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毕节网
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递进式的俗语,读中学时便听人说起。甲字乃第一的意思,心想,我曾登过五台,攀过华山,也曾浏览过苏杭,若按“甲天下”之说,她们全逊于桂林。桂林,究竟什么样子呢?
这次去桂林时间仓促,只能逗留两天。住进南园宾馆,我便跑到服务台,“我们先游哪儿好?”“就两天!唉,太短了,最好先游漓江。”服务员说,“不游漓江,等于白来桂林。”
从桂林市区乘汽车南行。隔窗而望,碧水青山,风光旖旎。初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绚丽的画卷所沉醉。导游小姐指着沿途路侧的山峰,告诉我们那是象鼻山,那是穿山,那是龙门,那是塔山……,而真正的风光精华还在前面的漓江两岸,也就是我们泛舟的航程。导游还告诉我们,要从磨盘山登舟,经过六个小时的水上运行,抵达阳朔,长达八十三公里水路。
从磨盘山码头登上游船。这是年客流量达300万的大码头。
向往久矣的桂林山水、漓江春色,真的展现在眼前了。我置身于山水之间,心旷神怡,如梦如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怪乎唐代诗人韩愈把漓江山水喻为美貌女子,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船往南行。起初,舱内几乎空无一人,大家都登上了甲板,或仰望青山,或俯视碧水。太阳升起了,江水显得出奇的青蓝,微风下,闪着碧绿的光泽,山的倒影清晰醒目,前边的船和狭长的竹筏似在山顶游荡,更象于白云之中翱翔,如诗如画。难怪邓拓先生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坐在船上,静静地泛游江心,俯看水底的卵石和游鱼荇藻,一一可辩,这时候你会觉得连远山的倒影也和真的山峰一样,水底如同天空,水天溶而为一了。”
船往前行。每到一处景点,会放慢速度,船头喇叭播放导游小组清甜的解说辞。前面临江有一峭崖,导游告诉大家,这叫父子岩,并讲述了父子岩的来历。古代有龙姓父子二人,造船的手艺特棒,经他们造得的船质量好,速度快。谁料这信儿传到圩子上万元外耳里,硬逼着龙家父子造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的粮米都搜刮来,到合浦换珠子后进贡官府买顶乌沙。龙家父子恨透了万元外,决不给其造船,于是躲进这个岩洞,以至饥饿而死。
漓江两岸,个个秀峰都有其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船行至望夫石,举目望去,但见山腰处一块竖石,酷似少妇背着小孩翘首遥望远方的丈夫。从桂林到阳朔,沿途的“童子拜观音”、“螺狮山”、“五指山”、“文笔峰”、“望江亭”等等多达23处奇景,每景都有一个或美好或凄惨或壮烈的故事或传说。其实,这就是文人雅士依山形而编织的。且以“九马画山”为例。陡峭的石壁直立江边,一块如巨斧削平的山峰上,经千年万载的风雨剥蚀,岩石上轮廊清晰地出现了马的图案。于是文人墨客就冠以“九马画山”,并附丽一则美妙的传说,并以诗为证:“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齐物在人间。”“当年陈毅老总和周恩来总理游漓江时,画山观马,陈老总看出七匹,周总理辨识八匹;可惜毛泽东主席没有来过这里,他老人家为真命天子,准能看出九匹。”那位小姐娓娓道来,人们发出了笑声。在我的眼中,那巨大的山壁上,真正象马的图案,只有一匹是逼真的。
从桂林到阳朔,漫漫水路,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以至午时。船上的午餐丰盛,人们选择着自己可口的饭菜。这时,服务人员指着船头的音响说:大家可以唱唱歌子,象当年刘三姐那样对对歌吧。一句话,把人们的音乐细胞激活了。于是,你一曲、我一曲地唱起来。当然,既有南腔,也有北调。望着远处的小船、竹筏,我走到船头,拿起话筒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声响亮,博得大伙儿一阵掌声。(史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