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2组数据,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金融数据方面,2月各项贷款增加1.36万亿元;M2余额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71万亿,而且3个指标全都在增加。M2是货币供给,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社融为货币需求,是指一定自然周期内,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简单来说,M2增速突破了两位数,无论环比一月份,还是同比去年,货币流动性都不算差。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16.4%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对下季房价,25.2%的居民预期“上涨”,52.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9%的居民预期“下降”,11.9%的居民“看不准”。对比2020第四季度的调查数据,虽然只是细微变化,但也能看出老百姓的房价预期呈现上涨趋势。
按理说,货币投放增多,M2和社融规模上去了,市场也有预期,对高度敏感的房地产来说,必然会有反应。毕竟,“房子”是老百姓最具性价比的保值手段,只要拿到钱,买房就是不少人的固有手段。
的确,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1年一季度,66城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近一倍,相比2019年同期增幅达到40%。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创2017年以来单季新高,较去年四季度增长14%,约为去年同期的2.6倍。但是在货币高增的同时,2021年的买房难度,可能也是近些年最高的。
比如调控政策
2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连发调控政策,限购、限贷、限售各种招数频出,丝毫没有下降的意思,反而持续加码,一时间市场上风声鹤唳,房价上涨的口号没人喊了,连传统意义上的“房票”也很难获得。
上海推行“积分制买房”。将家庭、户籍、拥有的住房状况、5年内在沪购房记录以及在沪缴纳社保五大因素纳入计分项,按照摇号人数多30%的原则,从高到低选取选房名单,分不够的购房者直接被“劝退”。
深圳二手房价格管制。全市3595个小区的二手房都要按照参考价来交易,而给出的价格相当于打了7折。新政公布后,日均网签量呈现递减态势,单周网签量下降近七成。
比如房贷利率升高
按贝壳研究院重点城市房贷利率报告显示,60个主流城市3月份首套房贷利率水平都呈现增加现象,平均放款周期也有所延长。排在前10位的城市,房贷利率水平均在6%以上。
要知道,房贷既是购房的资金成本,也是房市走向的先行信号。回顾房地产历史,2008年央行降息降准,并下调首付比例,随后2009年销售情况全面起飞,到2010年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而易见降利率的威力有多大,反之亦然,在房贷利率上升、放款周期延长背后,说明着房地产宽松大门正在关闭。
楼市“狼来了”?央行发布号令,24家银行集体响应
近期,经济参考报发布报道《涉房资金监管再升级:银行房贷业务将压缩,信贷审批更谨慎》,文中提及,前段时间,央行召开了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在这场会议后,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快相关涉房贷款调整力度,在贷款投向上严格把关。
如果是换做以前,贷款这种事情,银行大多会“不管不问”。原因很简单,牵涉到房产的贷款,都是银行的优质业务范畴,不仅是银行体系的半壁江山,还是他们发展壮大的渠道,正因为如此,银行容易“阳奉阴违”。
但只有央行发布号令,才能让银行有一种迎面而来的“压力”,集体响应。因为对于24家银行来说,央行的地位,是关乎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基础信贷投放、MPA考核指标、涉房贷款考核指标这些基础业务发展的前提,如果不把高层的决策落在实处,可能到最后连基础业务都开展不了。
说来也奇怪,对于“房住不炒”高层已经三令五申强调过,为何还有人违规借用经营贷买房?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银行展开自查的情况下,仍有中介宣称可“包装”资质申请经营贷款,并保证其操作“专业”且“安全”。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贷,在2020年却成为助推深圳等多地楼市上涨的资金源。而贷款中介,则在其中扮演了炒作行为的“怂恿者”。
可见,楼市处于不确定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情绪变动。这一次,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狼来了”不可怕,三人成虎才可怕。
而央媒更是说到了关键
新华社评论文章表示,多地近日通报了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排查结果。监管三令五申、罚单不断,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痼疾仍难以根治。这其中固然有多个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想查,问题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就看想不想查、敢不敢查。
相信很多人也理解,过去房价上涨银行有利益冲动,而此次央媒警告,别让“银行管得松”成为非法中介敢于顶风作案的底气,要让“银行查得严”成为非法中介不敢动的警示牌。是在证实了只要触碰到房住不炒的底线,必然会引发调控的“动作”。
楼市“小阳春”破灭?房价回不去了
房说君有话说,众所周知,人口和土地可能是影响未来3-5年的市场趋势,但金融因素的加持,才是房市走强的核心。而随着2021年调控政策保持高压势头,银行的态度,资金的逐步抽离,楼市传统3-5月的“小阳春”季节不会出现了,房价重演2015-2017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