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站立在一根竹子上,手持竹竿划水自由穿行在河面之上,如履平地。这可不是武侠剧中的画面,这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者的“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独竹漂约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时间。战国、秦、汉时代的赤水河流域属于古夜郎国的核心地区,夜郎国就是竹国,夜郎王就是竹王。“独竹漂”是早期生活在江边的夜郎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先民为了相互往来交流,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的交通工具。另处,一些远离村庄、集市的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就可以划着独竹或独木去购物,这样既省时又方便。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干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在2011年9月11日进行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独竹漂成为民族运动会的新增项目,比赛在风景秀丽的红枫湖水上基地举行。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独竹漂逐渐发展成为竹乡小伙子代代乐此不疲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竹乡姑娘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标志,也成为姑娘们心中仰慕的男子汉的标志。赤水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积逐渐转化形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独竹漂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单人、双人表演有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形体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纵观独竹漂千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是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也是赤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鲜活物证。
2009年,“赤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名单中,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申报的赤水独竹漂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在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