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挨着南京闹市区有一片小天地,名为“红庙”。
它对外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十篇“南京旅游攻略”里提到这个地方的可能也就三四篇。紧邻高楼林立的新街口,感受却完全不同,说起这个地方也是有关美食的话题比较多,但街中头牌“小潘鸭血粉丝汤”的名气可能都比红庙本身的话题度还多一点。
白天这个地方平平无奇,而在夜幕降临之时,却被很多人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
▲红庙附近浮桥地铁站2号出口的街边雕像。
晚上好,红庙
红庙没有明瓦廊美食街知名度那么高,但是在一群南京骨灰级吃货们的心中的江湖地位一点也不低。
红庙老街形成于80年代初,是每一个南京人的晨昏和记忆,这里有小吃街,也有住宅区。
曾经一位外省的朋友去过红庙后这样说:“感觉和我老家好像啊。”
▲红庙小区,南京老式楼层,一楼都是小饭店或者其它类型的商铺。
这里的一切是一种市井生活风貌的展现,也很亲切,藏着南京人真正的惬意生活。
穿过车水马龙的洪武北路,进到红庙里,会隔绝一部分马路上的嘈杂声,视线越过稍显陈旧的的楼层,就能看到不远处还亮着灯光的好几栋大厦。
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红庙里走几步能感受到南京的烟火气,往外走几步是却是南京的日新月异。
▲夜晚人烟稀少但却很亮堂的红庙街。
从上个世纪开始这里就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小吃,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这些大大小小的美食店和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南京也成了世交。
▲在红庙随处一转就有吃饭的地,生活气息很浓。
天色完全暗下来时,被月光和路灯笼罩的红庙街给人的感觉更加琢磨不透。
南京本地的街头美食店和来自不同地方的特产名吃店一个挨一个林立在路的两侧,周围有些旧的楼层在黑夜里显得更加安静,那些亲切感或许来源于此,也让不少在南京打拼多年的外地朋友产生了一种归家的恍惚。
深夜不打烊食堂
有人说,住在红庙,就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夜晚的红庙也有一种热闹感,但不是体现在人群的多少上。
疲惫了一天的上班族来这里转一转,不到20块就能吃到一顿很饱的晚饭,坐在店里吃多慢也没有人催,把白天没有时间看的剧拿出来下饭,这个时候是感受不到白日里的压力,只有生活的热气腾腾。
那种热闹,大概是通过人情味所感受到的吧。
▲在店里安静吃饭的客人们。
在红庙有一句俗话:流水的小吃店,铁打的小潘。
从白天到晚上,这里的永远都有人在排队。早些年为了升级店面便搬离到了离红庙不远的地方,但存在感依旧很强。
夜晚的小潘少了白天的杂乱,客户也从初到南京游玩的“尝鲜”族,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井然有序的氛围,依旧不变的味道。
太阳下山后只有灯光加持的小潘,看起来也更南京了呢。
▲配料丰富的小潘鸭血粉丝汤。
有铁打的小潘,自然也要说说铁打的卓粤拉肠。
店招翻新过后晚上看着更是有种港式的韵味,比白天更加有感觉。不过店内依旧是熟悉的样子,点份招牌蜜汁叉烧肠粉一步到胃,在南京打拼的广东朋友就得开始想家了。
▲卓粤拉肠家的蜜汁叉烧肠粉。
如果晚上急着填饱肚子不想排队在店里等待的话,多年来默默占据在拐角处的山东李家煎饼或许是最佳选择。
不少家长带着刚放学不久的小朋友们站在门店前等待的画面,也成为了李家煎饼一道特殊的风景。
▲正宗山东煎饼,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晚上会饿肚子了。
在夜晚也不平凡的红庙,不打烊的也并非只有南京本地的小潘、广东的卓粤拉肠、山东的煎饼,还有天津的汤包、西安的牛肉饼,哈尔滨的水饺……多样的美食元素,也陪伴着夜幕降临后拖着疲惫的灵魂来拜访红庙的人。
▲在红庙经常被忽略的那些风景。
存在于城市间的秘密是永远挖不完的,每一个地方在不同时间也会展现独有的魅力。
可能有人不太懂红庙在夜晚的美,但它也会在更多人的心中闪闪发光。
这里是南京人会不约而同想起的“老地方”,也时常唤起着外地朋友最为亲切的记忆。
夜晚的红庙,属于南京,属于每一个人。
撰文 ‖ 跳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