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故宫的你,可能没有留意过故宫那明黄色的琉璃瓦,毕竟此处经典甚多,总有些小细节会在不经意间溜走。其实,不单单是清朝,在我国的封建年代,琉璃可是陶瓷艺术中的精品,它的身上背负了封建等级的图腾,是一种价高玉器的神秘存在。让我们走进琉璃,来欣赏一段古今共情的美丽画卷。
一、价比玉贵,称作名器的千年瑰宝“琉璃”
1、释“琉璃”
琉璃固然美的让人沉醉,但是这份美丽来的并不轻易。
历经1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磨砺,五彩斑斓的琉璃最终面世。其实,古时候的琉璃并非是我们如今所能见到的,因为古代技术的落后,在琉璃的烧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重金属,倘若放到现代,质检可是不达标的,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因为重金属的放射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但是,纵使有些小瑕疵,也不能掩盖琉璃夺目的姿彩,哪怕它是蛇蝎美人,也少不了人为它甘愿赴死,毕竟赢得它片刻的青睐,已经是得偿所愿。
2、琉璃传说
在古代美丽的事物从来不缺少动人的神话,如斯美丽的琉璃怎么能例外?
有人说,这五彩斑斓的琉璃是上古时期女娲娘娘补天的原材料,还有人说,晶莹剔透的琉璃乃是西施在自己情人的信物上滴落的泪,情泪流蠡,终成琉璃。
其实,诸多神话给予了琉璃更加丰满的历史存在感,我们从其中不难窥得琉璃在中国古代的独特地位。
3、封建社会的琉璃制造
其实,琉璃在中国古代的有一段漫长而又不枯燥的发展史,从西周到清朝,从奴隶主到地主,总有一些人对它深深着迷。
提起琉璃的起源,不得不感恩的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正是因为青铜器被大量制作,人们才开始关注其原材料的残渣,而琉璃的原材料硅化合物也在其中。当琉璃半成品,那浅淡迷离的蓝紫色入了工匠的眼,就开始了对琉璃的研制缘。
到了汉代,单一的淡色系列可是不能满足汉朝人的审美,于是钻元素加入了琉璃的原料世界,此刻琉璃正式开启了深色系的大门。
至于唐朝时间,中国的琉璃技术与世界的琉璃技术有机融合,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琉璃制作体系。
其实,琉璃的普及是在宋朝,“绍熙元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连居住在巷子里的妇女们都可以接触到琉璃,能够佩戴琉璃制作的饰品,这足以见得琉璃技术的成熟,以及琉璃市场的扩大。
从元代的“璀玉局”,明代的王室礼器,清代的琉璃器皿"作坊”和"玻璃厂”中,我们不难发现三家政府的大手笔,以此窥得琉璃在这三个朝代的独特地位。
琉璃的美,并没有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消逝,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西周的成形到清朝时的鼎盛,琉璃用自身的美,诠释了永恒的真谛。
二、作为建筑材料的“琉璃”
1、等级下的琉璃屋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我国古代的屋顶设计从不敷衍,这正是整个设计的点睛之笔。
其实屋顶的建筑最开始是以实用为原则的,除了能够保证屋顶在雨季可以不残留积水之外,尽可能地获取自然光也是设计屋顶必须注意的条件。倘若将建筑线条设计得愈加平和,也为整体设计方案加分不少。
但是,随着封建礼教的深入发展,屋顶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它是代表整个封建等级的徽章。
比如说,同样是用琉璃瓦制作屋顶,倘若对象是帝王生活居住的地方,那么,明黄色的琉璃瓦自然是屋顶装饰的首选。
而对于普通百姓,想要使用明黄色琉璃瓦,可会遭遇很多麻烦,甚至丢掉性命。原来,对于他们来说淡青色的琉璃瓦片才符合他们的身份,明黄色是越矩的存在。
明黄色的琉璃瓦,威严大气又不失华丽,淡青色的琉璃瓦古朴典雅又不失体面,这两种色泽不同的琉璃瓦,将封建等级的严苛昭示的淋漓尽致。其实,琉璃瓦背后,不仅仅只是悠久的历史,它所代表的思想和文化亦是韵味无穷。
2、等级下的琉璃脊柱
不单单只是琉璃瓦的色泽区分着封建等级,其实,哪怕是琉璃脊柱这种微小的地方,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等级差别。
中国的古建筑无疑是美的,它们从来都不刻意遮挡自身的瑕疵,而是通过坦然的装饰,为建筑的整体平添一份美感。其实,吻兽脊饰一开始只是作为屋脊处瓦片连接的桥梁,整个屋顶设计,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可以无惧风雨的侵袭。
但是,单一的结构模式,总显得有些枯燥,灵巧的工匠开始雕琢神兽造型镶嵌其中,而神兽的尺寸,数目逐渐发展成辨别封建等级的存在。比如,坤宁宫用 7 个小兽作为装饰,而比之低一等级的只能使用5 个或者 3 个小兽而已。
威严大气的明黄色琉璃瓦的天地,穿插了无数活泼灵动的小神兽,纵然是一种封建等级的体现,但其中的阴阳调和以及美好寓意,不由得让人赞叹。
3、等级下的琉璃色彩
倘若穿越到明清两朝,哪怕什么都不懂,也能从建筑屋顶的颜色上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原来,在明清两朝屋顶建筑的琉璃瓦有着非常严苛的等级之分。哪怕去寺庙礼佛,也要辨识其中的琉璃瓦。要知道,明黄色的琉璃瓦乃是帝王礼佛的地方,哪怕帝王不曾莅临,也要空闲保持原貌。至于墨绿色的琉璃瓦寺庙,是由官府督办的,这里的限制要少得多,烟火也比较盛。
非但寺庙有如斯讲究,连居住的府邸也不逞多让。帝王在明黄色的琉璃瓦下居住和办公,而其他贵族不管地位多高,只能屈居于墨绿色的琉璃瓦之下。
用琉璃瓦的色彩来区分封建等级,哪怕是历史小白也不会认错地方了,这或许就是封建王朝对于森严等级的一种普及。
三、名器“琉璃” 被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原因
琉璃瓦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用在建筑之中,这和它的一些实用特性密切相关。
首先,作为整个房屋的关键所在,屋顶的材料一定不能小觑。毕竟,倘若屋顶耐不住风雨的侵袭,承不住暴雪的打击,可是要出人命的。其实,在琉璃瓦出现之前,布瓦是接受洗礼,普遍应用的至尊瓦,但是布瓦并非十全十美的,哪怕它的质地轻盈,但是它的表面吸水,小规模的建筑还可以咬着牙撑一下,倘若是规模庞大的建筑,依附于布瓦之下,难免有性命之忧。
在人们对于布瓦的担忧和无奈等情绪催化下,工匠们不断探索,最终研制出了超级至尊瓦,即琉璃瓦。相比于布瓦,它有一层熠熠闪光的瓦釉,它的瓦釉可不单单是养眼的纸老虎,还是有着巨大功效的奇葩神器。比如,因为瓦釉,琉璃瓦可以避免吸收雨水,攻略了布瓦的弊端。因为瓦釉,琉璃瓦可以顺势排水,加强了自身的长处。
所以,琉璃瓦之所以能过作为建筑屋顶的普遍原材料,成为瓦中王牌,离不开它独一份儿的瓦釉超能力。因为实用,它不断进阶,因为实用,它屡次超越,我们工作又何尝不是?因为有能力,会屡被赏识,不断升职。
四,总结
有人说,琉璃瓦只是制作建造屋顶的一项材料罢了,毕竟我们如今的建筑很少使用琉璃瓦。也有人说,琉璃瓦是整个古代建筑的灵魂,没有琉璃瓦中国古代建筑会失去很多丰富的涵韵。还有人说,没有琉璃瓦的古建筑只是一个空架子罢了,谈不上什么至高无上的传统文明。其实叩问琉璃瓦的价值,和我们自问传统文化与我们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的功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琉璃瓦归属与传统文明,是传统文明的代表。
琉璃瓦之所以在昔日的中国流传于世,这和它自身的使用价值,以及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琉璃瓦的实用价值,给了古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期许,给了很多人远离凄风苦雨的栖息地。
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技巧经验,比如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亦给予了我们无穷的便利。而由琉璃瓦延伸出来的文明思想,比如封建等级的严格划分,封建礼教的传化广播,哪怕如今不再适用,仍有部分可取之处。传统思想当中的仁义礼智信,又何尝不是封建礼教的一部分。
那么,为何如今琉璃瓦不在了?真的只是因为科技的进步,笨重的琉璃瓦落寞离场?这又和传统文化的没落有些哪些关联?原来,由于社会科技进步迅速,人们被浮躁的内心折磨,没有片刻安宁,自然没有心思去欣赏琉璃瓦的美感,亦没有心思去探索传统文明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