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在绵延数千里,在下游的“几”字尾处,流经河南开封后有一个向北的折弯,然后沿着鲁豫边界入鲁,进入山东第一个县东明县,而东明也因此被称为黄河入鲁第一县。
东明位于鲁西南平原黄河南岸,隶属于山东菏泽市,隔黄河与河南河南长垣、濮阳隔河相望,南与兰考县接壤。黄河入鲁第一县当然是齐风鲁韵了,不过当你走进东明的时候,却会被满耳朵的豫北官话所迷惑,甚至于连看的电视节目也会河南风侵染,最被河南人热捧的《武林风》、《梨园春》在这里也是风靡一时,恍然间好像到了一个假的山东。
说起东明这个“假”山东,咱们要从东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说起。
地理环境和位置
东明位于鲁豫交界处的黄河岸畔,历史沧桑巨变,黄河几度泛滥。这里是鲁西隆起区、太行隆起带、秦岭隆起带三大构造体系的交汇处,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带,也是历次黄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带,黄河的泛滥造成了历史上此地居民的苦难,因为改道,东明曾有过一次大范围移民(山西),由于黄河治理从而让东明也是几度改变行政隶属关系,曾先后被河北、平原、河南和山东四省管辖,这也是东明历史上民俗、方言等习俗受河南影响较深的根源。
东明历史
东明历史悠久,建县史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40年,始置东昏县,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东昏名字的由来却是来自秦始皇,传说秦始皇东巡到了这儿的时候,突然“霾雾四塞,不能进”,于是就命名该地为山东东昏,当时隶属三川郡阳武县。
说句实在话,也不知道是秦始皇金口玉言,还是始皇帝有先见之明,昏这个字实在是糟糕,黄河让东明的民众遭受了不少苦难。而东明则要感谢做了15年皇帝的王莽了,他称帝后改东昏为东明,虽然后来名字也有变迁,但是东明毕竟是和昏相对的,明才会于前途能发展吗。
而自此以后,东明也辗转在河南、山东、河北四省之间,就如漂泊的旅人,东家一口、西家一口,而东明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而与中原大地上的河南尤为贴近。
几至到了民国东明还曾隶属开封府、开封郡、河南道等,即使解放后, 东明县仍属平原省菏泽专区,后撤销平原属河南郑州专区、开封专区。而1963因豫鲁省界黄河水利纠纷,河南省东明县建制及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漂泊的东明才真正的安定下来,而东明实际上是山东和河南打出来的一个县。
黄河孕育的东明
东明的历史与母亲河黄河是一脉相承,虽然东明颇受黄河泛滥之苦,但是也因黄河而繁衍生息,黄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谁也跨不过去的坎,它即是母亲河,也会偶尔发个小脾气。东明因为黄河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些都是黄河母亲的馈赠。
在东明现在和黄河有关的景点和古迹众多,其中东明黄河森林公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黄河故道植物园、东明县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黄河历史文化公园碑廊等十几处,其中尤其以黄河森林公园为甚。
齐鲁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历史遗迹
东明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既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承载者,由于行政区划的变迁,从而让这里既有中原文化的传承,又有齐鲁文化的交融,而文化的传承的历史就是这些古老的历史遗迹了。
东明是道教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故里,至今境内有庄子观和庄子墓;而尤为有趣的是在城关街道后营学校院内,有一座建于1736~1795年(清乾隆年间)原名泰山圣母殿(泰山行宫),至今香火不断,而对于泰山数百里外为何有此寺庙,是一件值得考究的文化遗迹。
五霸盟坛遗址,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今五霸岗村),村内现有葵丘和五霸寺,是古东明十二景之一。五霸岗村现保存有葵丘断碑一块,明朝万历年间五霸会盟断碑一块,宋代开封知府邓光绪题碑一块。三碑碑文依稀可见。
明朝名臣陈其猷为五霸盟坛题咏:“霸图竞相长,姬辙既已东。抵掌歃血事,萧瑟起悲风”。清康熙年间,真定府通判范通题五霸坛:“当年霸业竞谁存?日落遗坛鸟雀喧。欲问衰周兴废事,空余荒阜列平原。”
当然东明其它诸如文庙大成殿、青龙寺、草塔寺、城隍庙、大路寺等古建筑遗迹,无不是文化交融的历史遗产。
东明的人文历史渊源,使得东明兼具了河南和山东的文化民俗,而和河南的渊源尤甚,只是最终因为黄河治理而隶属山东菏泽,这对于东明民间河南味浓厚也说得清了。何况对于省市之分只是行政区划而已,而民风民俗是行政划分所不能阻隔的,民俗和文化也是有一地到另一地慢慢演化,谁又能说兰考就没有齐鲁文化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