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王维在汉江写下的诗句,随当地的美景被奉为千古绝唱。除此之外,全唐诗四万多首诗中,有不少诗中都提到了这个地方:华夏之中襄阳。
襄阳位于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的西北部。《汉书·地理志》记载:“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在中国的地理风水中,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即这个方位是接受太阳直射的角度。襄阳位于襄河的北边,因而得名。
襄阳:经历沧桑历史的华夏第一城
然而,这座在如今知名度不高的城市,其实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但是鄂B明明是黄石市啊?襄阳,未改名之前是襄樊,也只排到了鄂F,如何轮得到襄阳排名老二?
其实在如今的时代,提起湖北省,人们想到最多的是武汉市,至于往下面评个第二,外省人大多难以给出定论。但是在2020年,武汉市以1.56万亿元的GDP一骑绝尘时,襄阳市以4601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但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襄阳市无疑是湖北的第二大城市。
襄阳市是一座历史古城,在古代有着十分繁荣的一段时期,但是近代以来襄阳市的知名度不断地下降,除了武汉市的压力以外,自身的没落也是一种趋势。
但是襄阳市从来不是一座能够被人小看的城市。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由于华中地区有一片山脉地势险峻,汉江的中游部分受其影响,拐出了一个U型弯道,襄阳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在汉江天险的基础上,古代襄阳人开凿出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将襄阳牢牢地保护在其中。由于此地位于华夏之中,连通着南北中西,又扼制古代最重要的水路,因而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在三国演义一百多回的剧情中,将近三分之一的章回都发生在襄阳地区。最广为人知的“隆中对”就发生在这里,关公大意失荆州也在这里,襄阳孕育了无数的人杰英雄,发生过数不尽的传奇故事。
襄阳地形地势上兼具平原、山地、丘陵等,气候上并有南北特点,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都被誉为“华夏第一城”。
汉唐时期,襄阳城的繁荣程度达到了顶峰。及至宋朝,在蒙古铁骑的压迫下,宋朝退守南方,拒蒙古于北方的关键点,就在襄阳。在公元1268年到1273年之间,襄阳共经历了六次重大战役,以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军队,依旧能够将强大的蒙古人死死盯住。
十万蒙古军拿襄阳城没办法,只能将其重重围困,历时五六年,才算是拔掉了这块南宋最后的盾牌。而南宋在襄阳失守以后,被元军势如破竹地灭国,陆秀夫与小皇帝赵昺也投海自杀。
这段大开大合的历史在金庸笔下曾有过细腻的描写,虽是虚幻,却也足够让人唏嘘。金庸书中,郭靖与黄蓉夫妻死守襄阳城,并将女儿取名郭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襄阳成全了郭靖的侠名。
明清时期,襄阳城依旧热闹非凡,不论朝代如何更迭,它的地位始终没有变更过,因而有“铁打的襄阳”的美誉。马可波罗曾游访至此,并在游记中对其大加赞赏。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襄阳和樊城合并为襄樊。在改革开放之前,襄樊的城市发展一直都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这还要从近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说起,我国的东北地区蕴藏巨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并且,在长期的反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战争期间,大量军工重工业落户东北华北地区,因而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极不平均。
在中苏关系恶化的那段时期,我国的工业布局更显得十分脆弱。东北地区的工业完全暴露在苏联导弹的控制范围内,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也随之受到美国海军的威胁。
因而,为了巩固我国国防安全,同时促进工业发展布局的空间合理化,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底起开始了“三线工程”即把东北华北地区的工业部分调整至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
襄樊就从这个政策中受益,由于襄樊是工业转移的必经之路,当地的工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襄樊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
揭秘襄阳市日渐迟暮的重要原因
那么得之天时地利与人和,繁荣了几千年的襄樊,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衰落了呢?
首先,建国后,襄樊的地理位置军事重要性大大下降了。由于我国古代许多时候都处于群雄逐鹿的战争中,以襄樊扼制南北是兵家取胜的一大关键。
但是在新中国完成统一以后,中华民族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没有了南北对峙,东西相斗,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不足了。
而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则由于对外开放,显得越来越重要。
简言之,襄樊在古代的内部交流中弥足关键,但是在以国际交流为主的现代,就有些“过季”了。
其次,襄樊曾经的交通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古代以长江黄河和大运河为主要运输渠道的水运体系中,襄樊是天下中心。
背依汉江的襄樊每天来往的船只不计其数,内陆港口的优势让襄樊想不富都难。
但是近代以来,火车的发明出现让人类的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短短几百年间,中国形成的普铁,高铁里程总和达十四万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
铁路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运量大等优势。而内流河船只的运载量,运速均不能与之抗衡,襄樊因此落了下风。
轮船出现后,海运以其低成本,高运量成了中国内外运输的重要部分。
襄樊不再是中国国内运输的必经之地,赖以生存的水路也随着交通方式的迭代逐渐失去地位。如果说曾经的襄樊是输送血液的心脏,那么它已经逐渐转化成了一根普通血管。
再次,工业转移导致经济地位每况愈下,襄樊已经难以凭借曾经的产业散发光芒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襄樊独有的,改革开放以后,那些在内陆的重要对外城市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以上海、广州、以及逐渐崛起的深圳等城市为核心的对外开放城市、地区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这些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建设,也在引导内陆的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
襄樊曾经极度重视的重工业在这段时期里由于缺乏劳动力、技术难以跟上、资金不足等原因,迅速衰落。当然,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优秀人才的流失。
随着沿海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大,襄樊市原有的技术人才逐渐转移,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与底气。仿佛一下子被滞留在那段时光里,任由旁边千帆竞渡。
最后,政策的偏移让襄樊在激烈的角逐竞争中,被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随着武汉市的发展,湖北省制定了一主两副的发展计划,即以武汉市为主城市、襄樊、宜昌为副城市的核心辐射发展计划。
武汉市在建国以后由原汉口、武昌与汉阳合并而来,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武汉被列入超大城市,同时正在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相比之下,襄樊显得有些落寂,由于先前的种种优势尽皆消散,后续发展也缺乏气力。曾经身经百战的将军,迈入迟暮之年,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
如今襄阳仅依靠汽车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支撑着,而小型的私营企业缺少应有的活力,国企虽然也有很大的分量,但是已经大不如前。
工业的滞后并没有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襄阳市的平均空气质量排在全国的倒数60名左右,湖北省倒数第四名。在森林覆盖率和汉江水质都有着优势的前提下,襄阳市的宜居度仍然没有太高。
2010年,经过湖北省的多次申请,襄樊市终于更名为襄阳市。襄樊这个名字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五六十年,但是这座城市在这个名字的归属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更替的名字也昭示着湖北的决心:让襄阳市重返曾经的辉煌,甚至超越过去。省与国家都对襄阳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期望,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襄阳市的振兴无疑是大势所趋。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襄阳从以前的第77名上升至第56名,同期武汉从第13名上升至第9名,单从发展速度来看,襄阳市已经是“加足马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襄阳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的中期,对比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的各超大城市,依旧有大量的潜力待开发。
因而从整体上看,襄阳在古代经历了千百年的兴盛,又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衰落,如今又有了振兴的趋势。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襄阳市的发展会越来越大,直到新阶段的饱和。
但是受到本身条件的制约,襄阳市最终的位置会稳定在全国五十强左右,并不会超越武汉。
“湖北第二城”襄阳市的明天:教育振兴城市
对于襄阳市未来如何摆脱迟暮,向上获取阳光,在这里有几条建议和预测。
首先,襄阳作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历史古城,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业和提高知名度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当然,襄阳一直以来都在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而努力。
但,如果说只请几个“小鲜肉”拍点不痛不痒的电视剧,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要想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将古城、周边产业、文艺作品等方面都打磨透彻,才能应对如今人们越来越挑剔的审美口味。
如今襄阳唐城和汉阳影视基地建立,也许会超越宜昌十堰、荆州等历史名地,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其次,提高交通水平。襄阳在过去是全国交通的一大中心,但是随着交通工具的滞后性,这个位置也逐渐淡去。
不过襄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凭借这一点依然可以在引进现代化交通工具,构建全国中心交通枢纽等方面下点功夫。
目前襄阳有着发达的公路交通,以两大客运站为中心的客车连通全国。当初全国仅有寥寥无几的非省会城市有自己的铁路局,襄阳市便是其中之一。襄阳凭借着起步早的优势,建立了从四等到特等的多个火车站。
但是襄阳缺乏高铁基础。襄阳未能赶上高铁发展的黄金时期,等到反应过来,其他城市已经凭借高铁吸引了一大波人流。
襄阳地处郑州、重庆、呼和浩特、武汉等高铁线的交汇处,一旦已经在建的襄阳东津站高铁枢纽落成,襄阳市的交通一定会取得很大程度的改观。
襄阳交通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航空港的建设问题,襄阳的刘集机场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时间其实并不晚,但是规模小,航程近。2010年以后,襄阳才逐渐有了4D的水平,到2017年,已经具备了国际航班的起降条件。
最后,推动城市发展的命脉:人才。细数湖北省的知名高校,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襄阳市没有任何一个。襄阳市的中学教育在全国都属于一流的,虽然不及衡水和曾经的黄冈,但是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高考生。
遗憾的是,襄阳市内并没有足够水平的高校作为支撑,因而大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前往武汉和全国其他地区。就像早期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远赴硅谷一样,襄阳市培养的人才,最终没有为襄阳所用。
但是高校建设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在年复一年地积累中夯实基础,才能确保未来的高等人才教育与中学教育相匹配。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本专科、硕博毕业生留在本地,为襄阳的发展贡献智慧,添加生命活力。
襄阳是一座十分有个性的城市,也应该被更多的人记住它的名字。但是襄阳要想从“被遗忘的湖北第二城”重新站在全国城市的一二线,依然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