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小城中生活和成长过吗?大城市美在繁华,小城市美在传统,美在历史,美在乡土传承。
这个春天,我们穿行在江苏的一座小城:如东。这里历史悠久,经历了吴楚春秋,盛唐繁华,明清大移民,成为以盐为业、滨海而生的魅力之城。
“时空的缝隙里,满满都是记忆的温度。”今天的“蜂巢之美”,我们将带你走进这里的老街,从一个小城的变迁,一个项目的新生,中国东海一隅如何与大洋彼岸文明发生奇妙的联系,触摸我们这个时代无数城市变化的脉络。
在如东人的心中,有一个隐秘而骄傲的角落:三号老街。
这里是整座城市的精华,或者气脉所在。300年前,如东盐业的兴盛催生出无数的商贸行,老街因此而繁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建筑,渐渐隐没在高速发展带来的尘埃之中。但作为凝聚当地居民老城历史印迹和心结的三号老街,焕新,成为这里面临的驻点挑战。
建筑师告诉我们,复兴原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这里庞大稳定的居住群体提供密集的交通和成熟的配套,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无形文化的活化和延续,继而恢复其历史中心的城市区位、城市活力新名片和文化主题街区的应有定位。
非常奇妙和有趣的是,这条中国明清之际形成的传统老街,如今之所以重新焕发现代生机,是源于与一家拥有全球化经验的知名海外建筑设计事务所伍兹贝格(Woods Bagot)的携手。
这种东西方之间的交融、历史和现代的拥抱,诠释了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乡土特色和历史建筑风貌,如何借鉴海外资源,焕新板块的价值活力,既最大限度保留老街的风貌和肌理,更以现代之姿走向时代和世界。
为使三号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工作取得卓效,复地特邀世界十大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的伍兹贝格,与复地产业规划及建筑设计院、ZAP联合设计事务所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巨擘联袂操刀。通过多番历史文献的查阅与项目实地勘察,设计师团队们一致认为“复现繁华老街的生活,唤醒如东人的记忆,让文化和记忆成为真切可感的空间场景”是至关重要的。
寻溯原有街区的历史脉络,精于城市更新的设计师团队,从如东海盐文化的地域特点中提取出“网中拾贝”概念作为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街区风貌和重点历史文物建筑基础上,完成越古穿今的时代过渡,打造文商旅居娱标杆目的地。
每座城市都有铭刻文化记忆的建筑,于如东人而言,“双街”“九巷”便是这样的存在。承袭百年巷陌文化精神,项目复刻重塑“双街九巷十二坊十八园”。双街,即复原历史石板街,实现对其保护传承,形成场地发展的主轴线;九巷,延用街巷历史名称,实现石板街双向串联,塑造巷道空间脉络;十二坊,通过街巷的划分,形成方向空间肌理;十八园,塑造一系列错落有致的多级景园空间,呼应滨河景观。此番全面升级,将再现“街衢通达过万户闾阎,肆铺隧列乱十里花烟”的历史特色街区。
“城市更新不是修旧如旧,而是功能赋新。”项目在修复9座文保建筑及石板街的同时,亦引入现代新型业态,实现对文保建筑的活化和再利用。
在商业街区的两侧,设置三大主题特色工坊及高层花园景观式住宅;江海东路的微笑天际线,为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国清寺遗址博物馆开辟了视觉通廊;工坊区域延续传统院落空间肌理,组成大中小院落,单元构成一二三进的合院形式,城市静谧的营造表达了对现代性与地域性双重命题的回应;人民路入口以通透玻璃围合的张謇博物馆与两侧飞檐翘角、青瓦灰墙的商铺交相呼应………而“石街忆古”、“名人故居”、“一马穿三巷”三大主题系列场景的设置,更彰显了三号街区内如东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多元活力的深度融合,使游人品佳肴、赏非遗时,实现味觉、视觉和听觉交汇的丰富体验。
如东,兼具江南水乡的温柔与海滨城市的开阔,而坐落于掘坎河畔的三号街区,在项目建设上更是延续水城文脉,遵循“三河六岸”规划,重点考量市政桥和滨河绿地之间的高差处理,利用地形打造不同滨水体验和活动空间。水榭广场、文化广场、休憩空间、运动活力空间、亲水步道……多个景观节点突出“盐兴掘港”的文化特色,在为掘港呈现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营造出一处休闲好去处。
复地产发秉承复星建设“蜂巢城市”的理念,在此次设计中希望顺应城市发展,对街区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利用。在汲取如东的传统与文化,以历史文化轴线串联,将文化、艺术、设计引入消费场景,多维感官体验,重现掘港繁华图中街巷交错、商铺林立的盛景,全方位激活繁华基因,为如东倾献新一代的城市会客厅、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