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诗浩湘西报道
从吉首市区出发,向西行进约20公里,在武陵山脉腹地,一座横跨幽深峡谷的大桥,豁然而立。
它便是矮寨大桥。
车辆川流,在矮寨大桥上居高鸟瞰,远有崖壁巍峨、溪河纵横,它们是湘西神韵的肌理;近有深藏峡谷一隅,矮寨乡村里袅袅而起的炊烟,它们是这方水土,繁衍生息的脉搏。
以美丽为名,德夯名副其实
晨兴,当朝晖照进幽静的峡谷,袅绕的雾气便在峰林间与之交汇;午后,高飞的白鸟频频在峰峦叠翠处,闪现美丽身姿;黄昏,斜阳夕照之时,峡谷青山也染上暖黄的娇羞……一日之时不同,德夯大峡谷所呈现的美感也别具韵味。
绝壁高耸,峡谷深幽,德夯大峡谷的美,并不仅限于此。从峡谷沟壑里,溯一条清溪缓缓上行,进入峡谷深处便到了德夯苗寨。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依着溪水两岸,层层叠叠,被一条条窄窄的石板路串联起来。
与屈原有关的一则传说
要登问天台,却不是一件易事。从山底拾级而上,台阶愈走愈险,环顾四周,颇有身临绝境之感。不过,登台路上的峡谷风光,却可以因为四季物候不同,给予攀爬者不一样的攀登体验,冬雪皑皑的寂寥,可与秋收时节,峡谷间苗寨里梯田的热闹金黄,形成鲜明对比,而春、夏季节的晨雾缭绕,同样让攀登者心向往之。直到登临台上,天风朗朗,云气翻腾,一种寄蜉蝣于天地之间的壮阔感,也汹涌而来。
问天台的背后,还有一段澎湃的传说故事,矮寨镇文化站站长施云生娓娓道来,据传在公元前268年,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到湘西之后,曾立于此台,面对着千山万壑,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发问,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天问》。问天台因此得名。施云生说:“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从这种诗意的联想里,不难看出苗家儿女,有着广阔的浪漫胸襟。”
在流纱瀑布看见衬映出的虹影
飞瀑流泉相映成趣,这也是矮寨山水里不容忽视的美。
位于九龙溪峡谷最上头的流纱瀑布,高216米,宽80余米,是国内落差巨大的悬崖瀑布之一:滔滔流水跌宕坠入深潭,犹如飞纱垂泻而下,声若巨雷,此时若有暖阳斜照,光线透射瀑布,就会衬映出虹影。
悬挂于九龙溪北岸绝壁上的银链瀑布,正如其名,透着苗家女子的娇羞妩媚之感。它从落差约180米的青灰色岩洞里涌出,飞花喷雪,如万朵琼花,千簇碧玉;飞瀑落至半壁处,忽被壁间石蹬分成几股,几股飞流映着阳光,银辉闪闪,就像苗家姑娘胸前佩戴的银饰,所以银链瀑布名不虚传。
与问天台隔空而对的玉带瀑布,则更占着地势的优势。它从两座大山之间的泉穴中喷涌而出,200余米的落差飞泻而下,因为平时瀑布的水流量小,所以山风呼啸而过时,瀑布会随风摆动,此时就像一条质地柔软、轻盈的玉带,因此得名玉带瀑布。
在燕子峡和夯峡还有两个瀑布群,其中夯峡瀑布群是悬崖石壁上排着七个圆洞,洞口先是冒出缕缕白烟,轻若流云,而后数条瀑布显现在青色岩壁上。
时间的节奏仿佛减缓
沿着溪流溯源而行,或跨过木桥,或拐过山头,就可以寻到静谧的村寨,从踏入那一刻开始,时间的节奏,也仿佛减缓。
村头,几排高高树立的竹竿上,挂着十余匹蜡染的蓝白花纹蜡布,有孩童在蜡布间嬉闹、捉迷藏,矮小的身影在蜡布间忽隐忽现,遍寻不见,只有清脆的童音,才能告知我们,他们的准确方位。
吊脚楼的屋檐下,80余岁的苗族龙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正拿着一支被磨得发亮的“梭”形铜质工具,熟练地编织苗族花带,她的面前,也摆放着不少编织精巧的手工织品。一位女游客拿起一件织品细细端详,随后又拿起另一件织品比对,老太稍稍停下手里的活,抬头望了一眼女游客,两人相视而笑。
走入深巷,街面上摆放着各式苗风浓郁的服装、银饰,琳琅满目之余,空气中忽然飘来当地特色的樱桃酒的清香,原来是售酒的石老板,正在向自己的老主顾推荐刚酿的新酒。
再往深巷深处走去,商业的气息渐淡,漫步其间,村寨就像一本由光阴撰写的古籍,弥漫着记忆的气息,静静地摊开在溪水河边。
在这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村寨里,我们都是穿村而过的溪流,一边闪耀阳光斑驳的五彩,一边不舍昼夜地奔流,只为讲述一种温暖的似水流年。
本报记者周诗浩湘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