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州市神垕镇南环路中段路南的一处小山坳里,路边有一块1米多高的石头,上面用红漆写着炉钧坊3个字。走过10多米碎石小路就到了一座小院,这就是炉钧坊。院子不大,绿树掩映,南靠大刘山,北俯神垕镇,真乃一块风水宝地。
应炉钧坊经理李朝斐之邀,前往炉钧坊参观开窑,走进院子,看见李朝斐正和伙计们做开窑前的准备工作。寒暄过后,一行人先到展厅参观。展厅不大,件件精品,记者环顾四周,忽见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厚德载物”四字,颇见功力。《周易》中的卦辞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凝视片刻,记者突然觉得这不正是对李朝斐的写照吗?
炉钧坊的主人李朝斐今年31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不善言谈。尽管炉钧坊创建仅有两年多时间,但在神垕钧瓷界有着良好的口碑。无论是李朝斐的为人处世,还是他的炉钧作品,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一个字——中。
李朝斐16岁初中毕业就到坪山钧窑当学徒。两年后,他跟随钧瓷大师李建峰学习配釉、造型、烧窑等制作钧瓷的关键技术。李朝斐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在李建峰大师的悉心指导下,牢固地掌握了烧制钧瓷的“十八般武艺”。
2012年年底,李朝斐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窑口——炉钧坊,这对于一个27岁的年轻人来说是艰苦的历练。“当时只想单独出来闯一闯,自己建的小窑,爱烧什么就烧什么,爱留什么就留什么,多好呀!可是,创建一个窑口并非易事,手里没钱,而且不少亲朋好友反对。我心里明白,自己有技术,只要定位准确,突出窑口的特色,就一定会有生存的空间。”李朝斐谈起当年创业的初衷,依然信心满满。
生在神垕,长在神垕,从16岁起就在钧窑打拼的李朝斐深知,在神垕建一个窑口容易,能否生存下去就看窑主的能耐了。“2012年年底我建窑时,正是钧瓷发展的高峰期,市场上的钧瓷鱼目混珠。我认识到自己建的是一个小窑口,走大众化的路子显然不行,必须另辟蹊径,从自己最拿手的釉色做起,走收藏之路、精品之路,以小博大,站稳脚跟。”
在创建窑口之前,李朝斐已熟练掌握天青釉、月白釉、铜红釉、钧花釉、炉钧釉的配制。尤其是他配制的炉钧釉,既不同于传统炉钧釉的釉色单一,又有别于现在炉钧釉的干涩与单调。其釉质玉润透活,釉色瑰丽缤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由于窑口面积不大,作坊空间小,建窑伊始,我坚持手拉坯成型,施炉钧釉,直到今天一直没有变过。俗话说,不怕门门通,就怕一门精。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检验,证明走这条路是对的。”李朝斐说着,从展柜上拿过来一件《梅瓶》给记者看。“传统炉钧秞质古朴典雅、厚重沉稳,秞面常常没有浮光,浑朴敦厚,含蓄内蕴,给人久远、朴实、庄重的感觉,这是炉钧的主要特征。现在有些窑口烧制的炉钧釉质干涩,釉色单一。我的作品既有传统炉钧的特质,又有现代的审美理念,因而受到藏家的青睐。就连神垕本地玩钧瓷的行家,也常到我这儿买钧瓷。”
记者环顾炉钧坊的展厅,细观其作品,流连忘返。李朝斐的作品以传统造型为主,全部手拉坯成型,端庄、浑厚、古朴。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紫红色为主,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完美地诠释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美学思想。
近两年,李朝斐不但在收藏界声名鹊起,而且在神垕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不仅因为他的作品独具特色,还因为他为人谦恭,待人忠厚,诚信经营。众所周知,神垕的窑口之间相互交流的不多,在试釉这件事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一般情况下,一个窑口是不会让另外一个窑口到自家窑口试釉的,有的还要收费,相互间技术封锁。李朝斐对此看得很淡,不管哪个窑口到他的窑口试釉一律免费,谁来都行。李朝斐说:“人家来我这里试釉是看得起我,也说明我烧得不错。同时,这是对我和炉钧坊进行宣传,何乐而不为?”
在炉钧坊的作坊里,有两个和李朝斐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在拉坯。李朝斐说,他和这两个兄弟一起干活儿10多年了。他创建窑口后,两人来帮他。3个人相互鼓励,互相信任。他俩每天拉几件坯,都由自己记,李朝斐从不核查。平时李朝斐外出送货,窑口就交给他俩照看。“这种信任是金钱买不来的。”李朝斐说。
诚信是经营之本。李朝斐年纪轻轻却把声誉看得很重。中秋节前,他烧出了一件《葫芦》,器物品相完整,釉质玉润,釉色瑰丽,让人爱不释手。一位郑州的藏友从李朝斐的微信上看到作品的照片后,表示要以6000元的价格购买。第二天,一位平顶山的藏友来到炉钧坊看到这件作品后非要买走,而且出价7000元。李朝斐告诉平顶山的藏友,这不是价格的问题,是一个人的诚信问题。平顶山的藏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买了10000多元的钧瓷。平顶山的藏友说:“朝斐厚道、诚信,和他做生意不会吃亏。”
初冬的大刘山层林尽染。炉钧坊院墙上摆放的钧瓷五彩缤纷。炉钧坊已与大刘山融为一体。年轻的李朝斐终将成为神垕钧瓷界的大师,并与古镇、钧瓷相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