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河不宽,正源有三。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从韶山冲出,进青年水库,又从这里一直往下,两岸杨柳依依,经过禾场坳加油站,一路往如意的那条。
但这条也是最短的。
最长支流,从杨林乡罗仙寨经云源、凤形、白翎至矮桥咀,叫云源河。
不长不短的杨林河,从书堂山发源,经瓦子坪,过杨林桥,在矮桥咀与云源河相汇,合二为一。
(二水合流)
它们都在石坝桥一带入云湖河,经银田出韶山,最终汇入涟水。
《韶山志 大事记》里,记载了多次洪水滔天,冲田毁屋之事,瓦子坪,银田寺等繁华之地,经常处在危险当中。
1969年开始,延至整个70年代,云湖河主干和支流,先后整修,裁弯取直,水患大为减少。
就在河流整治过程中,瓦坪、石屏一带的百姓,却经历了惊魂一刻。
以下的故事,如果不是昨天听邻居叔奶奶偶然说起,今天又找老人去问,大概已要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也正因为是听来的,所以未必完全准确,经历过那场事件的乡民们,若发现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不吝指正。
时间,大概是1970年。
红旗水库已建成十余年,调节水旱,灌溉其下良田万亩,可谓功莫大焉。
(红旗水库)
那天,本很平常,突然传来消息,说红旗水库溃堤了,大伙快逃。
瓦子坪的居民们听到消息,似乎也没人去求证一下,又或者有人去确认还没回,但没人敢拿生命开玩笑,便都往纯和一带山上跑。
据说,当时有户人家老人去世,不好转移,没得办法,只好把门一锁,留其在屋,先保活人。
汤门铺到大屋湾再到老祠堂一带,稍微多一些时间,但好像也没人去看到底是真是假,都把时间用在了收拾细软上……
哦,错了,那时哪里有什么细软?
最值钱的也就是被子了吧,往箩筐里一塞,挑着就跑。
老祠堂的两个小脚老奶奶——叔奶奶说,她婆婆的金莲,真的就能塞到量米的升子里——被儿子们背着,就往夏家屋场等地势高的地方逃……
就在大家手忙脚乱,争先恐后之时,听得广播里在喊——
大家不要慌,不是坝基垮了,只是石旗塘出水口的渠道垮了……
(石旗塘)
幸好是虚惊一场,若真溃堤,不晓得是个多大的事呢。
现在想想,村民为何随便就相信了呢?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那时水库确实比较满,人们早已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