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补偿式出游”热情高涨,大江南北各景区景点客流井喷。4月3日至5日,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1910.87万人次,文旅消费总收入达107.76亿元,较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5.03%、8.10%。
旅游复苏这盘“棋”开了好局,但要想行稳致远,仅靠游客“报复”还远远不够。清明小长假期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深入各大景区景点寻访“复苏密码”。
“补偿式出游”首次井喷
“好久没这么痛痛快快玩一次了!”4日中午11点,南京总统府景区售票处排起100多米的长队。山东游客时女士对记者表示,“憋”了一年多,终于能带孩子出趟远门。由于没在网上提前订票,她10点多就开始排队。尽管景区内外人山人海,但游客的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容。南京总统府官方微信号“实时客流”数据显示,景区瞬时最大承载量为6400人,实时在园人数为5733人,游览舒适度显示为“拥挤”。
其他景区也迎来久违的“拥挤”。玄武湖公园内,百花闹春游园活动正在进行,绿樱、紫藤、杜鹃、郁金香等正处于盛花期,加上天气晴好,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量出现井喷,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清明小长假3天,南京市4A级(含)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225.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9.53%。其中,中山陵景区、夫子庙景区、玄武湖景区、总统府景区、雨花台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七大热门景区接待游客178.7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9%。
“我们民宿共42间房,假期前全部被预订一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花迹·无想山居”工作人员小周说。清明期间,南京乡村民宿预订火爆,一房难求。公塘头民宿、良竺艺术农场、高淳枕松度假酒店等民宿,清明节假期前两日入住率将近100%。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业遭遇“寒冬”。之后虽然疫情逐渐缓和,但在跨省游、团队游、限客流等限制禁令之下,游客不敢出远门,景区不敢“太拥挤”。
今年以来,在江苏本土零新增确诊、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旅游业加速复苏。牛年开春后,不断传来的“春消息”持续催热清明小长假——3月16日零时起,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健康码“绿码”在全国区域内自由通行,无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月31日,省文旅厅下发通知,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不再按75%的比例统一限制。
飞猪联合夸克发布的《清明假期出游报告》显示,“补偿式出游”需求强劲,带动旅游市场在疫情后首次出现井喷势头,清明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450%,超过2019年同期。超过3小时的跨省长线游也恢复增长,预订量同比涨超200%。上海、北京和广州成为最热门出游目的地,南京跻身全国榜单第8位。
精品“文旅IP”成复苏引擎
纵观全省各地各景点推出的小长假文旅“套餐”,不难发现,打造精品“文旅IP”成为行业复苏的重要引擎。
让流量变留量,让“网红”变长红,无锡拈花湾景区抓住“夜经济”这一突破口,打造互动项目《禅行》,在清明小长假大放异彩。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景区市场部经理吴彬表示,《禅行》将拈花湾夜间魅力充分释放,同时更助力景区摆脱传统门票经济。目前,景区住宿餐饮等二次收入比重超过63%。
3天小长假,大丰荷兰花海景区共接待游客29.9万人次,位居盐城各景区接待量第一。该景区3天综合收入3274.63万元,人均消费110元,比今年春节长假人均消费高出26元。大丰区文旅局交流推广科科长张帆介绍,荷兰花海景区在全省“赏花风潮”中表现抢眼,离不开特色IP的打造——花鼓舞、广场快闪、卡塔卡舞等极具特色的风情歌舞表演,引得游客拍摄分享;花车、花船巡游数量与种类大幅增加,水上特技表演惊险刺激,新增10多种主题花境赚足眼球;每天一场名贵花草拍卖等系列精品产品,让游客全方位体验“花魅力”。
文旅从业者清醒地认识到,“补偿式出游”的热度只是暂时的,旅游消费市场已从单纯的流量红利转为内容红利,高品质、特色化的“文旅IP”是获得游客青睐的首要标准。
“‘文旅IP’能带来流量,更能牵动情感,承载文化价值和精神情感寄托的项目,往往能获得更多机会。”无锡鼋头渚景区市场拓展科陆晖说。今年以来,鼋头渚深挖樱花文化打造“古风IP”,将盛唐文化融入赏樱游园之中,以演艺、戏曲、书画、互动等方式展示樱花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景区还大规模升级夜赏樱花的灯光亮化效果,加入虚拟环境营造,配合国潮樱乐、兰苑雅戏等活动,把古风赏樱推向高潮。
省文旅厅相关专家表示,疫情加速文旅业的变革,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差异化体验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升级为景区文化的符号,是文化旅游项目IP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真正打赢“旅游复苏战”的关键。
把“复苏期”变成“升级期”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开展‘VR云游’项目,让游客突破时空限制实现360度观景体验。”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工作人员李林格说,清明小长假,“云游”积累的好口碑和大量粉丝,终于流量变现。很多外地游客反映,之前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佛顶圣境的壮观,这次专程来感受“春牛首”。
疫情不是“休眠期”,而是“练功期”“升级期”。位于常州的江南环球港世界港口小镇感受尤为深刻。江南环球港副总经理张莉介绍,清明期间客流创历史新高,最高日营收超2019年同期50%以上。景区利用疫情淡季苦练内功提升品质,对明星产品龙眼摩天轮进行灯光升级改造,成为吸睛利器。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打造樱花胜境,终于一举“引爆”小长假。
池塘边,孩子捡柴生火,爸爸忙着淘米、切香肠,妈妈挖来野菜洗净下锅……4月5日,仪征市天乐湖景区总经理张兴香分享的亲子野炊的照片和视频,引来一片点赞。“疫情让景区大伤元气,也帮助我们争取了‘闭关修炼’的时间。”张兴香说,去年天乐湖花费30万元购买在线辅导课程,邀请专家网上远程授课,一起谋划“后疫情”旅游产品开发,增设野炊亲子游乐项目,规划建设萌宠互动乐园等。自3月1日推出自助石锅饭体验后,景区客流“小高峰”不断,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依然有6000人次的客流量。
清明小长假带来客流,也带来思考。很多景区在琢磨怎样把“复苏期”变成“升级期”。对比2019年,南京大吉温泉度假村今年清明期间营收增长127%,剔除温泉营收板块,营收增长80%。分析发现,消费增量主要源于新推出的主题温泉房、卡丁车体验、风筝赛、蒙古包里“铁锅炖”等项目。“未来将打好生态康养营地体验牌,跳出温泉依赖,迎接市场全面回暖。”大吉温泉度假村经理李静说。
“下一步,‘旅游+’要变成‘+旅游’。”常州中华恐龙园总裁办公室主任蒋建说。清明假期,景区练兵“科普+旅游”新业态,打造科普课堂,推出恐龙盲盒趣味文创、“小馆员”儿童职业体验等项目,吸引大批“小手牵大手”游客群体前来打卡。如今,以红色研学、卫生防护、环保教育三大主题为特色的中华恐龙园全新拓展营地重磅开营,未来跨界融合的步子只会“越跨越大”。
“清明小长假是一次练兵,真正的大考还在后面。”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战略中心副主任何雨提醒,旅游复苏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所驱动的。顺应消费升级大势,要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在产业链上,要打造富有地方气息与性格的文旅生态;在产品上,要有精品思维、长线思维;在服务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重大节假日前科学评估、预研预判、提前谋划,做好应急预案,同时还需绷紧防疫弦,才能在全面复苏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