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是南京城里最有诗意与风情的地方。
武书是杜少卿的好友,他的生日在四月末,正是秦淮河最美的时光。杜少卿知道好友穷困,便“备了一席果碟,沽几斤酒,叫了一只小凉蓬船,和武书在河里游游。”二人饮酒闲谈,停停走走,将无限风光尽入眼中。船到利涉桥,二人上岸闲逛,竟然在码头上看到一个醒目的招牌:
“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寓王府塘手帕巷内。赐顾者请认毗陵沈招牌便是。”
杜少卿和武书看了也不以为意,以为不过是暗娼,却挂着写诗卖文的幌子而已。二人戏谑几句,继续喝茶闲谈,看秦淮夜景,赏明月满船……
转眼几个月过去,沈琼枝女士的声名竟然渐渐响亮起来,杜少卿身边的几个朋友名士都对这女子很好奇,杜少卿和武书便相约一起来拜访沈琼枝,看看这个“独自在外,又无同伴”的女子是什么路数,是不是真的会做诗?
他们刚走近沈琼枝的住所,便看到有好多人在那里吵闹,随即看到:
“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绺鬏,穿着一件宝蓝纱大领披风,在里面支支喳喳的嚷。”
原来这些人中有的是来买香囊,有的根本就是来捣乱的。沈琼枝大方泼辣,该卖香囊卖香囊,该骂捣乱的便骂捣乱的,不一会儿便都打发走了。
看到杜少卿和武书这两位器宇不凡的儒生来访,沈琼枝落落大方地行礼问候,言语不卑不亢。得知杜少卿夫人同在南京,当即表示自己这就去杜家拜访,细说心事——一个单身女子对初识男人聊经历,总是不太合适。
“少刻沈琼枝坐了轿子,到门首下了进来,杜少卿迎进内室,娘子接着,见过礼,坐下奉茶。”
一杯清茶,几句寒暄过后,沈琼枝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杜娘子和杜少卿:
原来沈琼枝是常州贡生沈大年的女儿,这沈大年不知为何,竟然被媒人骗婚——把女儿许嫁给扬州盐商宋为富为妻,其实是做妾。结果沈大年带着沈琼枝来到扬州后,发现有点不对,却没了主张,问女儿怎么办?沈琼枝说,我先去看看吧。第二天沈大年上告官府,却被盐商打通关节,派差人将他押解回乡。走进宋家的沈琼枝却是有胆有识,一进门便是声色俱厉责问对方,我是做正室的,为何是娶妾的模样?如此让宋盐商十分头痛,打算晾她几天再说。沈琼枝在宋家逍遥自在地过了几天,觉得父亲是没指望了,当即买通了看守她的丫鬟,将屋中金银器皿打包而去。她也不回常州,直接奔南京而来,决定凭着才华智慧卖文为生。
得知沈琼枝的这番传奇经历,杜少卿情不自禁击节赞叹:
“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但他必要追踪,你这祸事不远。却也无甚大害。”
就在这时,南京的差人奉命来捉拿沈琼枝,一路追到杜府。杜少卿给了差人四钱银子,让他们回到沈琼枝的住处拿人。随后留沈琼枝吃了饭,并将自己的一本诗集、武书的一首赠诗,外加四两银子送给她,表达了对她才华智慧的由衷欣赏赞叹。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的第一才女,她与出身贵族之家的“八股才女”鲁小姐不同,是能诗善赋、具有名士风范的才女。她没有强大的家族,唯一的父亲也稀里糊涂,然而却勇敢承接自己的命运,逃婚后独自在南京卖文为生将近半年,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听说差人来到,沈琼枝亦是敢做敢当,绝不给杜少卿添麻烦。后来在公堂之上,亦是有理有据,当场赋诗,赢得了县官的好感。虽然他按照程序派差人将沈琼枝押回扬州,却私下写了封信,托请同僚“开释此女,断还伊父,另行择婿。”——她应该能够顺利回到家乡的。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作者最欣赏的真名士(据说是作者自况),是一位襟怀磊落的性情中人。然而真名士与美才女在秦淮河畔相遇,却简单得只有一杯清茶一顿便饭一部诗集,只有一份由衷的相知相惜。
杜少卿也没有能力、没有想法为沈琼枝摆平官司,甚至已经没有财力给她更多的馈赠。就在不久前,他“平居豪举”,有的没的被人骗走了无数银子,而这个真正自强自立、需要帮助的女子,他就只能送出区区四两银子的“程仪”……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名士与美才女的相遇,一杯清茶一卷诗集足矣。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便是邂逅在风光旖旎的秦淮河畔,他们也没有情愫暗生,一切都光风霁月,不谈爱情。
当然,《儒林外史》中的第一才女也无需谁的帮忙资助,沈琼枝有勇气也有能力智慧担当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