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幻般的葛仙村度假区夜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钟秋兰)“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铅山,一个曾经的“八省码头”重镇,拥有连四纸和茶叶两张世界级名片,有辛弃疾晚年居住于此的文章风流,也有鹅湖书院中大儒们“鹅湖之辩”的历史余音;高高的黄岗山静默而又巍峨,葛仙山则伴着“神仙”葛玄的传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铅山的文化底蕴沉甸甸的,文化旅游的打造不轻松。值得庆幸的是,“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葛仙山下葛仙村被打造为旅游度假区,在短短时间内迅猛爆红,“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夜晚灯光变幻人群熙熙,葛仙村“红”得出人意料的背后,是文化资源的华丽转身和以“文化”为支点奔跑的力量。
▲以道教文化为元素的葛仙村度假区
葛仙山的“不变”与“变”
一组数据能看到葛仙村旅游人数的裂变。
2020年5月份试营业,葛仙村首月迎客8万;2020年8月当月15万游客;2020年国庆8天10万游客;2021年春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十10天接待游客22万、居全省23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人次排名第11位……游客量的节节攀升搅热了葛仙村的夜晚,也让周边的乡村旅游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葛仙村的经营者也雄心勃勃,设下了试营业整一年,游客量突破150万、营收突破3个亿的“小目标”。
葛仙山“变”了。从前的葛仙山下,只有能停几十辆车的小洼地,游客要徒步上山再下山,来回一趟要6个小时,“我奶奶从前每年都要去葛仙山参加庙会,后来年纪大爬不动山就去不成了。”项目建设方江西鑫邦文旅负责人陈思俊说,这其实也是当时大部分上山游客遇到的难题。显然,打造葛仙村度假区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山上和山下连通顺畅起来,让人们轻松登上葛仙山主峰,领略葛仙祠里的“仙人仙踪”和传统道教文化。
2016年,斥资1.2亿元的亚洲第一条直接驱动客运架空索道——葛仙山索道动工并于2017年8月29日正式开通。有了葛仙山索道,上山时间仅需8分钟。
“(县治)南七十里,曰葛仙山,其高三十有六,二十里,汉仙人葛玄之所筑也。”明代万历四十六年的《铅书》明确记载了葛玄在葛仙山筑舍修炼,多年来,省内外四面八方上山的各方信众也让葛仙山的道教文化长盛不衰。索道修好了,上山容易了,山下凭此打造的葛仙村度假区成了去山顶“寻仙问道”的必经之路,去葛仙山一日游成了“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文化IP这块牌子就这样树立起来了。
从“坐拥宝山不自知”到“深山夜里有来客”,葛仙村的“崛起”得益于建设者巧妙地打好了葛仙山原有的文化牌。
葛仙村随之而“火”。试营业一年内,除了省内,鑫邦文旅还开拓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市场,与5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渠道,对接《青春环游记》《宝贝友戏》等电视品牌栏目,落地了草莓音乐节、芒果音乐节,吸引了年轻游客群体,弥补了葛仙山以老年游客为主体的缺憾。
如今,“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味道又不失时尚的网红打卡景区已不知不觉深入人心。
带动周边乡村旅游“跑”起来
2月23日,春节长假已经结束,葛仙村度假区的各停车点仍然是“车满为患”,其中不乏福建、浙江、上海的车牌,这些外地自驾游客不仅在葛仙山景区“逍遥游”,也让周边的村庄旅游跑出加速度。
2020年,“葛仙村景区旅游带动地方扶贫”入选全国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从“地方重塑”的价值原点出发,葛仙村度假区实现了公共福祉的最大化。陈思俊告诉记者,葛仙村度假区拥有82家驻园企业、700间民宿客房,月均旅游收入早已突破1000万元;葛仙村从建设之初到现在,总共在本地招工直接解决就业1000余人,建设用工及相关产业福利辐射整个铅山乃至上饶地区,覆盖5万余人。
“发展景区旅游、推动民宿休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最终的受益者仍然要考虑周边的老百姓。”陈思俊说,葛仙村“红”了,旅游发展的红利在短时间内也显现出来——葛仙山镇打造的5个秀美乡村旅游景点,也成了游客眼里的网红打卡点。其中民谣水湾景点位于葛仙山大道边,为通往葛仙山的必经之地,是葛仙山镇全力打造既有青山绿水,又有文化氛围的美丽乡村景点;该镇按照“五园、两馆”思路打造的欧家村,不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不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欧阳修的家训家规馆,让游客倾听来自家谱里的千年声音;虹桥上村,则有着李子柒镜头下的田园生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以葛仙山景区为中心打造的乡村旅游点,也深知文化的力量,不仅利用原有的文化资源让乡村旅游“游”出文化味,更引进上饶三清媚女子写作群体,在村里驻点开设写作营,全国各地作家纷纷来此体验生活、静心写作。
葛仙村的红火让整个铅山认识到“变则通”的旅游发展之道。
“2020年,我们充分发挥葛仙山景区的引流能力,沿葛仙山大道布局乡村旅游点;加快推动河口古街、鹅湖书院、石塘古镇、武夷山休闲度假、篁碧和太源少数民族民俗游等旅游板块的崛起。”铅山县文广新旅局局长吕建中介绍,目前,该县正按“东南西北中”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打造, 2020年全年全县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6%和6.9%;铅山旅游接待人次由2016年的537.6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810万人次,年均增长10.79%;旅游接待综合收入由2016年的41.6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0亿元,年均增长13.84%。
让文化成为撬动旅游发展的力量
铅山旅游资源之盛,有“八千”之说,即千古一辩鹅湖书院、千峰之首黄岗山、千载寺观葛仙山、千年古镇河口镇、千首词圣辛弃疾、千古名臣费宏、千篇华章蒋士铨、千年纸都石塘镇。如果你走在铅山的古镇内,还能看到石板铺成的古道上深深的车辙印——据说是因为往来拖货的车辆太多日久被压而成;走进河口古镇老街,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保存完好的中欧式药房“金利合”: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的盛况。
就是有着这样深厚文化底蕴的铅山,不仅让鑫邦文旅的建设者看到机会,也让外地的客商嗅到文化的魅力。2018年,上海乡伴文旅与上饶旅游集团合作,依托鹅湖书院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在鹅湖书院附近紫竹林引入绿乐园IP品牌,在文化传承和创意入乡的背景下,聚焦当地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
“书声传乡野,童趣古祠前”,绿乐园利用村落闲置资源、激活空闲农房资产,改造乡创社区,建设微民宿,更着重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发掘与开发铅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这个以主题乐园、国学自然教育、文创IP为核心的儿童文化产业平台,依托鹅湖书院的文化影响力,还将继续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四贤林、思贤露等,盘活书院文化内容。
带着现代创意的绿乐园让古老的书院变得鲜活起来。来此研学的学生团体逐年增加,开园后一次比一次火爆,“连四纸、国学文化成了学生们的体验项目,开园后我们年吸引6万多人次的研学群体和游客,年营收达645.6万元,基本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绿乐园负责人介绍。
“走遍千山,还是铅山。”晚年在铅山生活的辛弃疾写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还写下“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如今,这样的盛景在葛仙村度假区一一呈现。那是文化的盛宴,也是旅游的盛宴。在每个夜晚,于人潮涌动中,于灯火辉煌中,夜游的人们高声欢笑,就像天上街市,如梦如幻。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葛仙山景区作为引爆点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葛仙山景区三期项目,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这一工作抓手,在全县掀起一个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旅品牌的热潮,夯实铅山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借助武夷山双遗产和万里茶道第一镇的品牌影响力,重点培育河口镇明清古街景区、鹅湖书院景区和武夷山休闲度假区,古镇旅游、研学旅游、养生度假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多箭齐发,切实构建铅山北、中、南三大旅游精品板块。”吕建中介绍。
铅山需打好文化旅游特色牌
“南看婺源,北看铅山”,多年来,随着铅山武夷山双遗产和万里茶道文化品牌的提升,铅山旅游承载了很多期望。葛仙村“小马拉大车”出人意料把夜游产品打造成为爆款,正是铅山旅游借助文化力量腾飞的成功案例。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怎样借助文化杠杆起跑?江西润赣旅游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高发钱认为,铅山是千年古邑,以鹅湖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黄岗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河红为代表的茶文化,以永平铜矿为代表的铜文化,以葛仙山为代表的道文化,以连四纸为代表的纸文化、以虹桥上为代表的赣东北传统民居文化,以赣东北采茶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鹅湖山为代表的稻米文化等“十大文化”,独树一帜。近年来,文化旅游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铅山旅游因为注重发挥地域优势与文化特色,力避雷同单调,因而显得更为精彩。
但在激烈的全域旅游竞争背景下,铅山旅游要做到“一枝独秀”“长盛不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认识自己的优势尤其重要,在发展过程中,“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铅山文化旅游要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资源。
怎么把相关旅游要素组合满足游客需求?怎么把“虚”的文化做“实”?高发钱认为,文化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感受、体验和享受文化的过程。葛仙村依托了葛仙山的千年道教文化,树立了“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的休闲品牌,这对于消费者来讲就正中需求。如今,人人都在打造休闲产品,但不是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葛仙村正是有不可替代和不可移植的葛仙山道教文化IP,进而才能够提高其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在市场中的稳定经营。这也正是文化在旅游打造中的独特力量。
▲葛仙村度假区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