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崮埠村位于大信政府驻地西北3.4公里处,东靠信普公路,北依威青高速。村庄西与东时于庄村相接,西北与孙唐庄村相连,东北与高家洼村相依,南与小埠后相望。截止到2018年底,全村有耕地面积818亩,总人口700人。
村名由来
明永乐时(1403~1424),蓝姓迁此地定居,因地势较高,村后多石崮,名村为石崮埠。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隶属即墨县福海乡姜家庄社。
民国前期,隶属即墨县温泉区。
1929年至抗日战争时期,隶属即墨县第五区。
解放战争期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即墨县第十五区(信村区)。
1951年1月,建立桃杭乡,隶属桃杭乡。
1956年5月,撤销桃杭乡,高家洼、石崮埠、碓臼泊村并入司家乡,隶属司家乡。
1958年8月,司家乡并入金家乡,隶属金家乡。
1958年9月,成立金家人民公社,隶属金家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金家人民公社设大信村乡,隶属大信村乡。
1992年7月,撤销大信村乡设大信村镇,隶属大信村镇。
1998年9月,大信村镇更名为大信镇,隶属大信镇。
2020年6月30日,大信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隶属大信街道。
村庄古迹
关帝庙,位于村庄中心大街西部,坐西朝东,建于清中期,阔一间余。门前植有片松两棵,据村中老人回忆:树之粗,一人不能独抱。松树被国兵砍伐,(一同砍伐的还有孙家茔盘上的诸多老树,也很粗大。)庙宇今已无存。
土地庙,原位于关帝庙西北侧,毁于建国后,再无新建。
祠堂,村中原有王氏祠堂、刘氏祠堂两座,建国后拆除。
村庄姓氏
村庄主要姓氏为王姓,还有张、孙、刘、于、宋、童、邵等姓。
王姓,原籍栾埠。栾埠村清嘉庆四年(1799)版《王氏族谱》记载:“吾先世隶居墨邑未知何年。吾栾埠一宗相传来自邑之社生,自始祖至今共十七世矣。”十七世清猷迁今大信镇石固埠。
自十八世起辈份命名定式为:
张姓,原籍莱阳双山。据2002年版《张氏族谱》记载:吾族是双山张氏,先祖曾住河北一带。始祖于明朝初,从山东省乐安县碑次口村迁徙到莱阳县双山村居住。十四世张运清康熙年间据传先迁徙到南泉埠后村,后生有二子,长子张进忠住高家洼村,次子张进礼住石崮埠村。双山张氏是名门望族,明清时期,先后有张梦鲤、张重启、张瑞徵考取进士,担任朝廷命官。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六世起:
汝是人中俊,咸为代所宗
习成公辅业,永远振家声
孙姓,原籍花园村。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三世起:
希丕玉永庭瑞学可崇
相正德公全中福
佳有圣君明贤春
刘姓,原籍山东村。即墨通济街道山东村2006年版《刘氏族谱》记载:“吾刘氏一族,宋代末年由江苏江宁府(今南京市)上元县石剌沟村,徙居即墨县西十五里马鞍山东福海乡郭家庄社新安村定居,清初改村名为山东村。一世二世讳、配无考,三世祖讳兴,于元至正年间以军功授即墨县主簿,继任县丞,累官元帅府右都监,加昭勇大将军。至五世分五支:初、翥、勝、钦、信。此村为五世四支 刘钦派下。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七世起:
人思敦本,一志同方
克承庭训,祚乃永昌
德培福泽,文武宪章
国恩家庆,吉临天祥
村庄名人
张所佐(1917-1997),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业后曾任青岛市民政局科长,1983年离休。
张为堂(1928-1999),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
村庄烈士
王建贵,1920年出生,1942年参加即墨县武工队,1945年牺牲于惜福镇。
一口蓝家井,百年石崮人
据村中老人说,村中这口井叫蓝家井,虽然今村中已无蓝姓,但与地名志记载蓝姓建村的历史也能吻合。
建国前,村中村民都吃这口井的水,当年井台砌的条石十分方正。打水多了,日积月累井沿口被井绳磨上了一道道凹痕。后来分为各生产小队,又挖了几眼井,而这口井还保留着,如今吃上了自来水,蓝家井废弃了,如今为了安全井口也封上了。
一则小故事
石崮埠村东的大道是北乡去刁村去青岛的大路,有很多过路的人口渴了来到石崮埠的这口蓝家井找水喝。后来,石崮埠村某村民去湍湾附近倒蒜(大蒜收获之后,去地里倒腾捡拾漏掉的蒜),一个湍湾人问他,“嫩是哪里滴?”答“俺是石崮埠滴”。湍湾人继续说“你不是石崮埠滴,我问你石崮埠村里那口井的井沿有几道槽?”石民说“天天去打水吃,还真没仔细数”“哈哈哈,我说你不是石崮埠吧”
一个心细的问倒了一个不经意的。
注:每个村庄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是这区区千百字可以体现的。由于能力有限,文中许多地方难尽人意,欢迎下方留言补充指正相关内容。 参考书目《即墨县民政志》、《即墨村落姓氏概况》、《即墨姓氏述略》等。文中房屋照片专门挑选老旧房子拍摄,如有不妥请谅解。
本文得到了本村孙相汉老先生在古迹故事和孙姓历史方面的支持帮助,在此诚挚致谢!
作者:江崇德,字广行,1993年生人,即墨江氏十九世,南泉庆余屯村人。从事烘焙行业,在南泉、棘洪滩开有山德森烘焙坊两个门店。
走遍即墨村庄,寻找即墨精彩
欢迎来稿,一起把即墨故事、古迹、民俗记录下来,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