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国天涯 赵首文
人到中年,想搞一次说走就走的活动,老实说,不是很容易:前有暗流涌动,后有漩涡尾随,虽然每天都在生活的长河中奋力抗争,最终却无奈随波逐流、沉浮入海。浑身伤痕累累、身心麻木疲惫。当看到忻师961班同学群里红火热闹的相聚场面,不禁怦然心动,加之同学们的热情相邀,使得我更是无法按捺得住自己那颗许久未曾激昂的心,说走就走!
困难是必须克服的!提心吊胆地驱车返回定襄后,和小谭直奔聚会地点:忻州古城。一路仍是提心吊胆,但好在有惊无险、平安抵达。
忻州古城的热闹超出了我的想象:灯多人多车更多!“绕场三匝、何处可停?”
当小谭娴熟地把车停到稍纵即失的车位上后,我们便开始寻找“组织”指定的具体聚会地点——秀容客栈。
此时已是傍晚,华灯初上,忻州古城里人如潮水澎湃、花灯流光溢彩。石路两边的仿古建筑在彩灯的辉映下美轮美奂,使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拍照留念。前几天曾有心专门到古城游玩的我此时却无暇观赏,和小谭一起寻找秀容客栈。由于我们是从北门进入古城的,对路径不熟悉,虽有电话联系,但在喧杂的人海中,却听不清楚。几经询问路人后,终于到达秀容客栈!
彦锋、志强早已在门口等待。一番寒暄后,我们到了二楼包间。此时已经来了不少同学们,有的已经毕业二十二年未曾见过面。因久未谋面而夹杂的丝丝拘谨在几句问候声中瞬间不见了踪影。在交谈过程中,又有几名同学陆续赶到,她们很忙却都推掉了手头的事情来参加同学聚会,大家都有点小小的感动: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起上过学的、一起打过仗的,那份情谊是最纯粹、珍贵的,没有掺杂其他成份。没困难要来聚会,有困难解决困难也要来!
在愉悦的氛围里,在激昂的气氛中,我们的聚会开始了!都是关系“杠杠”的老同学,客套话不必说,祝酒词也不需有,当酒过三巡的惯例一过,大家就自由发挥了。同学们无论上学时是外向健谈的,还是内秀言紧的,此时都侃侃而谈,主题不谈工作、不说家庭,只围绕师范三年的同学情谊。大家言语或诙谐幽默、轻松搞笑;或言辞恳切、情深意长。每一次发言都在我们心中掀起了涟漪,许多因年陈日久而记忆逐渐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校园生活片段经同学们一提及,瞬间一一还原,清晰地浮现在了脑海中,当年因懵懂年少而发生的一件件趣事、糗事无一不引起了大家的捧腹大笑。这种开心愉悦的氛围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有的同学酒未喝,人似乎已经醉了。
在彦锋、李华的组织下,在晓燕、德清的“叫套”下,同学们一一端起了手中的酒杯,无需劝酒,却胜似拼酒。随着喉结的抖动,彦锋等几个人虽未坐、杯已空,喝得干脆磊落、喝得酣畅淋漓,颇有金庸笔下令狐冲、任我行的盖世豪情。几个女同学们也喝得直爽利落、杯到酒干,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红妆完胜君郎!”
其实大家喝得不仅是粮食酿造的美酒,更是时光积淀的岁月美酒,它曼妙醇香、回味悠长,使人感慨不已。这种美好的氛围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使得一些开车来的同学都忍不住想喝一杯,但却被众人劝住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微醺之余,大家回忆起了校园生活。96年,我们十六七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大家青春年少、活力十足,怀着激情、带着梦想,从各个县来到忻师,组成了一个班级,许多同学,(包括我)当时对师范并不了解,只是知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属于“铁饭碗,”在那个年代,无疑是“香饽饽。”于是懵懵懂懂报考了忻州师范学校。
三年的同窗生涯,我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教室里、通道旁、艺术楼、大操场……或喜或悲的情景数不胜数、或哭或笑的场面更似满天星斗,这一切,在大家心中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不管当时同学情谊如山高、似海深,无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总有离别的那一天!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的家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呕心沥血、兀兀穷年。
时光如白驹过隙,恍惚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都已四十出头,成为了各县教育系统的中流砥柱。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得敬老育小、照顾家庭,平时忙得不可开交。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深厚的同学情谊,没时间回忆、更没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而是把它藏在了心里的最深处,仿佛至宝般不肯示人。
群里的召唤仿佛吹响了集结号,让久未谋面的我们克服困难相聚在一起。(还有许多同学仓促间实在无法赶到)丽英席间即兴清唱的一首《少年》更是让大家回味良多、动情不已。无论聚会前大家多么在意自己的衣着妆容,在眉梢眼角中,却藏不住时光刀剑刻下的痕迹。年过不惑的我们似乎不再少年,此时相聚在一起却胜似少年!不管时光飞逝,理想没有一丝改变;任凭岁月如歌,心中信念丝毫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