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是谁吗?▼
甘肃南边是高耸的青藏高原,
北边是内蒙古高原,
南北争高,稍显平坦的河西地区得地利之便,
成为古今沟通东西的丝路走廊。
但是,
高山也阻绝了来自南边的大部分潮湿水汽,
以至让内陆本就捉襟见肘的雨水,
变得入不敷出。
西北,故此成为中国最干旱的地区!
水,对西北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
沙地上的每株植物,
不管多么耐旱,都必须依靠水的补给。
而河西的水,大多源于“祁连山”。
“ 为了滋养敦煌
祁连山的雪淌了很多路”
每年三月,祁连山雪线之下,经历一个冬季冰封的白雪开始慢慢融化,冰瀑急坠,激流汇入山脉下方的河流,打破了枯水期的平静。
随着春天的到来,河流的脚程顺势加快,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城市,为身处大陆腹地的河西地区带来了春的气息。
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都是靠着祁连山融水才形成绿洲和城市,并沿袭至今。
横穿敦煌市区的党河,即发源于祁连山脉,这条全长390千米的河流,从祁连山北麓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收编了三百多条冰川融水,直至到达低洼开阔的敦煌盆地,才渐渐收了气势,绕着鸣沙山沙漠低吟浅唱。
荒漠上本来生机寥寥,但有了水,一切都开始不同。
孕育绿洲的党河被敦煌人奉为母亲河,城市的新区沿着河流蜿蜒的方向扩展,党河的两边,凝结了今天敦煌城市发展的缩影。
党河左岸往西的方向,建有敦煌古城。
因为历史原因,敦煌最古老的城址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在敦煌古城内,还保存有三面断续残垣。其它地方则仿照西域风情,建城楼、街道、佛庙、当铺、货栈、酒肆等。
很多喜欢cos的朋友,会穿着盛装来此拍照打卡,复刻《龙门客栈》、《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中的角色。
这里也是前往敦煌西线旅游的重要站点。
敦煌西线上,党河在西千佛洞附近折向东北流,此后便正式流入敦煌绿洲,这座沙州被绿洲环环围住,城内景色别有洞天。
夏季的党河风情线像是置身世外的水乡小镇,每年6月,大片的荷花铺满河面,敦煌本地人最爱绕着河边散步赏荷纳凉。
党河风情线附近还有个飞天公园,是孩子们最爱的秘密基地。
游玩乐园和小吃摊街仅仅隔着一座建筑,小吃摊十里飘香,分外诱人。
与党河几乎平行的鸣沙山景观大道,每年清明节时,数万株李广杏花依次绽放,成片花海,蔚为大观。
“ 流经莫高窟
这条河必须有姓名”
很多朋友去莫高窟参观,都对莫高窟前那个干涸的河床很好奇。
这条河今天被称作“大泉河”,最初名叫宕泉,又称荡泉。大泉河的源头是祁连山西端的野马南山,冰川融水汇聚,一路流经三危山与鸣沙山谷,到达莫高窟前,其最近处离洞窟不足百米。
据莫高窟第148窟《唐陇右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宕泉河“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说明在过去,大泉河水量充沛。1907年冬天,法国学者伯希和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整个河床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冰。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泉河只剩下涓涓细流呢?
其实,大泉泉水只是被大坝截流了而已。一方面,莫高窟是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区,截流是为了窟区绿化,另一方面,是为生物治沙工程提供灌溉水。
2017年,敦煌大雨,大泉河一时间流量猛增,还曾冲断过通往莫高窟的桥梁与道路。好在文物未受到严重影响。
敦煌年均降水量十分稀少,为了保证用水,建大坝和水库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工程。比如原先流向疏勒河的党河,现在就安淌在敦煌最大的水库——党河水库里了。
“ 看得见的绿洲
看不见的地下水”
敦煌西边是库姆塔格沙漠,东边是中国第三大的巴丹吉林沙漠,鸣沙山雄踞敦煌,早在古代就有了“沙州”的别名。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戈壁,塑造了敦煌与众不同的气质。
特殊的地形、干旱的气候长期主导着这里的生活方式,但也并非全是坏处。
敦煌的地表比其它地方更容易下渗河流,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静默地在岩层里流动,到地势低洼且地质疏松的地方时,地下水上涌……月牙泉的泉水就是这样出现的。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千百年来,泉水边高耸的沙丘没有掩盖掉泉水。
一则,月牙泉所处的位置特殊,三侧均有沙山阻挡风沙,在沙丘两翼风向的平衡保护下,仅有少数风沙能够有幸进入到“内部”,但这仅有但少数,大多都会在内部区域的气流作用下,继续飞升,而不是沉落泉水之中。
二则,月牙泉之下,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补给。可以说,是地形和风沙的自然协作,才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月牙形清泉。
今天,敦煌八景中打头的一个,即是“月泉晓澈”。因此,到敦煌来,建议晨间来一次看月泉晓澈,傍晚来一次看大漠落日。
三月,祁连山雪水融化,
补给了干渴大半载的河流,
敦煌大地复苏,草木争相冒头,
干燥的土地上逐渐有了郁郁生机,
春天,一切都是初生的,
一些都是带着希望的~
我们在敦煌等你,
一起邂逅更多春天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