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岛,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每个关于福州的摄影短片之中,然而大多数时候被展现出来的都是或流光溢彩,或华美的外表,而非内在。
传说它是一名富商 斥资2亿港币建造的“东方不夜城”,曾风光无限, 如今却沦为众人口中惋惜不已的烂尾楼,以一副残垣断壁的姿态,孤独的立于闽江中央。
在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仿欧建筑之前,中洲岛便已是一处极有故事的场所,五口通商后,外国传教士涌入,一时间风头无两,教堂、洋行林立,一旁的泛船浦更是停满了舶来番船。
▲图片来源网络。
被人们所熟知的故事在2003年,旅英华侨张先生斥资2亿港币,建起一座巨大的建筑,在最初的设想中,这是一处集旅游、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东方威尼斯”。
然而多年来,经营始终没有走上理想中的轨道。休闲娱乐、餐饮等项目的招商一直未成气候,火一阵子后全都归于平静。
直到2006年,“海峡国际服装批发城”入驻,2007年又重新定位为小商品、服装、窗帘批发市场,才有了雏形并延续至今,但仍与当初的幻想差了十万八千里。
邮轮造型的中洲岛,像个被潮流抛弃的孤寡老人,披着浅黄色的仿欧外皮,以一副格格不入的姿态立于闽江中心,任凭风吹雨淋。
雕塑整齐立于建筑外侧,流逝的岁月让油漆多了几分斑驳,无人在意它们是否美观,因为脚下已是格格不入的绿色垃圾桶和被人们随意丢弃的编织袋。
这座不夜城堡之所以迷离又魔幻,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庭满眼的粉色墙壁,站在二层露台放眼望去,颇有《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些许韵味。
“岛民”告诉我们,在未如此衰败之前,许多婚摄机构喜欢带着新人这儿拍摄婚纱照,随着岛内的年久失修,这一部分人群也不愿意再踏入中洲岛。
▲内部的墙壁还未掉下太多外皮。
/ 四层 /
城堡内实际上有五层,最顶层已封闭,只有工人可以上去,一般能到达的最高便是四层,穹顶之下,目之所及均被染上一层扎眼的青绿色。
向下俯看,二三四层尽收眼底,七零八落的纸箱与闲庭信步的商户,构成了岛内的另一面活色生香。
每个楼层的景象大多一样,缺了片的吊顶摇摇欲坠,消防通道被一箱箱货物或是杂物堆满,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里竟然留存着如此多的商户。
四层的定位是窗帘批发市场,一位店主阿姨告诉我们,前几年的生意还过得去,但这两年几乎是惨不忍睹。
背后的栏杆上挂满窗帘,将它们摆出,收好,熨平,便是平凡生活中的日复一日,她长叹了一口气: “这里呀,也只有我们这些开了十几年的店做得下去。”
/ 三层 /
如果将四层的冷清形容为门可罗雀,那么三层只能称之为一片狼藉。
从前三层是花艺工艺品批发聚集地,如今只能找到零零散散的花店,唯有门头堆满的鲜花为凌乱的过道点缀起一丝生机。
但除开几家花店外,大部分的过道被杂物堆满,玻璃店门紧锁,出租、转让等字眼遍布整个公共区域。
三层的剩余价值,或许就是作为完美的拍摄视角而存在,无论镂空飘窗,还是从上至下俯瞰一层,都是绝佳的机位。
/ 二层 /
转入二层的文化用品批发市场时恰好是中午,商户们纷纷从店中走出,像往常一样煮一顿属于自己的午餐。
拎起菜刀,在砧板上发出哒哒哒的切菜声,随后,锅中的油被加热,“滋——”的声响过后,整个岛内便弥漫起不太好闻的油烟。
送货的小哥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不慌不忙的跨上电动车,满载货物,轻车熟路,娴熟绕过堆放的杂物,驶向光明的门口。
二层中心还有一处风景,站在正中间抬头向上,巨大圆形穹顶是福州市内少见的风景,圆与圆环环相扣,在最高处凝聚成一个深邃的中心点。
/ 一层 /
从二层继续往下,不知停运了多久的手扶梯积满灰尘,脚踩的每一步,都发出DuangDuangDuang的空洞响声。
一层类似夜市,是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藏着超市中不多见的老物件,而习惯来逛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福州人,瞧,10元1条,在外面可是真难找。
店面小且简陋,商品放肆地陈列在公共通道,只留下一条狭窄的主干道, 比起楼上,一层的生意简直算得上“火爆”。
一层有内有外,内侧是光线昏暗的小店面,外侧则是在“布达佩斯”下的小摊,简陋的雨棚遮住阳光,依姆静静坐在门口,享受他人体会不到的悠然自得。
而中洲岛的每一处又都暗藏玄机,例如这堵停满电动车的墙前,便镶嵌着一幅有年代的木制雕画。
若是在这儿待到傍晚,可以看到另一幅光景,建筑外灯火通明,内部却空荡无比,人们仿佛商量好的一般,将卷帘门拉下,鱼贯而出。
曾经幻想的“不夜城”,随着锁头清脆的咔嚓声,也在现实中支离破碎。
对岸,台江CBD骄傲地带着灯光秀屹立江边,而中洲岛宛如空壳,天差地别的孤独与繁荣,仅一江之隔。
文 | 福州知了
图 | 雷 阳
- END -
好看的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