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染遍山丘,鹰隼高悬大地,四月的敦煌在无垠的沙漠之上散发着神秘之美,引人探究其背后的千古历史。一部名为《敦煌:生而传奇》的中国首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历经四年策划和制作,终于在3月25日开播,从已经播出的3集看,腾讯评分达9.7分。
在赢得口碑和流量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敦煌:生而传奇》正以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突破原叙事枷锁,全景式连通时空维度,开辟了纪录片创作新模式,也助力中国纪录片开拓出一条国际化精品之路。
多元融合以写“实”
实景、实事、实人,《敦煌:生而传奇》作为纪录片,以人、事、景的还原营造出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画面,给予观看者良好的视听体验。《敦煌:生而传奇》沿着东汉到现代的历史脉络讲述敦煌故事,内容涉及个人命运、家国兴亡,其场景中不乏兵戎相见的宏大战斗场面,敦煌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特色地形风貌等。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纪实追踪、CG特效还原历史,每一帧画面都具有高级的质感,给予纪录片更多的电影美学感受,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影片构建的敦煌现场之中,也使得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作为人物纪传体、剧情式传奇纪录片,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致和全面。相较于传统纪录片中人物作为被单方面介绍的对象,以一种客观视角被评析,《敦煌:生而传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鲜明,通过演员的直接塑造以及历史现场的还原,以剧情的方式演绎历史。叙事视角的转变是该片的一大亮点。该片不仅以第三方全能视角进行内容呈现,保留了纪录片的客观性,也注重人物第一视角的悬念设置和剧情的起承转合,使其具有类似电影的吸引力,正如观众在弹幕中发表的评论——“看纪录片竟然比看电视剧还有意思”,这便是剧情式纪录片中叙事视角多元化所特有的迷人之处。
《敦煌:生而传奇》中着重细节刻画,音乐、旁白、剧情多方结合,又自然巧妙地融合,从实中来又落于实处,极易令人信服,作为纪录片,其教育作用也十分凸显,具有老少皆宜、通俗有趣的特点。在第二集《祸起萧墙》中,粟特人崇信拜火教,商队平安抵达,照例感谢神的保佑,演员饰演的领队人莎恩在一段虔诚的祈福之后画风一转,旁白一句“祈非所愿”加以配乐转折,打斗场景随即跟上,一系列自然的转场使得其“剧情+历史”的结构清晰,旁白和学者的补充又使得剧情当中的深意被一一点出,降低了历史观看的门槛又丰富了其知识深度,是观赏性和知识性的良好结合。
用心雕琢以绘“虚”
纪录片的“实”可观、可感,而“虚”则需用心感受方能窥见其妙处,《敦煌:生而传奇》正是这样一个虚实均不落下,在隐处都有着许许多多巧思细琢方造就的精品纪录片。在已播出的剧集当中,纪录片的旁白一度成为观众争议之处。冯小刚导演具有个人特色的声音是否适合该风格,观众对于非专业配音演员的旁白表达了自己的质疑。然而,这也正是《敦煌:生而传奇》用心落于“虚”的一点。以一种讲故事的语态,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叙述,以此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使其更具有生气。
回望历史,一切显得庄严肃穆,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物来说,所谓历史也不过是当下的平庸日常。因此,当我们的纪录片过于庄严化和距离化,其文化的传播作用则难以显现。《敦煌:生而传奇》努力消磨大众对于纪录片的距离感,而受到争议的配音莫过于没有使用专业声音,但细细品来,这便是其生活气的表现。制片人之一的朱乐贤在与观众互动中说道:“李立宏老师曾说生活有它原本的样子,有些发音应该更贴近生活,完美无瑕的发音有时候会显得冰冷,所以他希望能让自己的配音更有生活本来的味道。李老师的话是我希望对配音有所改变的起点。”邀请冯小刚导演作为旁白配音,相较于专业配音演员来说,便有着关于距离感和真实性的考量。无疑的是,这一选择并未让片子减分。
让中国故事走出去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敦煌:生而传奇》则是一个从内容制作到宣发都考虑了国际化传播需求的精品内容。制作团队方面由五洲传播中心、腾讯视频和新加坡IFA Media共同制作,顶尖的制作团队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大胆创新内容形式。同时,在播出内容、宣发物料方面考虑到国际化精品的定位,其内容均分为中英文两个版本,为该片在国际上传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内容解读上出于题材本身的可发挥性,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解读,提供更为详实、客观的历史解读,为观众提供了全球史的角度来看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发展的图景。
纵观近年来纪录片市场的发展,精品层出之下观众的审美品位也愈发挑剔。面对宏大的历史题材和高难度的创作要求,中国纪录片发展之路亦需要在已有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尝试。《敦煌:生而传奇》依托于中国文化之根基,从团队到内容叙事和配音宣发融合国际化风格,正所谓“四年出一片,一片仅五集”,好的内容还需时间打磨,心血浇灌方可开出好看的花朵。怀抱这样的美好期待,秉承突破的专业精神,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之路,定能处处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