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清河镇清河村的大樱桃熟了,小山村一下热闹起来。每天都有游客进村观光采摘,成箱的鲜果快递出村,销往全国。
清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村民们依靠设施农业发展特色种植,踏上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凌晨戴头灯摘果,确保口感更新鲜
“从正月挂果,到目前大批产果,一天能摘果300斤,每斤100元,这就是3万元,摘到4月中旬一点问题没有。”指着枝头累累果实,通河冰雪大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凡才告诉记者。
合作社棚室白天开放,供观光采摘;后半夜进行棚内作业,社员们戴着头灯摘果。凌晨摘果还有另一个好处,能够最大限度保持鲜果的水分和硬度,保鲜发货效果更好,三四天时间,向全国发货都没问题,口感不会变。这是“老把式”摸索出的一条经验:大棚一掀被子,经阳光照射,樱桃就会变软。
孟凡才说,摘果是最费工的一个环节,每天棚内作业需要几十人,雇的都是本村乡亲,每人每天100元。
技术+黑土地,打造寒地品牌
通河冰雪大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栋温室,占地15亩,栽植樱桃树300株。
孟凡才说,这些树都是从大连运来的“美早”大樱桃7年树苗,结出的鲜果口感还要好于“大连樱桃”,这得益于肥沃的黑土和山泉水灌溉。每年,社员们都要为棚室更换一层山林腐殖土,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绿色种植。
棚室种植樱桃树,绝对是门技术活儿。2018年,孟凡才从大连引进了第一批樱桃树苗,栽到了温室里。几年的工夫,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3栋占地千余米的温室。
大树每年要剪枝两次,依据有限的空间定干、盘枝,确保节省空间,避免交叉枝,增强透光性。棚室里寸土寸金,得确保每一根枝条都能接受充足的光照,才能确保挂果量。
在社员们精心管护之下,每一个樱桃都有矿泉水瓶盖大小。孟凡才说,果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树花半树果”是理想状态。春季剪枝时,有意减掉了许多花蕾,以此来确保樱桃的品质。否则,挂果太密,个头都长不大,还会把树枝累弯,影响下一年的收成。
“一村一品”带动产业兴旺
经过几年发展,清河村积累了一套成熟的棚室种植经验,大樱桃产量逐年增长:去年共摘果4000斤,今年初步统计,能摘8000斤,明年将实现丰果期的1.2万斤。掌握了特色种植技术的村民们,不断提升种植附加值,向黑土地要效益,促进黑土生金。
为了振兴乡村产业,提高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在资金、用地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
孟凡才表示,目前,他正在同农业部门商量,准备今年进一步壮大合作社棚室种植规模,引进“砂8”“明珠”等更多品种,丰富通河寒地大樱桃的品类,通过延长果期,推动农业观光采摘游项目,带动更多乡亲富起来。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胡建军 记者:罗彦坤
编辑:刘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