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76只白天鹅飞抵商丘古城护城河,精灵们时而在水中自由游弋,时而展翅翩飞起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动画卷尽收眼底,令人赞叹不已。
这只是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蓝天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珍稀鸟类成商丘“常客”
“生态好不好,关键看水鸟。”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民权县秋水湖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数只白天鹅在惬意嬉戏,秋水湖似乎变成了“天鹅湖”。除此之外,近万只鹭鸟、鹬鸟、野鸭等候鸟也在这里觅食戏水。每年候鸟迁徙时候,民权摄影爱好者马超都会守候在秋水湖边,等待前来越冬的候鸟,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景色。
“今天发现了31只天鹅,其中25只是成年体、6只亚成体。发现有两个豆燕种群,还有鸭类。”马超告诉记者,随着秋水湖生态越来越好,来这里越冬栖息的鸟类种群不断增多。
“十三五”时期,我市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为着力点,持续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城市湿地,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目前,全市已设立7个湿地公园,5个为国家级,2个为省级。在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中,4个已建成并通过验收。2020年,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突显了商丘湿地在全国湿地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虞城县黄河故道防风林里,槐树、柳树、桐树等老树的树洞成为戴胜安家筑巢的理想场地。林里时不时有戴胜飞过,最有趣的是戴胜成年雌鸟觅食归来的情景。小戴胜在树洞中喳喳乱叫,雌鸟逐个喂食,其乐融融,场面非常温馨。
近年来,通过实施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我市黄河故道、古城城湖、日月湖、睢县北湖、柘城容湖等众多水域成为天鹅、鸿雁、青头潜鸭、戴胜等各种奇珍鸟类的栖息地。
同时,群众对珍稀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调查,目前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04种,其中,爬行动物9种、野生哺乳动物10种、鱼类36种、鸟类149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震旦鸦雀、东方白鹳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红隼、灰鹤、纵纹腹小鹗、长耳鹗、短耳鹗、阿穆尔隼、白额雁等23种。
去年12月中旬,在日月湖湿地公园的湖面上,上百只鸿雁自由徜徉,成群结队地变换着队形,成为景区内一道别样的风景。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上百只鸿雁时而入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场面十分壮观,许多游玩的市民停下了脚步,被眼前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所吸引。
市民张越激动地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鸿雁,今天能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它,心里感觉特别高兴,希望以后能经常见到它。”
“鸟类是水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鸿雁、黑水鸡、黑翅长脚鹬、凤头公式、白天鹅等14种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是我市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最好见证。”日月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马敬双说。
蓝天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记者 崔 坤 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初春的运河畔,就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五彩斑斓。那姹紫嫣红的沿河风景带,再加上那蓝得“不像话”的天空,一一倒映在碧水之中,美得如童话中的仙境,让人心神俱醉。
“这些年,商丘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蓝天白云下的景色分外美丽,抬头看看天,心情瞬间美美的!”2月23日,在河边散步的市民胡馨说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喜上眉梢。
五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最新数据为证:截至2020年12月22日,去年全市PM10、PM2.5浓度分别较2016年同期下降37.4%、32.0%,优良天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49天,“商丘蓝”已成为“常态蓝”。
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我市通过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坚定了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我市从建立防治长效机制入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建设环城路,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突出抓好扬尘污染治理关键。通过环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融资租赁模式,先后装备各类环卫清扫车辆1471部,在几个月内中心城区环卫机械化清扫率从23%跃升到100%。对背街小巷开展了黄土裸露专项治理,对城郊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摸索出道路清扫保洁10项作业模式,建立健全了10项保洁制度。
五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水泥、商砼、铸造等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改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市已建成光电、风电装机175万千瓦。严厉打击“黑加油站”,大力推行新能源车辆,目前我市城区新增货运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在全省率先全部实现新能源化。加快建设绕城通道,对大货车实行远程分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地评选活动,引领企业绿色发展。
同时,我市下大力气对中心城区的9条内河进行黑臭水体整治,建成了9个带状公园,昔日的臭水沟、垃圾河变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
位于商宁路至平原路段的古宋河,以前建筑垃圾成堆,杂草丛生,通过清淤、修建栈桥和绿化带等一系列改造工程后,如今,沿岸的美景每天都吸引附近居民前来散步游玩。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居住在附近的王静深有体会。“这里经过治理和绿化后非常漂亮,以前都不愿意到这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喜欢到这里健身休闲散步。”王静说。
在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我市坚持全民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实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护绿增绿擦亮生态底色
近日,走进应天公园,林木葱茏,碧水环抱,花草相映,一个天然大氧吧在景致优美的园林中相嵌铺开。
五年来,我市持续实施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了274个园林绿化工程,对中心城区“十纵十横”重点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新建成了93个公园、游园,增加绿化面积201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目前已经达到了169个公园绿地。可以说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商丘中心城区已经变为现实。
位于神火大道与株洲路交叉口附近的京港绿地,是我市建造较早的便民公园之一,通过提升改造后,如今这里的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善,大大增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升级改造以后,这里绿化面积更大了,也增加了廊道,还有休闲长廊和打球健身的场地,空气好了,老百姓在这玩儿,心情也舒畅了。”市民朱呈祥说。
2016年以来,全市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环城林带和城郊森林、农田林网改扩建、生态廊道、村镇绿化、经果林、花卉苗木等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持续提升各项绿化指标。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完成新造林47.13万亩,平均每年造林11.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8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道路绿化率达到98.38%、水岸绿化率达到97.72%、村庄绿化率达到57.08%、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7.95%,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市还利用冬春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商丘生态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100万人,共植树8729.67万株。
继往开来启新程。下一个五年,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建设高标准“林茂粮丰森林城”的目标,按照“六化”建设总要求,坚持林水田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城市、农田、森林、湿地、流域五大生态系统,着力构建高标准森林生态体系,持续推进森林商丘建设各项指标巩固提升,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建成1个国家森林县城、6个省级森林城市。把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成生态经济优势,最终落脚到“生态民生”的持续改善,让商丘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记者 李娅飞)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