个明显的供给侧标准和评比流程的情况下,这样评出来的精品是谁的、何种意义上的精品?不知道,也许评比和发布者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吧。旅游与其它产业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需求导向和市场性,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好市场主体的力量。相对于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力量的显现可能是缓慢的,但却是可靠的,也是长效的,我们得有耐心和善意。
在工作抓手上,坚持文化引领和科技支撑,精品旅游应当也必须研发项目和创新业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入境旅游的黄金时期,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国内旅游高速发展期,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市场需求旺盛而供给短缺。如同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所论述的那样,“它(短缺)是普遍性的,你可以在生活的一切方面体验到它的存在。” 【4】为解决包括旅游在内的供给短缺,我国开始了宏观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1990年以后,先后经历了市场疲软、通货膨胀、通缩衰退、亚洲金融危机、入世、“非典”、世界金融危机、“新冠”等一系列经济和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一直都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全面小康时代的精品旅游,战略上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上要解决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短缺。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的大处着眼,更要从科技创新、业态培育和项目研发的小处着手,以运动式思维在全市、全省和全国铺开来搞精品旅游,可能不现实。建设酒店、民宿、主题公园、旅游景区、房车营地等商业设施如此,培育旅行社、OTA等旅行服务商如此,提升导游、讲解员、厨师、驾驶员等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如此,完善问询中心、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体系也同样如此。精品旅游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精品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千方百计延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生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也是精品旅游的时代要求和空间支撑。当旅游服务融入更加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镶嵌于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精品的梦想才能真正照进大众旅游的现实。
注释:
1. 按照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理论,一个语言符号由“音响形象”及“概念”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形容事务的词,表达的是“能指”,与之相对应的是“所指”,即这个词所描绘的东西。参见约尔格·琳达,《你能够不借助语言完成思考吗?》,截公众号《经济观察报书评》,2020年10月11日。
2. 经济学中的消费歧视主要指价格歧视。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包括一级价格歧视,即每一单位商品都是按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即同一商品的不同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以及三级价格歧视,即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广义的消费歧视还包括根据消费者的身份、地位、肤色、地域和文化背景加以歧视,包括只有特定人群才能享受的某种超国民待遇。
3. 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公开发行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每年都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和理论阅述。东中西部的年旅游接待人数正在从十年前的6:4:1转向5:3;2,差距然是巨大的,但是程度在缩小。
4. 【匈】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前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作者:戴斌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请勿以原创形式转发)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2021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
“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征文通知
我院官网域名变更通知
戴斌 | 文化引领 科技创新,奋力开创旅游集团发展新格局
“2020旅游集团融合创新发展案例”解读与感言
高端对话:‘十四五’规划与旅游集团发展
“青年企业家对话:青年企业家与旅游集团成长”发言要点摘编
《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20》(精简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