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姚晴杨
©稿件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清明小长假已结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清明假期成为今年首个出游高峰,“补偿式”旅游井喷。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本次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
在出行方面,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42%。随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旅游、餐饮、文化等消费也明显回暖。其中,红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一大亮点,且主力军为95后和00后。在旅游消费恢复增长的同时,其他领域消费也刷新纪录,截至4月5日晚12时,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达8.21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纪录。
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清明节假期中,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表示,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且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系统传播事件。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文旅部介绍,各地相关部门准备充分,市场供给及时响应了游客需求。旅游景区接待量、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入住率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局部地区出现“量价齐升”现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接待游客增多,展览、话剧、诗会、音乐会、舞台剧等逐渐回归常态。
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
在交通出行方面,据交通运输部统计,4月3日至5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42%。
其中,民航预计运输旅客432.8万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大幅增长256.4%;铁路方面,清明假期日均发送旅客超千万。其中,4月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63.6万人次,创今年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清明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
(图片来源于新闻联播)
在出游的旅客当中,踏青游、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等需求加速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57.0%的游客参与踏青郊游,32.5%的游客体验游园赏花,自驾游客占比60.0%。
而关于出游目的地,途牛数据显示,海南、北京、云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安徽是清明假期最受欢迎的目的地TOP10。
清明最受欢迎地TOP10
(图片来源于途牛)
随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旅游、餐饮、文化等消费也明显回暖。
清明假期前两日,网联清算平台共处理网络支付交易金额1.7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9%;部分品牌餐饮商家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全国影视娱乐相关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2倍;银联网络两天的交易金额为58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清明小长假首日的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7%。
红色旅游成为亮点
在今年的清明假期中,红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一大亮点。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据悉,各地组织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游客纷纷走进革命纪念馆瞻仰英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红色旅游景区受到游客青睐。不少红色游景区推出“红色主题游”+“历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的组合线路,让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文情怀,也可以学习到不少历史人文,还可以在学习参观的同时体验生态之旅,旅游体验度大幅上升。
小学生祭奠烈士活动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旅游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95后和00后占比近50%,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增速最快,同比涨超630%。遵义、延安等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涨超180%。
清明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在旅游消费恢复增长的同时,其他领域消费也刷新纪录。
如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晚12时,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达8.21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纪录,总观影人次2225.51万,总场次123.4万场,平均票价36.9元。本次档期票房前三影片分别为:《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战金刚》和《西游记之再世妖王》。
清明档票房达8.21亿元
(图片来源于灯塔数据)
据了解,2019年清明档票房为6.98亿元,由于疫情,2020年上半年影院停工,相比2019年的清明档票房,2021年同比增长了17.6%。2018年清明档票房则为6.87亿元,2017年为5.93亿元,2016年为5.86亿元。
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清明小长假成为今年首个出游高峰,“补偿式”旅游井喷。随着市场供给丰富,假日旅游品质也得到提升。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本次假期93.4%的游客参加了文化休闲活动,群众对清明期间文化休闲和旅游的综合满意度均为89.3分,达到了满意水平。【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社、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