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80后、90后,或者是00后、10后,“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你总能哼上那么几句。
这首《小燕子》便来自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黄石。
除了耳熟能详的第一段,《小燕子》还有第二段,词中说: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词中说的大工厂、新机器,说得便是黄石工业的景象。
今天,黄石工业文化景观,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在全球数以万计的工业文化景观里,它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它之于世界又有什么普遍价值?
布鞋男团走进黄石
万里走单骑第七站,布鞋男团带我们一同走进黄石。
●
黄石工业文化景观
黄石的工业文化景观不仅多,内涵也很丰富。这里有全国首批国家级矿山公园,有战国时期留下的冶炼遗迹,有108万平方米的巨大天坑。岳飞曾到此采矿,张之洞提倡建立铁厂,就连曾侯乙编钟所用的铜也是来自这里。
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七号矿体一号点
在古铜矿遗址中可以发现,漫山遍野都是采矿的矿石,矿料和废矿量就100万吨,有2-3万吨的铜矿石,还没来得及处理。在山脚下冶炼炼渣,初步估计是40万吨,炼渣里边的含铜量是0.7%,在法国的时候,1825年也才达到这个水平,而中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达到该水平了。
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战国秦汉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商至汉代的矿井,就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地下追采矿脉、井卷支护、安全、通风、排水、照明、提升等系列技术。
安全问题。为了避免塌方,矿井内必须用木料进行支护,木料是榫卯结构,一般的榫是方形,但这里的榫是圆形。因为古人在开采的时候,通道由高有低,有窄有宽。因此,圆形榫卯结构可调节角度。
通风。遗址上方由十几米的竖井。通在天上的就是竖井。盲井是在平巷的底部打的井,古人利用井口的高差进行自动循环,如果遇到阴天气压很低,古人就会在井口烧个竹签,把井内的温度加热,那么气流就顺着井道,往上跑。冷空气气压重些,就往下压。
排水。排水系统是用枕木把它凹成一个槽。一旦他由高到低去打井,那么那个地方就有水井,然后把水进行提升上去。此外,照明问题、提升问题、矿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总的来说,铜绿山规模最大、采冶时间最长、延续时间也最长、冶炼水平最先进,是中国矿冶遗址最大、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国内有世界第一高陵边城之称的亚洲第一采坑和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有“矿冶峡谷”、“亚洲第一天坑”美誉。
矿铁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因为最富的矿,品位也就70%左右。黄石品位最高的矿已经达到66%,而且富含金银铜。
张之洞曾来过这座矿山,当时的矿业专家就说这个地方如果以静态开采的方式,可以开采两千年。而自1958年开始,已经采出了1.4亿吨矿石。巨大天坑似聚宝盆般仰卧山中, 108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150个足球场那么大,能将整个紫禁城容纳进去。
1.4吨矿石冶炼的同时也产生1.4亿吨的废石。这堆废石在排土场上早已堆成一座山。为了绿化复垦,黄石专家经过多方验证,发现废石上可以种植刺槐,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废石堆已经形成了万亩复垦基地。
华新水泥厂
华新水泥厂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曾参与建设多个国家重点工程。还曾在20世纪50年代,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远东第一”。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葛洲坝、三峡工程,重要建筑都产自华新水泥厂,等于是中国基建的心脏。
华新厂历史从1907年开始,旧址现存有3台湿法水泥窑,其中1-2号窑设备1946年从美国进口,3号窑于1975年开始建设,1977年正式投产,被命名为“华新窑”。
2011年回京后,单霁翔就写了政协提案,倡议将华新水泥厂简称水泥博物馆,如今该博物馆已在黄石落成。
●
黄石工业文化景观为何能申遗?
“黄石拥有独特的工业文化景观,它既有春秋时期的冶炼遗迹,有上世纪遗留下的冶炼厂,又有当今仍在使用的钢铁厂。3200年来,黄石工业文化景观的生命历程十分饱满,且仍在延续。一个城市集中拥有这样的工业遗产规模,这在国际社会很少见”,对于黄石工业文化景观的特殊性,单霁翔如此说道。
诚然,使黄石拥有申遗资格的就是其工业文化景观背后的唯一性和延续性。
它的唯一源于那座3000多年前就存在的冶炼遗迹,如活化石般存在的古铜矿遗址,为中国乃至世界研究矿冶技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它的延续源于3000多年来,冶炼的事业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冶炼的基因早已深深地烙印在黄石人的身上,并注定将继续传承。这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在黄石工业文化景观常能发现孔雀石。这种由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形成的富集铜矿物,常与其他矿物共生,是大冶古代工匠寻找铜矿脉的标志物。它像是一种永恒,在这种永恒中照见3000多年前的铜矿厂,照见3000年来的中国冶炼史。
●
工业遗产有什么保护价值?
相较于古建,工业遗产保护被很多人误解。人们普遍认为工业遗产已经失去生产功能,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不同于古建修缮后的富丽堂皇,工业遗产斑斑驳驳,甚至还有污染的痕迹,工业遗产根本不需要保护。
对于这些质疑,单霁翔表示:“工业遗产是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载体。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文化业。这条历史传承的链条到我们这代不能断掉。当下一代人回望历史时,他们会发现古中国藏书、古建、艺术,那我们这一代人干了什么?我想,工业的建造是我们这代人的贡献,他的痕迹是不能被抹去的” 。
工业遗产是由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创造而成。它代表了文明,代表了一种继往开来、敬业、工匠、创新、择一业终一身的精神。这是一种精神遗产,也是一种中国精神。
“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护“活态”的遗产,是保护生生不息的人们的奋斗精神,也是在传承这种精神”,单霁翔如此说道。
在黄石大冶钢厂看了一辈子炉火的吴爷爷如今还会梦到自己上窑看火。他那么骄傲的、纯粹的,以那么热烈的使命感,用一辈子的时间就看着那炉火。
-END-
一键关注【雅昌文博】艺术号
第一时间关注文博信息
商 | 务 | 合 | 作
艺术头条APP及电商平台 | 雅昌拍卖图录APP及拍卖收藏 | 得艺Artplus电商平台 | 雅昌艺术图书 | 美术 | 艺术家服务中心 | 文博数字化
商业合作请联系:ad@artron.net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关注【雅昌文博】艺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