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炮台公园位于汕头市海滨路中段北侧。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处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的纪念性公园,总面积5.8公顷。解放后,崎碌炮台(俗称石炮台)一直作为驻军营地。1991年汕头市政府接管后决定筹建石炮台公园,1998年9月首期建设工程告竣,正式对外开放。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占地面积19607平方米,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历时五年,于光绪五年竣工(1879年),位于汕头埠东南临海,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末粤东海防设施的代表作,汕头人称其为“石炮台”。本意用来抗击外侮的崎碌炮台,却在1924年被改为汕头市惩教场,包括革命烈士李春涛等在内的不少共产党员在里面受尽折磨。当时革命烈士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八岁就囚禁在这里,后来周恩来同志运用他的关系,用13个大洋将他救出后,送去苏联学核技术,后来成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炮台设计独特,是国内独立体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代军事设施,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崎碌炮台被确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炮台公园大门口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一门古铜色的大铁炮,这两门铁炮就是十九世纪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铁炮,每门重约7000公斤。 其实,这两门铁炮原本不是存放在崎碌炮台的,是由当年公园建设者从别处征集来的。 如今,这两门大炮成为石炮台公园的镇园之宝。
墙体由煮烂的糯米混合石灰、红糖浆砌筑而成,至今仍坚不可摧。
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话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为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
炮台下层是一条石砌的拱顶隧道炮巷,炮巷宽4.1米,全长292米,贯通于整个台堡,是放置炮弹和炮兵驻扎的营地。炮巷各间外墙设一炮眼,内墙致一小型火药库,贯通整个炮台,为炮兵的活动空间。
炮台中间广场与二层炮台平台的交通,主要依靠是这条造型奇特波浪形石阶梯。
波浪形石阶梯宽3米,依靠在坚硬的岩石凿刻出27级半圆弧,而串联成柔顺的波浪线条形。石级的内部结构层层石枋相叠,层间连接采用阳梗落槽。在胶结方面采取灌注糯米贝灰浆方法,层间缝隙严实,粘结成一体,表面石缝再用油灰勾抿(油灰加桐油),稳落严实。
它实际上是一条运送大炮的专用通道,用这种方法将炮械循级推上台,可谓独特实用。
古老的潮汕建筑,见证潮人繁衍、发展的历史,彰显潮人奋斗、成功的辉煌,呈现潮人平和内敛的性格,同时也蕴含着潮人崇尚亲情,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世界。
汕头市文化馆特推出《魅力汕头》专栏,介绍汕头的自然人文景观,展现汕头的独特魅力。
来源:汕头市文化馆、汕头发布、汕头市城管局