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117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东西绵延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殿宇楼阁1000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雷电发生的频率比一般地区要高出四、五倍,年平均雷暴日介于57-78天之间,而拉萨的年雷暴日数达90多天。但是布达拉宫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建筑,却很少遭雷电横劈。据史料记载: 1200多年前,布达拉宫曾遭受过雷电的袭击,毁坏程度较重。1645年,五世达赖与摄政第司·索郎绕旦重建布达拉宫,于1693年完工。自此次重新修建之后的近300余年里,布达拉宫再也没有遭受过大的雷电灾害的侵袭。
主要原因是,布达拉宫重建时,在每个金幢里都供有一尊消雷铜佛。红宫的顶部,还安装有5个金顶,它们就相当于现代的避雷针。在金顶下面,我们会看到在金顶的四周有很多金属吊饰相互连接,在视觉上给人很多感官上的享受,同时它在充当避雷线的作用。屋檐底下有很多铜管,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屋顶的积水排到地下去,二是与金顶相连接,将雷电引入到地下。由于在下雨时,雨水流到地面,水本身有导电的功能,雷电就会从金顶传到铜管,再传到地面上,从而避免了雷电对布达拉宫建筑物的破坏。
除此之外,布达拉宫的女儿墙是用白马草植物和阿嘎土混合制成,非常坚固,失去水分后,它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在女儿墙上,有连排的金属彩幡,它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这些金属制品相互连接,就相当于现代防雷中的避雷带。在女儿墙的墙身上,装饰有很多吉祥铜,这些吉祥铜对防御雷电侧击有很好的作用。女儿墙的厚度一般达到9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米,如此厚的墙,一方面能够抵御寒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抵御雷电的侧击雷。
这样,布达拉宫上就形成了点、线、带相结合的防御雷电灾害体系。这就是拉萨本身是雷电灾害频发之地,而布达拉宫为啥很少遭雷电横劈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