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座小城。
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青山,美丽至极。
漫步街头,半城烟火半城仙,浪漫入骨髓。
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这儿有超过六千座的庙宇,五步一寺,十步一庙——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神明,约有500种之多!活脱脱的一个『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儿的人,肉体凡胎,又多是善男信女。人和神相邻而居。在祠堂和庙宇之间,延展出一条条街道。随便走一走,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将邂逅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神明。
开元寺内虔诚的信徒,图源:方托马斯
世界,你好!这里是 泉 州 。
一座浪漫美丽的海港城,一个信仰『拌饭』的人间市。
01.
港口之城的诞生
清源山,图源:图虫@瞌睡的泥鳅
“泉居八闽之南,山势蜿蜒,不见刻削;海港逶迤,不至波扬。”《隆庆府志》里的短短一句话,道尽了泉州作为港口的地利。
泉州地处福建省南部,基岩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港湾,港湾有岬角遮掩,可以避免风浪侵袭,而宽阔的入海河口,为舟船停泊,安全卸货提供了保障。再加上没有寒冷的冬天,建设港口再合适不过了。
唐代中期以后,中原战乱,陆路丝绸之路逐渐湮塞。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路交通,成为沟通中外,联结欧亚国际商贸的主要通路。东南沿海形成泉州、广州、杭州、明州,四大国际海港的布局。
泉州之地利,无人能比。众多优良港口,向外迎来海上各国来客;河网密布,向内沟通内陆腹地。史料记载,元朝欧洲人往返主要有两条路,或从北京出居庸关,又或是从北京沿运河南下,“由泉州泛洋往海外诸国之路途间,欧洲人元时来中国,或返欧洲,皆必经此二道。”
而闽南山多田少的现状,迫使大量闽南人逃离土地,下海谋生,对所谓“农本商末”的说法嗤之以鼻。泉州人有极重的乡土观念,有同乡帮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海经商,海上讨生活。他们的拼搏和泉州的繁荣互相成就。
唐宋之际,福建-琉球航路开辟并日趋成熟。泉州一港可以同时承接西南(东南亚-阿拉伯-非洲-西洋)、东南(台湾-琉球)、东北(高丽-日本)三条航线。泉州上升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海外贸易第一大港,以“刺桐港”之名蜚声寰宇。
02.
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神明
图源:虫虫君
这座港口之城,以惊人的包容和开放拥抱着一切。
夏初,一批批穿越印度洋的商船满载西方宝石、香料随着南风驶进泉州港。这些讲着100多种语言的海外商客,带来了犀角、玳瑁、乳香、珊瑚……来自诸国的珍宝琳琅满目。
当时的文人不禁感叹:“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南城里的聚宝街里,留下了“市井十洲人”的奇观。这条现代人眼中只有400米的街道,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围绕交易市场,银行、票号、当铺、担保等金融机构多不胜数。
繁盛的泉州经济与贸易为宋元朝廷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利益。宋高宗产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开元寺外,西街的夜晚。图源:赵啸飞
时间倒回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当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在1271年,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抵达泉州港,当即被这座“不夜城”所震惊:
“因为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称这座城市为‘光之城’。”
旅居泉州的外国商人,带来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了自己的信仰。在宋元的泉州城里,人们不仅直面不同种族的“番国来客”经济和社会的交往,还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体认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宗教。
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之流,从阿拉伯世界,从印度,从欧洲,纷纷向这个城市汇聚。时代将聚光灯打到了这座闽南小城之上。
03.
世界宗教博物馆里的神衹大和谐
承天寺内,僧侣和信徒摩肩接踵 图源:赵啸飞
闽南地区自古宗教信仰众多,氛围浓厚。宋元时期,佛教、道教以及各种本土民间宗教早已在扎根泉州。
泉州居民大都来自几次中原战乱,士大夫家族的衣冠南渡,带着最华丽的衣裳和最高雅的传统。又因为地理的阻隔,这里保留了古代中国的传统,尊神事鬼是来自晋朝的规矩。
清净寺,图源:虫虫君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外国客商涌入泉州,来自异域的宗教也相继而来。在这个6平方公里的小城之中,基督教、伊斯兰教、明教(摩尼教)、天主教、印度教等,30多种教派在这里留下痕迹。
泉州西街附近,方圆不过几公里,并列有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清净寺,道教的关岳庙,还有儒家孔子文庙以及妈祖的天后宫。
晋室南渡带来的中原文化与海外通商输入的舶来文化在这里汇流,将这座枕山面海的刺桐城推向了巅峰。
@ 开 元 寺
▼
它是东南沿海最大的佛教寺院,历经千余年的发展,除了佛教的主体建筑外,这里还能发现道教、婆罗门教、甚至基督教留下的痕迹。开元寺不在山中,坐落在最繁华的市井,紫云屏一墙之隔,将尘世与佛国世界相隔。
@ 关 岳 庙
▼
图源:虫虫君
关帝庙是中国民间关公信仰的六大祖庙之一,已有千年的历史。主祀关公,民国时期增祀岳王,所以现在也称为关岳庙。它是当地香火最旺盛的武庙,当地人但凡遇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来这里求上一支签。与之一墙之隔的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清净寺。在两种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宗教,同处一条街道,千百年来相安无事。
@ 天 后 宫
▼
图源:马蜂窝@吴小壕
泉州的另一大民间信仰是妈祖信仰,也是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祭祀她的庙宇也叫法不一,有妈祖庙、天后宫等等,泉州天后宫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 清 净 寺
▼
图源:马蜂窝@wuxiyuyi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圣训。“海上丝路”贸易的外商中,属阿拉伯人最众,泉州也保留下来了诸多伊斯兰教的宗教遗迹。清净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
@ 道 教
▼
中国现存最大、雕凿年代最久的老君造像让清源山成为了道教名山
清源山在国内众多名山大川相比不算高,海拔仅531米,但是耸立在大海边也显得巍峨壮观了,自古有“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经历代开发,留下了儒、释、道、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的众多文化史迹。清源山上,一座“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缩影呈现在眼前。
泉州一座城,神明也是世界公民。
当摩尼教里熊熊燃烧的圣火,不会打扰基督教堂里虔诚的祷告;当清真寺的唤拜划破青空的宁静时,也有梵音称颂自佛堂中传出。
宋元时的泉州,似乎达到了一种宗教的大和谐。 在这耀人的光芒之下,我们惊奇地发现本土宗教与“ 中化” 了的外来宗教,盘根错节结合在一起,近乎和谐地演奏着宗教文化的交响曲。
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每个灵魂都有处安放。
04.
只要有神明在,万事都可商量
在泉州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善男信女,几乎是分布在家家户户。佛教中的佛祖,观世音菩萨,道教中的土地爷,妈祖,地藏王等神灵,在这片土地上达成了巧妙的和解。
从初一到十五或初二到十六,从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到六月十五敬天公,从七月的七娘妈生日到十二月的送灶君,从普度日到尾牙日……印象中的虔诚的阿妈几乎罕有几日没有拜拜。
他们对各方神明都毫不怠慢,在佛堂上完香后,转身又去关帝庙和天后宫拜一拜。东街祀境主,西街有天主,江边立石笋,河边存清真,有拜拜就有“保庇”。
这里的信仰多元而虔诚。三分山,六分海,一分田的他们,信仰一切能够使其生存下去,生活下去,发财下去的事物。
泉州籍作家蔡崇达曾这样形容自己家乡的小镇:
“ 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有魂灵,人与鬼神亲近地生活着。我们还相信,魂灵有着和现世一样的属性,会饿到,也会吃太饱,会太胖,然后也会心情不好,也会闷出病……”
庙门就在家门口旁,神明就像是邻里,会发胖、会心情不好,也会生病,也随时可以话家常。只要有神明在,万事都是有商量的。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当很多城市正日新月异。泉州城却还保留着“东西双石塔,南北一长街”的旧时模样,保留着坚守原乡的古意和对过往、自然、神灵的敬畏,在渐渐失去信仰的年代站成永恒。
当漫步泉州街头,目光所至的每一寸,仿佛都是有故事的。走吧,去泉州吧,去读读闽南风味的世界故事。
-END-
编辑整理丨虫虫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