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到河南旅游,除了看山玩水,文化景点也是不能不看的。这其中,不去洛阳龙门石窟的游客又少之少。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起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每年的节假日,尤其是牡丹花会期间,这里都是人山人海,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开园第一天,接待游客503人。
曾经的龙门石窟老山门,原来的检票口就在这里,这几年随着景区的发展,龙门桥桥洞下的检票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的需求。随着新检票口大石门的启用,这里的检票作用就取消了。
不过,龙门桥(伊河桥)上的“龙门”二字还继续保留。此二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毅元帅为龙门题写的,在特殊时期被人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又与世人见面至今。
受疫情影响,闭园一个月的龙门石窟于2月24日开园迎客,并推出了半价措施,当天,龙门石窟共接待游客503人。毕竟在特殊时期,虽然游客人数,但伊河水依旧悠悠流逝,卢舍那微笑如故。
洛阳龙门石窟主要由西山(龙门山)石窟、东山(香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四大区域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就位于西山的崖壁上。游客从入口进去,首先游览的就是西山石窟,许多精品洞窟也在西山。
位于西山的摩崖三佛龛,因为武则天政权的倒塌,使得这里的七尊造像停工,成为历史最长的“烂尾工程”。七尊佛像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造像组合极为罕见。这组“半成品”造像,为人们了解唐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最详实的宝贵实物。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年间。因洞内主尊立像顶部雕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莲花四周有飞天造像,飞天一如我们在其它地方看到的那样,体态轻盈,姿态从容。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为释迦牟尼立像,讲解说这是佛祖讲经说法时的形象。另外,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也在这个洞窟中,仅有2厘米高。
开凿于公元672年的奉先寺,是整个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于开凿后的第四年完工。主要造像九尊,分别是主佛卢舍那,两侧各有弟子、菩萨、天王、力士。
最为知名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据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将自己的脂粉钱捐出,以自己的形象凿刻而成的。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安详自在,笑容微露,注视着下方的奔流不息伊河和来往的芸芸众生,成为了洛阳乃至河南的旅游标志性景观。
卢舍那形态圆满、安详亲切的形象被海内外许多信佛者所仰慕,其中大唐的“迷弟”日本,就于唐天宝二年在国都奈良东大寺依照龙门卢舍那的模样,铸造了铜身的卢舍那佛像。本想拍几张没有游客的照片,可惜暑假期间游客太多,在短时间内想拍一张只有景没有人的照片太难了。
游览完西窟,在桥上看伊水,蓝天下两山夹一河,河水悠悠,千年不息。原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伊水有时暴涨,但从来没有淹过卢舍那大佛,想来也是神奇的一件事。步行过桥就到了东山石窟,东窟全部都是唐代开凿,看过奉先寺,对东窟已经没有了兴趣,加上曾经认真看过东窟,就直接往北去看蒋宋别墅了。
蒋宋别墅,1936年,在香山寺为蒋庆祝50寿辰所建的一幢两层小楼,当年蒋在洛阳西安的那段时间里,曾和他的“达令”在这里住了30多天,现在里面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原样,内部建筑风格也和西安的张学良公馆差不多。
龙门石窟内,最后一个游览区就是白园了,白园,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于此而得名。整个白园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里面主要的景观就是白居易的墓园、白诗书法长廊和日本书法长廊。
晚年的白乐天,曾在洛阳生活了十八年,一生赋诗爱酒,自己捐资重修香山寺,对香山伊水的情有独钟,从“香山居士”这一称号就可以窥得一二。死后长眠于此,在海外的影响也非常之高,这一点,从日本人的颂文内容就可看出。
整个龙门景区,路线简单,历史文化深厚,仅是参观大概半天就可以了。而要细看,一天时间也不够。算上这一次,来龙门已经第三次了,如果有机会,再来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