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正是一年景好处,谁与“筝”锋?

旅游 宁夏银川水洞沟旅游 2021-04-10 10:52

原标题:春意浓、正是一年景好处,谁与“筝”锋?

春光明媚时,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已是中国人传统的娱乐项目,“柳丝长,春意浓,正是一年景好处”。

《清明上河图》放纸鸢 图:网络

最是一年春好处,莫负时光引人往。在万物竞相峥嵘的时节,一起来走进传统,走进春光里,寻找自然的美好。

历史寻“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清明上河图》放纸鸢 图:网络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筝”入诗辞

早在宋朝已对放风筝有了很成熟的认知,宋徽宗时,户部尚书曾有一首写风筝的词:“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儿童放纸鸢 图:网络

名相寇准也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当一种行为频繁的出现在文人、官员的文笔记载中,说明在当时放风筝已是蔚然成风。

今人“筝”锋

在过去,由于科学与文明程序不发达,还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春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放风筝已成为一项有益身体的运动。

在明媚的春光里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调整视力、醒脑明目,并且可以调节紧张心理,缓解压力。被生活工作压迫得气喘吁吁的你,赶快趁着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去放风筝吧,健康、有趣、还省钱。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