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乌兰巴托:中国商品只有用户,没有粉丝

旅游 一壶春秋 2021-04-08 22:16

原标题:感受乌兰巴托:中国商品只有用户,没有粉丝

蒙古的中国符号很多。

很多中国游客去蒙古旅游,总会在乌兰巴托市中心发现一座眼熟的建筑:乌兰巴托百货大楼,它是蒙古最大、最高档的商场。之所以感到眼熟,是因为这座建筑的外观和当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几乎一模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乌兰巴托的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大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援建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也是百废待兴,蒙古的领导人毫不客气提出来了,希望中国帮助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后来,我们陆续派遣了20000多人,都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

如今乌兰巴托的经典建筑和平桥、体育场 、大天口国宾馆 、培才学校(今财经学院)、友谊医院(今创伤医院)以及色楞格省的东布大桥,都是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发展到今天,乌兰巴托市中心最好的街道“北京街”也是咱们无偿援建的,中国大使馆就在这条路上。这里还有蒙古音乐学院、蒙古国立教育学院以及高档住宅小区。

乌兰巴托市内唯一的高架桥,也是中国人建设的,它彻底解决了警察局旁,国境铁路的拥堵问题。

乌兰巴托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蒙古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32.22公里,也是我们建设的。

蒙古人生活中的中国产品无处不在。

二连浩特,中国对蒙古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蒙古国80%以上的果蔬通过这里进口,2021年1月份,二连浩特口岸共出口果蔬9896吨。也就是说,蒙古一年从这里买的水果蔬菜就有10万吨以上。

乌兰巴托Narantuul Open Air Market市场,号称亚洲最大的露天市场,这里卖的日常用品,从牙膏牙刷毛巾,到电视机、太阳能蓄电池板等等,清一色中国产品。

随便走进一家餐馆中,你会发现所有盘子碗、刀叉,也都是中国产。导游告诉我们,她们家中使用的基本都是中国产品。

中国商品牢牢占据了蒙古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中国产品在蒙古却处于很尴尬的位置:只有用户,没有粉丝。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乌兰巴托百货大楼中,销售的高档产品大部分来自日本韩国;普通老百姓的服装,即便中国制造,款式也是韩版;在使用中国餐具的饭店中,蒙古人喜欢用西式刀叉,你很少见到有使用筷子的。

行走乌兰巴托街头,导游会不时提醒我们,最美的是乌兰巴托的夜,但一定不要随意脱团游,因为不安全。我们也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当地人似乎并不是很喜欢中国游客。在一些咖啡店里,他们喜欢你兜里的钱,但不喜欢和你聊天。

“为何我们的商品在蒙古只有用户,没有粉丝?”返程路上,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