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安山
来源: 《史河风》2020年第4期(总第64期)
文 丨李永海
安山的秋天,总是那么令人向往。不经意间,秋意就挂上了树梢,庭院里的桂花迎着秋风微笑。陶潜有诗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若单论自然山水之美,挺容易就想起了家乡东部的一座并不巍峨的大山——安山。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个令固始人和闽台人心生敬意的名字。安山,亦称安阳山或浮光山,是大自然送给豫南固始人的瑰宝,因处固始县城之东,民间俗称东大山,系大别山余脉,东入安徽霍邱县境内,风光旖旎多姿,花草闻风而动,树林迎风而长。
每次与朋友说到安山时,既不英俊、也不潇洒的我满是一脸的温情。安山在我心中有深深的印记。在外奔波数十年,总是风平浪静,被家人细心呵护着。安山的人物,安山的往事,大多成为心底隐秘的风景。
最美,当在仲秋。秋日,孕育一份诗情。北上南下,身心疲惫,人到中年的困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常常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突然心中闪念,安山。于是,我开始了对安山的憧憬。
人生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走出喧嚣的城市,沉浸在大自然的秀美风光里。那一日,我等不及天亮,邀上朋友向安山奔去。东出固始县城,车行四十里,过了小镇分水,到了泉河镇,便有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袭来。朝东方深情凝望,一座突兀的大山远远迎上来,旁边滔滔不绝的泉河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滋润着万亩良田,又悄悄把蹉跎的岁月带向悠远。
安山,就这样闯入我们的世界。山路崎岖,盘山公路弯弯绕绕,车辆爬行,前面突然出现交通堵塞,车辆无法向前。有些车迅速掉头绕行,有些倒饶有兴趣在原地等待。我们一行人只好把车辆停在山脚下,遂徒步上山。山路不算宽,也不算陡,平缓而上。有脊线舒缓,绵延几十里。
天轮日转,岁月沧海,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安山,终于在沉睡千万年后,被今人的激情和梦想唤醒。曾经的一座荒山,当下已是气象万千,成为森林公园,旅游胜地,吸引越来越多世人的目光。正是因为有了安山的气候屏障和泉河水源滋养,才有了固始的风调雨顺,也才有了唐初魏敬夫人的绝代风华,后来更有了大山奶奶庙(又称云霄庙)的传奇,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故有“三省十县祈拜圣地”之称。
安山承载着悠远历史,就如仁者厚重不迁,君子怀才不言,想想也是非同寻常。天地温馨,芳香四溢,大山奶奶魏敬夫人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更是安山之魂。
安山,似乎是一个被先人遗忘千年的梦,又被今人小心翼翼地拾起。
说起来,人们对安山那是一个崇拜呢!迎春花刚开就到山上来植树,秋雨刚过就到山上去收获,尤其是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祈福,笙箫细细,香烟袅袅,朝山迎神,至虔至诚。
朋友说,到安山就是图个吉祥。安山已成为开漳开闽后裔们抒发爱国爱乡之情的灵山圣地,更成为扬名固始的窗口和平台。
行走在这里,用美的心灵感受安山之美。进入山中,便见林木葱郁,清凉幽静,风中,淡淡的香火味,仿佛一剂清凉药,让凡尘里驿动不安疲倦不堪的心,都宁静通透起来。转过几个山垭口,又是另一重天地。山林满山。行走间,眼前一片开阔,是山中的观音寺,寺前是林木葳蕤的一个池塘。外有溪水,内有泉水。无论气候怎么干旱,池塘总是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一泓池水中立着一尊观音菩萨莲花雕像,只见她手执插有柳枝的净瓶,端庄稳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视芸芸众生。袅袅不绝的香烟,绽成佛国一朵袅娜的莲花。
来来往往的俗世众生,有谁能窥透她的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还是平静之后的再生。不管是五胡乱华、黄袍加身,还是靖康之难、清兵入关,抑或是倭寇入侵,在菩萨的眼里,这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滴水一瞬。
菩萨的微笑仿佛浓郁了安山,也浓郁了山中的一切。
路边有几块石头,极像一个个石凳子,就在摆放在山道草丛边,让走累的人坐下来小憩。我身体本来就胖,近段不注意锻炼又发福了,在山间穿行,体力有些吃不消了,走路东倒西歪,上衣不一会儿便湿透了。幸而身边的朋友一再鼓励,方才坚持着没有放弃,不过落在后面已经很长一段距离了。疲惫不堪的我,寻觅一处草丛,躺下。那自由的野草,那恣肆的绿能把你一生的想象全部耗尽。
停留了一会,继续在空寂的山间趋步缓行,有数不清的树,有桃李橘柚,也有参天古木。偶尔停步,但觉山色景致原来是这样熟悉,山中不时出现的鸟雀又是那么轻盈,在林间一飞而过,始终被一种诗意所鼓舞,顿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
很难想象,猎猎山风之中,人们是惬意的。安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异常丰富。有一块突兀的石头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处景点,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放牧休息时的牧羊石。我惊喜地迎了上去,当时确实累坏了。气喘吁吁的一屁股坐在上面。由此,很多小小的景致便被忽略了,想来,是得不偿失的。
“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固始符号,民间也持续掀起固始寻根热。
安山景区建有八十七姓氏恳亲园林,用于后人缅怀、朝觐、祭祀先贤。那景致,丰盈了每一个日子。天下山水,端坐着看像人,站起来再看就成了人生。丰沛、饱满,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是传奇。
谈笑风生间,我们再次来到浮光峰,眼前的那棵柿子树,依然挂满柿子。彩灯盏盏,似在等待归人。
置于山巅,人们与大山亲密接触。只有亲身实践,攀登到山顶,才会看到云海茫茫,属于你的最美的风景。大家欢呼雀跃,有的人摆好姿势,或蹲,或立,风格各异……又一幅景致展现在眼前——有一位身穿深色西式裙装的长发漂亮女子,步履轻盈走在前,她情不自禁张开双臂,似乎欲将此美景抱在怀里。微风轻拂,只见她的衣衫飘袂,如轻云出岫,霞蔚初透……有个小伙子拿出了手机,或远,或近,变换着动作,殷勤地给她拍照。然后,她也忙个不停地给大家拍照。她灿烂的笑容感染着大家,让人感知到一份妩媚和柔情,一份热情和浓烈。
此情此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不过如此。随行的人纷纷效仿,顿时拍照声闪烁不停。仿佛广阔的山林交响,有似激昂的旋律,把生命搏击的激情推向高峰……
鼓了掌,拍了照。欢歌笑语,这就是安山最醉人的情韵。
平实的生活,如水的日子,可以从登山中体味出人生的痛苦和欢乐,因而成为每个人心中温暖的所在。
在安山,总有一处风景,会让你情有独钟。
重峦叠嶂间,雾霭纷纭处,袅袅烟雾中,缕缕花香里,蒸腾着如诗如画的豫南山水,氤氲着如痴如醉的安山。思绪正飞时,大山奶奶(云霄)庙已至眼前。来到这里,已是细雨绵绵。轻抚了一下落在脸上的雨滴,感觉凉凉的甚至还有点甜甜的味道……
大山奶奶(云霄)庙虽不那么巍峨,却撼人心魂,充满着浓烈的俗世生活的气息,融入了现实观照。“云霄圣殿”四个充满生机的大字,久久凝望。来庙里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看到的全是满脸的虔诚。
三炷香,点燃。三缕细细的青烟就袅袅升腾起来,好像到神仙那里传话去了。
沉湎于安山神灵般的清音,如酣如醉……魏敬夫人踏着千百年来历经的无痕的脚印。她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仿佛看着她悄然微笑。
明眸皓齿,涤荡着世俗的尘垢,彰显生命的伟大。
河洛无处不思亲,安山有幸奉神灵。喜欢一个人,不一定与他(她)一起生活;喜欢一座城,不一定生活于其间。所以说,喜欢一座山,并不一定常去看它。家乡的安山,抒写着固始与闽台一家亲的文字,喧嚣尘世,回荡着清凉细薄的月光呢喃。
不妨穿越岁月的迷雾,回到历史的原点,重新品读安山的芬芳。只是由于历史久远,关于安山的许多往事以碎片化、隐性化的方式融入后人的记忆和血脉。比如,固始八景之一有安山的“大山雨信”,以其“常有浮光缭绕、飘光逸霞”由此可知安山风景风雨而著称。这样久了,它便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斑斓,因为其间蕴结了太多人的情感。面对同一座山,而每一个人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豪迈,也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悟。
刹那间,安山光彩熠熠。
承载着远古的智慧、远古的浪漫,与今天的人们偶一相遇,却仍徜徉在遥远的岁月深处。何时何地,有幸得以与之重逢?
凝视着雨幕中的浮光峰,为一个值得敬仰的女性,永恒之女性,默默地点燃了一炷心香。多么想停留在这里,领悟人生的意义;多么愿意走进你的怀抱,感受你那无言的温暖……更多的以为,安山的美,在于它独有的精髓之魂。而流淌在它精髓山液中的,是它蕴含的人生底蕴:宁静、淡泊、坚守;是它于花草树木中折射出的人生境界和操守。云霄庙,便是这种底蕴的外化,是这种境界与操守的凝固。
灵感和思绪,带着泥土的芬芳,镌刻在生命里,永不褪色,每一个片段就是一朵花瓣,难以忘记。
回眸处,山旮旯里有一簇不知名的小花,在秋风轻拂下正在雨中跳舞,仿佛调皮地笑着。顷刻,我心醉了。因为生活精彩灵动之处,常在于平常点滴之间,如果胸怀慧心、独具慧眼,便能像诗人、画家一样,于平常之中发现如诗似画的风景。来到这里,一定让八方来客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缓步在雨雾弥漫的山间小道,便似进入一个绿的世界。空气清新,深呼吸一下,唇齿间竟似有一缕淡淡的甜香。前后有隐隐约约的人影,瞬间又不见了踪迹,只闻人语声了。身边是无限的诗情画意,心境也开阔起来。“树影读石静,花摇香有声。”剪不断的离愁,安山依然愿意敞开胸怀,迎人们来,送人们去,与人们的记忆温柔相对。
不知不觉间,细雨霏霏。绵绵秋雨不知滋润了安山多少生灵。安山似乎对这一切毫不畏惧,反而喜欢万物接受它的洗礼,山中的花草树木仰着头张开嘴,此刻正淋漓尽致地享受着它的恩赐。山道旁一棵歪脖子柏树垂下枝桠雨敲打着枝叶颤抖着笑个不停。仰望云霄庙,仿佛就在眼前,清楚地看到了魏敬夫人盈盈的笑脸。
薄雾缭绕,鸟语花香。雨后的安山,仿佛是一种“翩若惊鸿”的美。
时间如山泉般潺潺流淌,再美好的时光,都会浓缩为历史;再遥远的等待,只要坚持总会到来。现在回想,我在小城固始生活了数十载,走过的人生路上,去过的地方很多,我眼中可称得上的风景,欣然给安山留有一席之地。我们的血液,流淌着清清的泉河之水,我们的生命,同你已经融为一体。我愿用一生的眼神,看你慈祥的容颜。
一路上,沿途都可以看到人们奔走不停的身影。万物有情皆有灵。安山,在秋雨的滋润下,显得分外妖娆。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和朋友就要回去了,离别时,我心有几多不舍,趁寂静无人时,弯腰捡起一块当地人丢弃的小石头,抛向远方的树丛,等待心有灵犀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