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 | 定格的舞步

旅游 艺术与财富 2021-03-20 12:51

原标题:冯斌 | 定格的舞步

回车即抵达

互联网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重访现场

成了一种

唤醒身体的方式

川渝生活的闲适大抵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给外地游客留下的印象,除了火锅茶馆的市井氛围,这里还有广阔的藏族聚居地,贯穿冯斌三十年多的艺术创作,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时间描绘藏族题材,他画藏区的人和建筑,在现代主义追求的结构和形式上探索,即便今天我们看到新作品关于“舞蹈”的绘画,对于精神性的追求依然是支撑他作品的重要脉络。

定格的舞步

从对宗教感和精神性的探索,回到描绘世俗生活,冯斌画中定格的舞步是具有时代感的优雅。节奏有快有慢,形式疏密有致,不管是华尔兹还是探戈,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生活的映射。二十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理念的革新,西学东渐, 西方舞蹈作为一种社交形式在上海滩的高级聚会中出现,在中国得名“交谊舞”,活泼又不失礼节。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折的发展,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交谊舞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城市生活主流的休闲娱乐项目,甚至在九十年代兴起一波热潮,中小学校教授交谊舞,成为文化开放的重要标志。

2018-24 丙烯、亚麻布 136x100cm 2018

2014-19 丙烯、亚麻布 85x70cm 2014

2016-7 丙烯、绵绸 136x100cm 2016

2018-19 丙烯、亚麻布 136x100cm 2018

然而,作为文化的舶来品,交谊舞与油画在中国面临着同样的转型。经历过无数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今天我们习惯了统称为当代艺术的设定。中国人跳交谊舞——正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用“今天的月亮很美”来表达爱情——带有地域性的文化意识。冯斌笔下的交谊舞自信而张扬,画中的人物在气质上绝非是中国人跳舞的感受,而是原汁原味的西方舞蹈。舞者对身体的展示,对内容的表达,与舞伴的关系,种种细节都将我们的感受力牵引至深度改革开放的文化经验。在40年的实践中,中国观众通过电影、电视、文化产品和互联网与世界共通,在2020之前的全球开放环境中进行文化交流,时代浪潮中的艺术家有机会,也有能力更加深度地接触文化的本源,并且精准地表达。冯斌无疑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然而,时间定格在2020,人们不能抵达,甚至无法再聚集跳舞,这也正是此次个展标题《聚·离》的寓意所在。

空间聚·离

名为“聚·离”,谐音“距离”。冯斌此次个展无疑是对尚未褪去的疫情的直接反馈。展览入口处一排小型作品依次隔开,像极了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2021-2 丙烯、绵绸 290x480cm 2021

疫情带来的不便是强烈的,即便对于看似独立的艺术创作来说同样如此。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最大尺幅的《2021-2》画在绵绸基底上,这是冯斌疫情前仅剩的一块画布,在动笔之前,因为大型货运停滞,他必须保证绘画的准确,如果失误,便没有材料可供继续创作。祸兮福之所倚,疫情稳定的生活同样也给创作带来了相对安静的环境,冯斌在仅有的画布上顺利地完成了作品。与红色系列中舞者张扬奔放的表达不同,在疫情期间完成的蓝色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恐惧、沮丧和抱团取暖。更多的中国形象出现在画面当中,他们甚至就是冯斌生活中的甲乙丙丁。也许是因为行动的受限使得艺术家更多将视角缩回至目光所及,也许是缺少了国际交流的不在场难以激发艺术家激情的表达。亦聚亦离,影响着艺术家创作的创作状态,甚至是方法。

2020-1 丙烯、亚麻布 60x48cm 2020

2020-3 丙烯、亚麻布 60x48cm 2020

2020-22 丙烯、绵绸 105x80cm 2020

正如2003年非典促成的互联网经济,人们在2020年的疫情中推动了互联网的又一波发展。我们看到那些年轻人剩余的荷尔蒙将现场转化到社交网站,视频平台和网络会议的快速完善甚至催生了“云蹦迪”的时髦操作。在讲求效率的数字化生活中,距离似乎又不再是问题,7*24的天涯共此时正在抹平文化的差异。小广场上的交谊舞少了,舞步与健身操融合成了广场舞,青年一代热衷于更酷炫的街舞和Hiphop,独立意识正在转变着社会对表达的理解。冯斌的创作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留存,男女搭配的交谊舞正在以一种经典文化的形式从主流视野中渐渐淡出。

重访现场

外卖、直播、小视频……数字化正在全面改造着日常生活,为什么我们要重访现场,也许“聚·离”的展览能给我们答案。冯斌的创作对材料要求苛刻,画在大幅绵绸上的作品正是为了寻求温润的质地而专门探索的材料实践。为了此次展览大型的空间,他在大幅的画面上以留白的方式凸显形象之间的“距离”,通过经营人物形象的疏密关系来表达对今天物理和精神空间的感知。丙烯颜料绘画在未经加工的绵绸布上,洇开的颜料碰撞沁染,在画面上形成氤氲暧昧的效果。这是冯斌作品最为微妙的细节,他介绍说:“我们这代艺术家受过严格的造型训练,在处理抽象画面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落入到细节的处理,我的创作过程一直要与这个习惯对抗。”数字世界给观众提供了便捷的抵达方式,但效率的提高恰恰是以损失质地与细节为代价的。展览作品在不同基底上的呈现绝非数字图像所能感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访现场的理由。

2015-23 丙烯、绵绸 85x70cm 2015

2010-24(5)丙烯,绵绸 100x136cm 2010

2012 黑白探戈 之二 丙烯,亚麻布 136x100cm 2012

回车即抵达,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重访现场成了一种唤醒身体的方式,它将我们的注意力重新聚合在空间感受上。我们被困在疫情和互联网的双重距离中,只有精确细腻的感受力才是麻木的解药。冯斌用十多年的时间绘画藏族题材,他追求精神性的体验,通过这些舞者,这些材料的细节来重现灵性的感受,重访现场也许是我们唤醒真实自我的捷径。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