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北京的巨型佛教雕塑,不少人应该都会想起雍和宫里的那座入地8米,地上18米,身体主体部分由整根白檀木雕成的弥勒像。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原来在北海公园的阐福寺大佛殿内,还有过一座体量与雍和宫弥勒像十分接近的,镶嵌大量珍宝的大白伞盖佛母像。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詹布鲁恩拍摄 民国
阐福寺本是明代太素殿所在,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遵照母亲崇庆皇太后意愿,在此兴建阐福寺,并仿照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的千手观音,修建大佛殿,雕刻巨型大白伞盖佛母像。大白伞盖佛母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宫廷对她相当推崇。就形象而言,佛母共有三头,头上又有一千小头,每头均有三目,这数千只眼睛,喻义可以轻易看透众生的烦恼,随时适度救济。两只主臂放在胸前,持一柄白伞盖。执有法器的一千只小手,在身体四周展开,形成一个大圆圈。透过老照片,我们可以得知,以上特点在北海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上都有明确表现,就连高大的白伞盖,亦可依稀看见。唯一稍有不同的是,阐福寺佛母的北面似乎还一个大头,但因为受到资料限制,这个头的具体情况目前完全不得而知。相比于一般大佛,对于非信徒而言,这座佛像或许更吸引游人的兴趣,毕竟除了千头、千眼、千手外,她还有一柄超大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伞。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穆默拍摄 民国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拉里贝拍摄 民国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北京照相》 清末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西德尼·甘博拍摄 民国
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 弗雷德里克·克拉普收藏 晚清民国
大佛殿及佛母像的损毁具有很强的讽刺味道。1919年,一支消防队驻扎在阐福寺内,消防队员在大佛殿内做饭时,不慎引发火灾,灾后,木殿木佛,彻底化为灰烬。如果套用一下俗语“医不自医”的话,那么大佛殿的焚毁,真的可以说得上是:灭火不自灭了。
大佛阁 《北京照相》 清末
大佛阁 穆默拍摄 晚清
大佛阁 佚名拍摄 民国期刊
大佛阁 伊万诺维奇拍摄 晚清民国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佛母像毁坏较早,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今天的我们,并不知道雕塑的具体高度。《日下旧闻考中》记载的佛母像“高丈六者三倍之而赢”,事实上也并非佛母的高度,其中“丈六者”指的是一般的大佛像。文言文全句大致可以理解为:佛母像比一般大佛高三倍还要多。也正因如此,北海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像和雍和宫万福阁弥勒像,究竟哪一个才是老北京第一大佛,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悬案。
阐福寺正门 佚名拍摄 清末
阐福寺正门 民国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