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祥
图:杨再康
石头村不是本名,它的真名叫齐心村,属吉首市社塘坡乡。它坐落在云贵高原腊尔山地区的台地上,四面环山,悬崖峭壁,耸立云天,因了居住的全部是苗族人,又被称为云端上的苗族石头寨。
我在撰写《远去的工匠》系列《石匠》时,查阅石匠技艺有关资料而初识齐心村。那时,我就有探访石头寨齐心村的欲望,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正月初三,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和夫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乡村游,直奔齐心村,了却昔日的心愿。
齐心村距吉首城区约30公里。汽车越过宽敞的张社大道,穿过社塘坡圩场,沿着潺潺奔流的小河进入黄石洞水库,左拐爬坡,进入齐心村。
听朋友说,去齐心村的山路弯多路窄,崎岖险峻,路外悬崖峭壁,峡谷幽深。出发前虽有心理准备,但驱车在挂在悬崖上的盘山公路,不仅需要一路鸣笛,还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左拐右拐,四十分钟后终于到了山顶,看见了齐心寨。下车后,环顾四周,高山峡谷,雾霭云彩,石墙黛瓦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台地上,令人惊叹不已。
齐心村不大,一口古井将村子一分为二。一边是用片石垒砌的五十余栋石头屋,古色古香,在艳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另一边建有数栋砖瓦房,衬托出石头屋的悠悠古韵。
古井旁,几位苗族阿婆阿嫂,正在井旁的水池里浣衣洗菜,井对面的小吃店里,几位美女游客端着碗吃起了齐心村的米粉,店外几个小帅哥在阳光下,玩起了扑克牌。水井旁的坪场上停了十多辆小汽车,可能是游客停放的,也可能是村民的私家车。整个村庄犹如一幅悠然祥和的风景画。
我们踏着石板路,在幽深的石巷里穿行,映入眼帘的石墙、石门、石碓、石凳、石井、石碉楼、石院坝、石板路,好似徜徉在石头王国里。穿行中,一块长约4米的基石引起了我的兴趣。在那科技落后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将它从山上运下来,又如何安置在这里呢?我站在比我还要高的石门下,望着高耸入云的石头碉楼,看到用石块砌筑的石墙,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历经风吹雨淋还能保持数百年不倒不歪,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苗民取石、运石、砌石的劳动场景。
在曲径通幽的巷弄里,我碰到一对从长沙慕名而来的中年夫妇,他们拿着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恨不得将整个村子都拍下来。他们说,他们到过3个湘西的古村落,这是他们到过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说话间,高兴惊奇之感,溢于言表。
穿过石巷,我们来到一个用石头墙围起的木屋里,屋主人叫石永照,他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聊起了齐心村的传说故事。他说,齐心村原名叫“擒头坡”,俗名又叫“构揑”。构揑为苗语,意味水牛道。相传,五百多年前,居住在凤凰禾库“不优”的苗民多次丢失水牛,苗民沿着水牛的脚印寻找到这里,寻找水牛的苗民发现这个地方山好水好,土质肥沃,于是干脆搬到这里。紧接着,他又解释“擒头坡”的由来。清朝时期,爆发了以吴八月为首的苗族人民起义,朝廷委派福安康等重臣前来镇压。吴八月以齐心村为据点,高举反清扶苗的大旗,顽强拼杀,将清军首领福安康擒获。因此,将该地命名为擒头坡。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小寨改名为齐心村,寓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园。
高山有好水。齐心村坐落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坡顶上,四面峡谷,深不见底,可此地并不缺水。汩汩清泉随处可见。石永照家的院子下面就有一口古井,古井非常隐蔽,排水畅通,要不是石永照指引,我们根本不知道院坝下有一口古井。
离开石永照家,我们沿石巷继续前行,不久就听到了广场舞旋律。我们循着声音,地登上石阶,来到一处院子,只见几个阿哥阿妹身着苗族服装,正在跳广场舞,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笑着迎了上来,搬凳让座,倒茶端水,还摆上了水果瓜子和花生。他们邀请我夫人一起跳,我赶忙拿出手机,拍下了美丽的画面。休息时,苗家阿妹龙吉娟说,跳舞的都是家里的姊妹,有的在上海打工,有的在浙江打工,春节回家过年看望父母,闲下来跳支舞给家人看,同时也是自娱自乐。她还说,为了多挣钱,他们只有过年才回家与亲人们团聚。临走时,我加了小龙的微信,她的网名叫“甜蜜蜜”。是啊,我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甜蜜。
当我们爬上寨子的最高点,站在石板铺就的坪场上,极目俯瞰,青山如黛,残阳如血,白云悠悠,古寨焕彩。侧耳聆听,仿佛乡村振兴的号角声,随风飘来,越过高山,穿过平原,在山寨响起。祝愿石头寨的明天更灿烂,齐心人的生活更美好。
来源:团结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