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既是波兰人的旧都,也是全体波兰人的精神家园,古老的本土民族维斯瓦族就是发源于这座老城。如今,克拉科夫也成了大多数中国游客访问波兰时的必打卡之地。波兰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外国人来波兰只要干完三件事,基本上行程就算比较完满了——逛克拉科夫老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参观维耶利奇卡盐矿。至于华沙,他建议如果时间不多,可以忽略!
根据参观行程,在我们看完克拉科夫老城之后,大家将会去二战时期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感受一下。为了让我们能够理解波兰人对犹太人的感情,了解克拉科夫老城的犹太文化,在进“集中营”之前,大家被带到了位于克拉科夫老城中心区的卡齐米日。
卡齐米日是一片历史悠久的街区,墙壁上到处都是涂鸦,早在“二战”之前,这里是犹太人在波兰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去过卡齐米日,你就无法理解波兰人和犹太人的关系为何如此密切。当年的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有许多场景是在这里拍摄的。古老的市政厅,市政工程博物馆,历史悠久的犹太教堂(现为犹太文化博物馆)和其他宗教修道院等古迹在这里都可看到。
据说,十四世纪时波兰的统治者——卡齐米日大地对犹太人十分友好,不仅在市中心的维斯瓦河北岸地区开辟了大片犹太人居住区,还颁布针对犹太人的各种工商业奖励政策。一时间,来此定居的犹太人越来越多,王国的科技、工商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使波兰一跃成为了中欧地区的大国强国,而尝到了甜头的犹太人也对卡齐米日大地表示衷心拥护。从那时起,波兰人和犹太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如今卡齐米日大街(Szeroka)的风貌和70多年前比起来,并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改变是,经过“二战”之后,这个传统犹太人的聚居区里,已彻底没有了犹太人,取而代之的本地居民全部都成了维斯瓦族的波兰人。街区也被“修旧如旧”地定位为“艺术区”,据说全波兰最有艺术气息的服装店或者其他潮玩用品店都愿意把店铺开在这片街区里,相应地餐厅、酒吧和夜店也相当多。
让我们大感意外的是,导游把我们的午餐就安排在了卡齐米日街区的一家“饺子馆”。据说,这家饺子馆的经营者是目前克拉科夫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后裔,而波兰人最喜欢的饺子,实际上也是被古代的犹太人带到这里来的一道东方美食。而这家犹太人的饺子馆,据说是全城众多饺子馆里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波兰人爱吃饺子我早有耳闻,据说还是他们的“美食国粹”,但却是第一次听到“波兰饺子是犹太人带过来的”说法。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既然赶上了,大家也都摩拳擦掌等着好好尝尝波兰饺子到底是啥味儿。不大一会儿,一盘盘饺子陆续上桌了。虽然外形和我们中国饺子相似,但明显手工太差,扁扁趴趴的,“馅小、皮厚”应该是跑不了了。见此饺子,我们大多数中国游客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餐馆老板给我们介绍说,波兰饺子的馅料非常丰富,鱼肉馅、土豆馅、洋葱馅、茄子馅、番茄馅,甚至还有水果馅、奶酪馅和骨髓馅的……可能你能想到的食物,波兰人都能包进饺子皮里。虽然不一定好吃,但我们还是非常钦佩犹太餐厅老板的想象力。
波兰人吃饺子的习惯是把三四种或者更多种类馅料的饺子一锅煮,吃的时候即使不蘸酱油、不蘸醋,也能保证你能“惊喜不断”。用餐厅犹太老板的话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盘波兰饺子,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可能遇到什么。
我匆匆吃了几个波兰饺子,喝了几口导游推荐的特色野牛草沃特加(Zubrowka),就放下了餐具,一个人跑去街上买汉堡吃去了。至于波兰饺子的味道如何,恕我词汇贫乏,无法深度形容,或许只能用“五味杂陈”这个词来概括。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波兰旅游,吃没吃过他们的国粹饺子?或者你吃到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其他特色美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