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婺源,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在青山绿水间,或依山,或隐于云雾,影子安静地倒映在溪池清泉之上,风吹起涟漪,漾开四季的泼墨风景。四季风景各具特色,春秋尤胜,春看油菜花秋赏枫叶,婺源总有一个理由能留下游人的脚步。
01
婺 江 地 多 险
源 近 水 更 清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皖南黄山,北接道教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建县于唐开元28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婺源,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县境内有一条被称为婺水的河流,于是以“地近婺水之源”而名。婺源曾是古徽州“一府六县 ”的一部分,后来从安徽划出,却仍然保留了古徽州韵味,在时光的酝酿中,越发地醇厚。
02
黄 染 菜 花 无 意 绪
蝶 蜂 逐 艳 寻 芬 芳
三月,水墨人家藏在婺源的油菜花里。
择一日早起,晨光初泄,鸟啼驱散山间的迷蒙烟雾,引起阵阵炊烟。
顺着炊烟望去,金黄色的天阶将婺源的秀丽呈现在眼前。春入婺源,三分酿成青翠,七分化作金黄,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挤挤挨挨,开出一个季节的蓬勃。踏入群芳深处,丛丛油菜花,随着微风轻轻摇摆,不知是谁肆意地在大地上泼上黄色油彩,又细细点出几笔深绿浅绿,于是这份热闹便更加富有层次。远山近景,都是盎然的春光。
若是微雨初歇,雨珠摇曳在花瓣上。空气中弥漫着馨香,微风携着泥土的些许腥气掠过,深嗅,都是原野的生机。山色空蒙,雾气朦胧,远处的天街小镇错落在山间。一座座建筑,徽韵浓郁,青瓦白墙,与梯田相辅相成,为花海点睛,给这春景平添一份灵动。
03
青 砖 小 瓦 马 头 墙
回 廊 挂 落 花 格 窗
江西婺源,却是徽州人家。
徽派建筑,如同书写于素淡白绢的水墨画卷,一砖一瓦,写满岁月留痕。房屋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高高耸起,天井狭小幽暗,屋檐滴下雨水,生活精雕细琢地安置在天地间。
走近才发现,真是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廊柱门楣、窗棂漏窗、桌椅几案、文房用具,边边角角都写满了精致。随处可见雕塑的灵动身姿,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也贴切不过。雕刻“喜鹊登梅”,取喜上眉梢之意;雕刻“东鹿西马”,希冀福禄双全、飞黄腾达;雕刻“五只蝙蝠”,盼望五福临门。
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大夫第”,是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建筑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既能遮挡雨水,又能增添几分美观。门罩下,石库门枋上雕着“狮子滚绣球”的石雕,活泼生动,细看石雕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繁体“书”字,读书从来都受婺源人万般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宋至清,婺源全县中进士五百多人,仕宦两千多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著作三千一百部。
进了屋子,上方有一口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采光、通风的功能。而在文化上,则有着“天人合一”的含义,衔接自然和人。在徽州人眼里,水源就是财源,下雨天,雨水从天井落入家中,四水归堂,流向凿成铜钱样式的下水道孔。
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隔着时光的缝隙,仿佛能看见这位李文进大人满头华发,闲适地在一个春日午后坐在院子中,含饴弄孙,安享天年。婺源人满腔热忱地生活,将闲情逸致安置在四方家宅之中,留一处心灵的净土,迎接奔波千里的归客。
东方美学,用“禅”字一言蔽之,讲究的是素净之美。
单座建筑,一黑一白、一实一虚、一阴一阳,极简之美渗透其间。若是眺望婺源,只觉房屋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叠有序,韵律之美跳跃其中。梯田上的油菜花,如果没有朴素简淡的徽派建筑的点缀,就有些艳丽的单调,看多了便察觉无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是星星点点散布在花海中的素净之屋,成就了婺源的油菜花。
04
枝 下 脆 梨 莹
就 砚 旋 研 磨
说起婺源,不得不提及的是它的特产“红、绿、黑、白”。
红是指“水中瑰宝”荷包红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此鱼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绿是“婺源绿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唐朝载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得嘉靖皇帝“汤碧、香高、汁浓、味醇”之赞。白是婺源江湾所产的江湾雪梨,因果实皮白如雪得名。古时候婺源人外出经商,走前种下一颗梨树,取“种梨得利”的彩头,因此江湾盛产雪梨。
而黑则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产于婺源的龙尾山,也称为龙尾砚。歙砚石质细腻,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似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
05
青 山 绿 水 随 地 佳
俊 采 星 驰 看 今 朝
山水之地,向来人杰地灵。
朱熹从这里走向庙堂,集儒学大成,坚持读书明理,写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传世佳句。庆元二年,朱熹问的是黎川县的渠,不知他是否想的是家乡婺源的水?
又有南宋文学家朱弁羁金16 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诏入京,为帝王治病。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皖派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天文钟中兴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明清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有“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的佳话。婺源被誉为“书乡”果然是名不虚传。
在婺源,遇见的是小桥流水的古色古香,撞见的却是油菜花的明亮。
行走在山水间,看晨星寥寥,看炊烟袅袅,看雨雾蒙蒙,看白云碧嶂,看野渡无人舟自横,看山绕清溪水绕城,看金黄的油菜花点缀鸡鸣狗吠的平凡生活。
婺源,婺源,一生痴绝处。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