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
寻 找 黄 山 云 雾 茶
作者:黄良顺
(眉毛峰下被冻伤的茶树老叶)
明代许楚的《黄山游记》中写到:“莲花庵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颚不去,所谓黄山云雾茶是也。”寥寥数语,写出云雾茶的清冷奇香,口感独到。清人江澄云在《素壶便录》中,更将黄山云雾茶尊为茶中翘楚,他说:“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
黄山云雾茶不仅有其独特生长环境,清代俞樾的《孙莲叔赠云雾茶赋谢》,更是生动描述了其采摘难度,“茶丁欲采不得路,导以鹤子从猿公。缘穜缒索仅得上,十人提筐九则空。由来神物不多有,何怪价与黄金同。”物以稀为贵,在俞樾眼中,云雾茶贵如黄金,只有贵宾到来时,黄山僧人才舍得拿出品饮招待。这在清代黄肇敏的《黄山纪游》中也有类似记载。
(明代许楚游记)
古人的诗文难免有些个人情感偏好,民国十八年( 1929年)黄海散人(陈少峰)编撰的《黄山指南》,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记载黄山云雾茶最完整的史料,据载:“云雾茶,生黄山眉毛峰为最,桃花峰汤池塝次之,吊(钓)桥、丞相源与松谷庵、芙蓉岭相伯仲。黄山之茶常有云雾罩之,故名。眉毛峰崖悬径险,草木繁密,鸷兽时出,云雾尤为常蔽,故人罕到。夏初发芽,长三四寸,断之有白绵如杜仲,仅数十株,味更香美,不易得也。”且一经水泡,仙气缥缈,清香扑鼻,具有消食健脾之功效。
然而,在清末咸同年间,因太平军肆虐徽州十余年,黄山寺宇僧侣也未能幸免,云雾茶随之颓败,失传至今已百余年。如今,虽有“黄山毛峰”称其继承云雾茶之衣钵,但终究受茶叶产地限制(黄山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少有规模化茶园),不管其加工工艺如何,都不可能与当年的云雾茶相提并论。去年以来,按《黄山指南》记载的云雾茶产地,我先后进行了探访。
(《黄山指南》关于云雾茶记录)
许楚所记的莲花庵、黄肇敏所说的朱砂庵、紫云庵,以及陈少峰所写的汤池塝,均在现温泉、桃花溪一带,原有茶地基本被大小建筑挤占,仅桃花峰林莽中残存部分茶树;黄山北门芙蓉居门前有茶园一两亩,芙蓉岭至松谷庵步道两边,及松谷庵周边山地,修篁掩映,中为茶园,计数十亩之广;丞相源“仙人榜”一带竹林中有少许茶树,云谷寺遗址附近(古银杏树下)尚有茶树数十株,云谷索道下站周边及前往通天坦的竹林里,可见零星野茶;丞相东源、仙灯洞下,即当地人所称的“二道岭”一带,茶树尚存,圮荒已久;西面钓桥的白云庵门前尚有茶地数亩……
这些保留下来的茶树,不管是种植中的茶园,还是寥落在荒草菁莽中的“野茶”,均在海拔800米以下,属“次之”范畴。昨日,在云谷综治组施先生安排下,我与勇军等人沿着云谷至温泉古蹬道,前往眉毛峰,寻找传说中“生黄山眉毛峰为最”的云雾茶。
(眉毛峰全景)
眉毛峰位于黄山东南部,北连钵盂峰,西接清潭峰,南衔香炉峰,海拔 1420.6米,为 36小峰之一。从黄山南大门或云谷停车场一带仰望,其西麓一石状如眼眶,上有松树林立,弯成一排,远观酷似眉毛,峰由此名。民国二十年( 1931年),温泉至云谷寺石蹬道凿通后,游人可至眉毛峰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温泉至云谷寺公路,古道从此封闭,人迹罕至已久。
黄山茶树属低矮灌木品种,适宜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且喜阴凉环境,因此不可能像黄山松那样,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也不宜砾石为主的乱石堆中。眉毛峰“眼眶”在峰脊西麓,自公路到峰顶基本为巉岩峭壁,坡度达40-90度不等,其间崖壁断层间,虽有古松茂林,但亦砾石重重,不宜种植茶树。据同行范先生介绍,眉毛峰之下仅有“梅屋”(龙峰庵)一带可植茶,尚存少量茶树。
(“梅屋”石刻)
茶叶并非黄山本土植物,相传,眉毛峰之茶为古时云谷寺僧人所植,即使“茶丁欲采不得路,导以鹤子从猿公”,通向茶园的便道总是有的,否则每年除草施肥采茶,不可能都是“缘穜缒索”的。从“梅屋”到眉毛峰岭头的古蹬道沿峰脊西面折盘而上,偶跨悬崖断层褶皱,坡度在30-60度之间,直至可侧看“眉毛”位置,也未见任何可以穿插到“眉毛”下方的古道,连人为凿砌的便道痕迹都没有,基本可断定“梅屋之上至眉毛峰间不可能种植茶叶”。
(在古蹬道岭头位置侧看“眉毛”)
然而,惊喜总在绝望间。
我们登高四十分钟,至古蹬道最高点,转入山脊西麓,进入一片相对平坦的山坳里,即WQ-32号消防水池处,无意中看到一株茶树。此处海拔1120余米,距峰顶不足300米,距“眉毛”约百余米。在周边落叶灌木林中,我们又找到数十株茶树,它们单株不大,每株长有几股到十几股细枝不等,大的仅拇指般粗细,小的细如竹筷。茶树叶片略长,略薄,少光泽,且稀稀拉拉的,部分有明显冻伤痕迹。杪头新芽仅米粒般大小,离采摘时间至少还有一月以上,据目测,附近灌木林约五六亩,估计有几百株茶树。
(眉毛峰下茶树)
从眉毛峰地形看,两条山脊夹持一袭石壁,呈扇形一直延伸到谷底,石壁上方即我们所见茶园地带。此刻,我们才突然反应过来,原先所见“眼眶”、“眉毛”,仅是眉毛峰标志而已,而非全部。我不敢肯定这些瘦弱细条的茶树就是“失传”已久的“明代古茶”,一种可能是茶树品种所致,即生长数百年,依然细条如初,就像黄山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杜鹃、小叶黄杨一样,何况茶园荒弃后,茶树长期受到大型灌木挤压,生长空间及营养严重不足;另一可能是,该茶树为上世纪“大集体”时附近村民所植,划入“保护区”管理后才被荒废。
但不管怎样,此处应是离“眉毛”最近的茶园,最有可能是《黄山指南》记载的“生黄山眉毛峰为最”的云雾茶产地,与是否为明代古茶并无太大关系。
(在“茶园”处拍摄眉毛峰顶,其后为钵盂峰)
为验证这些茶叶的品质特点,我顺手摘了几片老叶,发现叶片及细枝折断面有少许汁液,未见“白绵如杜仲”状,或许过段时间,采摘嫩芽时方能见此情景。回家后,我即用开水直接泡饮老叶,氤氲中,可闻草木清香,饮之,有淡淡甜味,那种草本植物茎叶的清甜味,直至第三泡后才消失。
离开“茶园”,我们继续沿古蹬道从眉毛峰东麓山脊下行,至马鞍山上方不远处,又见部分茶树,百丈泉附近,即公路上方,也有部分茶树。这些茶树所在海拔位置应与桃花峰、云谷寺相当,与眉毛峰下的茶树定然不可并论。(2021.03.27)
(眉毛峰下老茶叶泡的茶水)
新手小白开直播,该突破突破了!抖音高端战略玩法
报名!歙县第一期摄影师培训即将开课啦!
卖茶啦!扁形茶鼻祖一歙县大方茶
徽州——吃滚.....
徽州手艺人——造船工 ....
旧照片里的歙县深渡,带着时光的温度.....
徽州府“孝贞节烈”总坊与歙县节孝祠
话说千年古歙——歙县别称
【徽州】歙县南谯楼和东谯楼.....
徽州的那些遗老遗少……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编辑|吴志芸
监制|仰时威
法律|王亦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