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也是藏景的一种,多见于皇家园林中,也见于少数私家园林。园中园一般藏在园中的僻静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例如, 颐和园中的杨仁风、 画中游、 谐趣园,北海中的 濠濮间、 画舫斋、 静心斋都是园中园,在 圆明园中的园中园更是达到了极致,现开放的有 别有洞天, 狮子林等。
古典园林艺术技法
01
谐 趣 园
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 建造,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02
濠 濮 间
濠濮间位于北海公园内东岸小土山北端,幽静别致,很有特色。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成北海的园中之园。四面古松葱郁、遮天蔽日,来自北面先蚕坛的浴蚕河水经画舫斋缓缓流入,曲桥、水池、山石、回廊,回旋于咫尺之间,景色清幽深邃。
水系南端的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椒二室以爬山廊串联。峡谷迂回,奇峰怪石,仿佛置身于波光云影般的画境。
第二部分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水池中的水来自北面的浴蚕河,帝后们曾在这里观鱼、垂钓。桥南水榭,桥北石坊,水榭连接于其南的爬山廊。
石坊以北为第三部分,平地筑土山如岗坞丘陵状,树木蓊郁,道路蜿蜒其中。
过此往北,进入第四部分即画舫斋。这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年间建成后,皇帝经常到此检阅射箭,慈禧也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前院春雨林塘,院内土山仿佛丘陵余脉未断,山上绿竹猗猗。循曲径过穿堂进入正院,正厅为前轩后厦的画舫斋,轩内是清代帝后看戏的场所。斋前临方形水庭。
斋后的小庭院土山曲径,竹石玲珑。东北隔水廊为一个小巧精致的跨院古柯庭,曲廊回抱,粉墙漏窗,具有江南小庭园的情调。庭前古槐一株,相传为唐代物。
03
静 心 斋
静心斋建成于乾隆23年(1785年),是皇帝和皇子们读书、操琴、品茗的地方。原名镜清斋,光绪年间经慈禧修缮后改为静心斋。整个院子东西长约110m,而南北进深仅约45m,地势狭长。
一、造园艺术分析
1.镜清斋方形院落
从园门进入,正北为镜清斋,中间是矩形水池,水池的轴线与全园南北向的中轴线重合。东西两旁是较低矮的游廊,与园门和镜清斋的檐廊一起,形成廊式建筑包围起来的内向型空间。游廊在空间感受上的开放性,形成了实体建筑之外的虚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为狭小的水院增加了开阔性,并创造了丰富的光影变化。
2.主庭院
绕过镜清斋,即来到主庭院,相对镜清斋水院,此院面积要大很多,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这是一个自然式的山水庭院,景观层次丰富而又变化多端。
3.爬山廊
位于园子最北边缘,与院墙结合布置成半壁廊,遮挡了园外的闹市景象,隔离噪音。爬山廊随假山高底变化而高低错落,廊虽长,尺度却不大,衬托出假山的巍峨之感。除此之外,廊还赋予了空间丰富的层次,柔化了园林的边界,使得建筑和院中的山水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4.假山
位于爬山廊南侧,分南北两重,北高南低。采用“环壁”、“幽谷”组合的方式,使得两山之间形成山谷,并充当沟通南北的山路。“在路径安排上,多次运用‘以近求高’之法,将人的视线贴近崖,凭高俯下,则沟壑纵横,如临深渊。数米之山,却有万丈之势。利用峰峦、沟谷的虚实对比,突出山形布局的层次”。假山于南北两重山脉之外,还置有散布的山石,置身其中,仿佛那些山石即是山麓的余脉。映衬和对比之下,更突出了“基脚壮厚,峦岫、冈阜培拥勾连,映带不绝”的大山气势。假山西北最高处的山顶上建有叠翠楼和枕峦亭。山上建楼,强化了假山的山形轮廓,增加了巍峨之感。楼和亭形成犄角呼应之势,与东面的汉白玉小拱桥形成对景,形成了东西向的次轴线。沿着轴线,从自焙茶坞东廊西望,由近及远可见汉白玉小石拱桥、沁泉廊、假山山峦、枕峦亭,以及树木掩映之下更高一层的叠翠楼,目之所及,错落有致,不失为一张前、中、后景完整协调的风景画。可以说,“此园兼备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之美。
5. 沁泉廊
位于庭院中心,为三开间的短廊,与镜清斋对应,形成南北向轴线,将水池一分为二,在南北向上划分出山石之外的水的两个空间层次,使得进深效果进一步加强。
二、手法总结
此园的成功在于:
(1)山、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巧妙,空间虚实变化多端。 此园中的山,有自然丰富的地形变换,采用沟、谷、壑、洞等多种形式,营造了虚空恬静的气氛,营造书屋需要的“幽”境。 此园中的水,被设计者化整为零,分割为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小块,以不同的水面为中心分别,再形成若干各有特色的小景区。 小庭院罨化轩、抱素书屋、画峰室都是以水池为中心,彼此又相通形成一个完整水系。 山与水的结合十分巧妙,横亘东西的两重假山,如马蹄形的屏障,与水池环抱嵌合,余脉深入水中,形成水岸、石矶,使得水面和假山的过渡十分自然。
(2)通过多层次的景观(如前所分析的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中轴线上多层次景观),将原本进深很小的空间最大成度地丰富化,这也是此园最成功之处)。
三、园内的植物配植
所选植物虽然不多,但仍注意乔木灌木的搭配组合,乔木有油松、臭椿、桃树、海棠、侧柏、红枫等; 灌木类有紫丁香、紫叶小檗、迎春等。 春可观花、夏可乘凉、秋可赏枫、冬仍可观松柏之苍翠。 在分布上,从西到东按从密到疏变化,与山脉从高到低的变化吻合。 叠翠楼四周种植高大的乔木,如侧柏油松等,营造了树林的感觉; 中部假山处零星种植了几棵树,仅作为背景和掩映,意在使人有身处万山丛中的联想; 不经意处的一丛丛野草花,似乎将真山一角凸入园林之中; 用散布的山石象征山麓余脉,使得“整组假山于博大峻厚中又见婉约多姿,仿佛真山一角的陵阜陂陀形象”。 另外,在全园驳岸的石头上都种植了爬山虎,春夏呈青翠的郁郁葱葱之势,秋可观其灿烂红艳的秋色叶,与水中倒影和金鱼相映成趣,使得园子宁静而富有生气。
04
圆明园——长春园之园中园
在长春园内,有五座园中之园,它们分别依照江南名园而建,分别是仿江宁(今南京)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瞻园”修建的如园;仿苏州“狮子林”修建的狮子林;仿扬州锦春园修建的茜园;仿扬州“趣园”而修建的鉴园和仿杭州汪氏“小有天园”修建的小有天园。
▼ 如园
▼ 狮子林
▼ 茜园
▼ 小有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