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南岳记》
这里是拥有着半部长沙史的岳麓山,这里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与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山、水、洲、城”的独特自然景观,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蜚声中外。始建于北宋的岳麓书院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有“千年学府”之称;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的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景区内黄兴、蔡锷等名人墓葬林立,文物古迹众多;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为精髓的湖湘文化,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伟人足迹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在这里激荡弘扬,交相辉映,影响深远。
岳麓书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曾几何时,朱熹与张轼开创了岳麓书院会讲之先河;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近代名人受训于岳麓山下,从这里意气风发地走向文明开化的前沿,担起救国图强的重任;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湘军鏖战湘江,战鼓之声响彻历史的天空;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历史伟人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绎了历史的壮丽篇章。
爱晚亭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诗人杜牧在这里留下的诗句,它流传千年,成就了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亭额。
岳麓山四季风景宜人、秀美多姿,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独特红枫秋景,更是古今闻名。
在东南山谷的轴线上,在漫山摇曳的红雨里,岳麓书院、爱晚亭、清风峡以及山谷的溪涧、山脚的寒潭等,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从古至今,多少游人,从春天的新绿葳蕤,到夏日的绿荫匝地,从秋日的层林尽染,到冬日的雪压松柏,欢迎您来到这里,感受着岳麓山独有的“风光不与四时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