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部地区的大城市,城市规模庞大,城区发展迅猛,综合规划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显示出蓬勃的新时代特色。要说武汉城区最近几年变化明显的,当属公共绿化区的增多,像遍布远城区主城区的湖滨绿道,穿插在各个生活区里的公园和口袋公园,数量多到不胜枚举。比如在青山区三环线桥墩下,就有一座特色明显的公园,它由毫不起眼的垃圾场改造而来,里面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超高,遍布各类钢铁元素的雕塑,还有一列真火车车厢,是休闲漫步、摄影随拍的好地方,它的名字叫做戴家湖公园。
垃圾场改造来的超级公园
一般来说,武汉市内主城区公园多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综合公园,建设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像汉口的中山、解放公园就属于此类;另一类是新兴规划建设的公园,因为各种原因,重新规划建设用地已不现实,唯一突破口是废旧地带改造,戴家湖公园就属于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公园所在的戴家湖便成为区电厂粉煤灰聚集地,后来又开辟为垃圾场,环境恶劣,人人避而远之。进入到2000年后的第一个十五年里,由于戴家湖周边生活小区的增多,相关部门为顺应民意,遂重新整顿改造了戴家湖,建设戴家湖公园。
从周边环境布局来看,戴家湖公园非常特殊。首先是位置特殊,它的四周均有交通主干道,和平大道、冶金大道、建设十路和三环线几乎将公园完整包裹在一个区域里,形成马路环绕的绿化区。进一步来看,公园所在的位置,也是城市三环线高架与武广铁路高架穿越的地方,园区建在高架桥下,四周全是桥墩,这样的风景也是绝无仅有。有意思的还有,与戴家湖公园一路之隔的对面,建了一座更早的和平公园,两园汇聚,形成了一座更大的超级绿化区,进一步美化环境,服务居民生活休闲。
遍布钢铁元素与青山区底蕴呼应
与大部分公园以植被绿化等为特色不一样的是,戴家湖公园从建设伊始就烙印上了浓厚的区域特点,充满工业元素,这实际上也呼应了青山区的文化底蕴。沿着大门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便是充满钢铁主题色的门牌,以深色系钢铁颜色做主题色,充满厚重感,白色字体反差明显。门牌上还有一列火车车轮,红黑相间的车轱辘,黑色的传送带,连成一套,闭合一处,成点睛之笔。来往的游人,站在门牌下,争相合影,显出巨大的时代反差,让人感慨。
进入到公园里面,除了常见的草皮、行道树和灌木丛外,头顶的高架桥也赫然在列,仿佛是由玩具积木搭在一起一样,偶尔有列车驶过,终于带来真实感。转过几条公共小路,工业元素的雕塑又集中出现,这边的草皮上有一架巨型扳手,钢铁锈迹斑斑的颜色,非常真实;转一个路口,前面又有一座类似微雕的主题墙,上面刻出来很多传送带、齿轮和金属螺钉,密集扎堆,钢铁元素满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抽象雕塑,虽然叫不出名字,但钢铁颜值一瞅即出,与绿色的植被形成明显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亮点景致是一列真火车车厢
戴家湖公园的面积很大,大部分游人进去后,除了偶尔有跟着指引牌游览的,大部分人都是随意瞎逛,看见什么就拍什么,拍累了就在公共座椅上休息,随性之至。不过,尽管多数人如无头苍蝇一般乱撞,但总能挤出时间去看看园中一处必游的景点,一列真正的绿皮车厢。远看绿皮车厢,它立在空地上,突兀架着钢轨,结构一点不优美,直突突的样子甚至有点像模型;走近后,看着车轮和轨道,车窗和上下车门,真实观感颇有几分熟悉的记忆。
这列绿皮车厢是可以正常上下乘客的。游人扶着车门上车,由车头处进入车厢,整个感受与真实火车无异。进到车厢里,过道和两排的座椅,窗户和车厢顶盖,几乎完美还原了当年的绿皮火车。随便找一个位置坐下,舒服倚靠,看着车窗外行走的游人和车厢里忙着选座的人,觉得真像是到了站点的火车,正准备重新启动。蓦然间,就想起了知名网络歌手的一首《绿皮火车》歌曲,唱着“我把简单的明天,都装进那列火车,等着那一道老旧的绿色,串起未知的站点……”
在戴家湖公园里游览,一定不能不提那个戴家湖,毕竟最初所有的故事都源自于它。从几十年前的煤灰场到现在的生态湖泊,变化的场景里,除了湖泊的水质和生态,还有周围绵延的生活区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它真真切切在时光的影子里流转,最终成为今天一抹地标和亮点。据说戴家湖公园在建设初时,建设者先后种植植被达3万株,它们凑成了最初园区里的绿色,并一直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