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清明小长假,在放假前即有恢复走好的“高呼声”预测,而最新的出炉数据,是否确如所期?
文旅部的数据显示,已过去的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确实呼应了此前OTA的破亿预测,对比2019年清明假期的1.12亿人次已是较为接近,不过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清明假期旅游收入恢复却不甚乐观,只有56.7%。
而就目前已公布的10余省市清明旅游数据来看,恢复也情况不一,多数是人次恢复增幅高于收入的境况。
今年的清明假期,算是疫情以来国内旅游景区景点等“最开放”时期,其恢复情况有不少参考作用。
当然,关于各类旅游数据,业内存有不同看法,我们暂且以官方数据、OTA数据等作为参考,尝试看看这个清明假期发生了什么?数据好看吗?以及为“五一”可能提供了怎样的趋向参考?
文旅部、多省市数据怎么样?
先看文旅部数据。
文旅部官微“文旅之声”5日信息显示,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可以看出:
1、旅游人次方面,今年清明节旅游数据同比增长确实巨大,不意外;相比2019年已算接近恢复,达94.5%,相比2019年的1.12亿人次,只少了1000万,不过按这个数据对比核算,恢复比例应该是91.07%。
自从景区客流限制不再“一刀切”后,大概率来说,国内景区应已无客流限制,承载量可到峰值,以及疫情低风险地区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也不再做统一限制,也即意味着国内的文旅场所/项目已基本打开,对大范围引流纳客带来好处,是今年清明旅游人次呈现较好基本面的一个关键元素。
这其中也要考虑到两种“补偿式”出行人群,一种是去年春节未回老家,清明补偿式回家的群体;另一种是疫情期间旅游需求被制约,清明小长假补偿式出游群体。这两类人群体量多大不好明确,但对清明旅游人次会有拉升作用。
2、旅游收入方面,同比自然增幅明显,也没太多可比性,但相比2019年只恢复到同期的56.7%(2019年同期为478.9亿元),完全恢复之路还显漫长。
文旅部信息也做了一些说明,包括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
这些原因已多少折射出今年清明旅游的部分核心:
1、长线游规模受限(当然本身也和假期时间有关,中短途游是清明旅游的主流),城市周边游/本地游主流属性更为明显,包括短途自驾游等;
这里插一个数据,海南今年清明假期旅游人次123.79万,同比增长160.6%,旅游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464.7%。虽同比增长幅度大,但数据还是偏小,跨省长线游的游客量预估体量不大。
另外清明期间,海南呈现乡村旅游火爆、自驾游为主的格局,包括农家乐、乡村娱乐休闲、乡村民俗文化、乡村亲子游等,其中一日游游客56.37万人次,占了总人次的近一半,也算是佐证之一。
2、长线游受限、旅游消费需求释放,对周边游等消费人次有一定拉升作用,推高旅游人次恢复程度;
同程的清明出行数据显示,受周边游出游热情的拉动,同程平台上的本地用车需求也呈上涨趋势,清明假期期间整体单量较2019年上涨253%,主要为专车业务增长较多。其中,用车预订热门城市为成都、广州、重庆、深圳、北京、上海、杭州、苏州、长沙等。
3、出行半径受到影响,交通与住宿等支出被压缩,同时客群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在供给层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应转化,休闲度假消费占比虽应也不小,但偏观光型产品消费仍算大头;
4、为更好引流或目的地拉升消费等考虑,景区门票降免等措施,提高了旅游人次,但压制了旅游收入。
再具体看一些省市清明旅游数据,整体调性差不多。
执惠统计截至4月6日19点左右已公布的部分省市数据,发现以2019年清明节旅游数据为对比基数,其中旅游人次恢复最好的是河南,达109%,2021年清明节旅游人次为1566.33万,2019年同期为1437万,其次是江西,达95.96%,其中2021年清明旅游人次为1605.77万,2019年为1673.32万。再其次是广东,2021年、2019年清明节旅游人次分别为1721.8万、1799万,恢复幅度为95.71%,再往后是山西和贵州,分别恢复92.65%、91.11%。
湖北恢复幅度相对最低,只有59.48%(最新公开报道数据为60.01%),2021年、2019年清明节旅游人次分别为1170.3万、1967.69万。
另旅游收入方面,恢复幅度最好的是广东,为109.88%,2021年清明节旅游收入83.4亿元,2019年同期为75.9亿元。其次分别是山西(100.99%)、江西(96.11%)、贵州(91.87%)。
江西也是这些省市中旅游收入唯一超过百亿元的区域。
而湖北的旅游收入恢复幅度为61.87%(最新公开报道数据为62.05%),河南为85%。
综合对比上述信息,可发现广东、山西、江西、贵州是恢复相对较好的区域,湖北恢复相对较差。
谁是假期旅游“扛把子”?
相对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清明节主要的旅游消费产品,是颗粒度更细的信息。
山西的信息显示,清明期间,家庭亲子出游类型占比高达62%,其次为朋友结伴出游和情侣出游,分别占比22%和12%。
同时,文化场所中博物馆热度居首。有73.61%的游客访问了文化场所。其中,在访问文化场所的游客中,参观博物馆的游客占比高达66.98%,其次为文化街区、图书馆和科技馆。
辽宁的信息也提到,亲子家庭游为主的出游意愿得到释放,沈阳方特和大连发现王国、圣亚海洋世界等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
综合多方信息来看,清明期间,微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是比较直观的旅游消费构成。
比如乡村旅游继续保持较好态势。湖南信息显示,清明期间,67家乡村旅游区接待游客32.6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66%。
携程春季旅行数据显示,酒店方面,清明节“酒店度假”热度不减。订单量相较于2019年增幅过两成,环比3月同期亦有近4倍增长。高星酒店优势则更为显著,对比2019年增幅约为35%。
其中,以亲子为主题的度假型酒店再次成为消费者心头好。
此外,周边游酒店订单相较于2019年也有40%以上增长。热门酒店城市TOP10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成都、南京、重庆、深圳、西安、苏州。
对照下同程的清明出行数据,其中也提到,住宿需求上,距离景区较近以及近郊度假型为主的休闲类酒店预订成为新的增长点,较2019年清明增长九成;亲子和情侣主题酒店预订增幅,分别增长73%和58%。
此外,同程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酒店消费热度远超疫情前。清明小长假期间,同程旅行平台酒店间夜量同比2019年清明假期增长90%。酒店消费热门城市主要集中在:深圳、成都、广州、重庆、上海、北京、西安、东莞、杭州、长沙等。
这10个城市与上述携程的10个城市,名单重叠率很高。这些城市整体属于本地游/周边游消费都较突出的城市。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清明出游报告显示,周边游人群占比超过七成。从人群来看,24岁至40岁游客占比超过六成。上海、杭州、苏州、广州、北京、无锡、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十城市,居民出游热情最高。
这里面会有不少出境游回流转化的贡献。
同程数据还提到,相比疫情前,非一线城市的酒店需求的增长最为迅猛。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酒店间夜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增速高于一线城市。非一线城市的酒店消费热门城市主要集中在昆明、贵阳、南宁、南昌、济南、惠州、宁波、厦门、兰州、福州等。
对此,我们的一个理解可以是,酒店“类目的地”属性在走高,酒店在满足一个(不同程度)休闲度假属性的住宿需求外,以住宿产品为核心,叠加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微度假目的地。
辽宁的数据显示,依据移动大数据和全省重点度假区点调情况分析,清明假日期间,“微度假”市场异常火爆。温泉康养、生态湿地、森林休闲等度假型酒店爆满,尤其是4月3日、4日两天几乎“一房难求”,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
再说到观光旅游,湖南的数据信息显示,清明期间,接待游客人次排名前五位的景区为岳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南岳衡山景区、桃花源景区、以及韶山旅游景区。
湖北清明期间乡村赏花游占主导,而踏青赏花成为上海市民的首选。
不可忽视红色旅游。
北京、湖南、湖北、重庆等多个省市的清明节旅游信息中,都提到红色旅游受到热捧。
其中清明节前,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26条“缅怀·踏青—漫步北京清明节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清明期间,北京市120家红色旅游景区除部分因为修缮等原因暂停接待外,都向游客和市民开放,三天预约总人数149万人、实际进入总人数72.2万人、门票总收入768.4万元。
湖南方面,广铁集团清明假期增开120趟广州、深圳、长沙往郴州、韶山、南昌等红色旅游线路列车。4月5日,进入游客返程期,韶山旅游区仍迎来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203.84%。
不过,考虑到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尤其对应到清明以及今年的“红色大年”,旅游人次相对较高也属正常情况,接下来预计还将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